1.乒乓球民间高手和国手差距有多大?
2.卡尔·马龙巅峰时期转战拳击能否与泰森一战
3.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乒乓球打法?
乒乓球民间高手和国手差距有多大?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别人吃饭的家伙做比较。
中国是乒乓球大国,有很多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也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在我们这里有工会,闲暇之余就会有很多乒乓球爱好者集中在这里,进行乒乓球技艺的切磋,不过真正的目的还是锻炼身心,即使在比赛中也会充斥着一片欢声笑语,一片祥和的气氛。
而乒乓球正式比赛则不同,他们都是吃这碗饭的专业球员,经过多年的努力训练,才会从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队球员,每位球员都有他赖以生存的技术。比如说王皓的直拍横打,许昕的艺术家风范,还有马龙的大闸蟹捆绑式打法。樊振东的坦克式攻击。这些都是国乒球员的领航者。
那么我们业余民间高手和国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如果按照正式比赛业余高手和国手比赛的话,7局4胜,国乒选手4-0稳稳的。而且都是大,业余选手要想赢国乒一两个球,确实很难。
我曾经在工会中遇到我们市里的业余组冠军,没有进行专业的指导,只是通过自己对乒乓球的爱好而钻研技能,国乒选手在大赛中的技术能力他也慢慢在实践中有所尝试,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逆旋转和之前王皓的直拍横打,都尝试过,不过无论如何都无法学习到其中的精髓。
他有幸和一位国字号选手进行过切磋,刚开始,这位专业选手为了气氛和谐,在一些乒乓球技能和速度力量上都没有使出全力,于是这位业余选手表示,有幸和国字号选手切磋,希望他能够像正式比赛一样,毫不留情。结果在5局3胜的比赛中,我们这位市里的选手0比3落败,3局最高分没有过3分。
最后这位国字号运动员表示,我虽然赢下了比赛,但是胜之不武,因为我的专业是乒乓球,不过一位业余运动员有这样的成绩也实属难能可贵。业余和专业就是两个概念,一个当做是 游戏 ,而一个当做是生命,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训练方式不断科学化、正规化、系统化,乒乓球民间高手与国手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手和民间高手还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国手的成绩起伏小,训练能得到保障,年轻一些。民间高手经验好,球路差异化大。在工人文化宫、东单经常都能看到国手与民间高手对垒,互有胜负。这么说吧,庄则栋进入国家队的第一年,可能还打不了当时的宋之瑞、李博达,但后续肯定就是反超了。
北京五位民间球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上国手优势就更大一些,不过民间高手还是能打。北京球王王秀昌就经常击败国字号,那个时候还多半都是颗粒快攻,大家能力、技术差不多。甚至一些女子国字号,碰到王秀昌很难打。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国手的优势基本就无可撼动了,省市队现役对阵民间高手都能占据上风,不过唯独对阵民间长胶怪球手的时候,有些不一样。因为长胶在专业队体系中基本很难见到,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之后,所以民间长胶高手往往对阵女子国家队选手还是可以打打,不过这种也只能保证第一次有点胜机,多打几次,长胶自然一点秘密都没有了。
摘自开球网积分排行榜
用开球网积分换算,民间高手顶级水平也就2300分,而省市队主力都有2500,国字号都是2700以上了。差距200分大概有3个球的差距,大家基本就了解了。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国手至少甩业余高手十八条街,业余之于专业,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的韵味。到底差距有多大,我们分开看:
差距一:步伐。 众所周知,业余和专业差距最大的就是步伐。乒乓球对步伐要求甚高,很多时候我们打球失误,不是因为你的技术动作不对,而是步伐不到位,失去了击球的时机和位置。
差距二:系统训练。 国手走专业之路,吃的就是这碗饭。业务以 和健身为目的,国手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每天都进行大量的系统训练,我有幸观看过省队队员训练场景,项目之多,强度之大,水平之高,非我等业余之辈可以想象。举个例子,单就一个发球项目,人家一天练好几盆的球。反观业余,缺乏或者根本就没有系统训练,这差距之大,高低之分,显而易见。
差距三:童子功。 国手基本都是娃娃阶段就开始培养兴趣,进行训练,业余基本都是半路出家,错过了乒乓球训练发展的黄金时间,这童子功的差距可想而知了。
差距四:对基本功的重视程度天壤之别。 常言道:打球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国手每天都进行大量的基本功训练,单就一个正手对攻而言,保证上万次挥拍那是家常便饭,业余打球,上来就打比赛,噼里啪啦,以赢球为目的,根本就不重视基本功。
应该说差距还有很多很多,欢迎晒出你的观点,我们一起分享 !
先说何谓民间高手?我看不到更多的描述,从字面来理解,民间高手是散落在民间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业余高手。对于专业训练过退役的不包括在内。
我觉得可以用幼儿园和博士生水平差距,来比喻这种差距。
乒乓球是一项技巧性非常强,包括手上的,步伐上的,战术套路上的等等,同时又是高度熟练并且始终能处于高强度训练状态的运动。
民间高手的训练时间相对于国手,自然是天壤之别。前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打球只是业余爱好,或许有一些超级爱好者,在球上投入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和国手也是没法比较的。国手无论是国家队训练,还是平时在各俱乐部训练都是有,系统的,大训练量。
乒乓球的各项技术水平,相差巨大。发接发,搓,拉,摆,弧圈,切,挡,等等。同样的技术,质量相差太大。最基本的一个下旋球,国手的转速要远大于民间。其他同样。所有业余层面能够风生水起的技术,在国手面前,都很幼稚。
步伐。都说步伐是乒乓球的生命。步伐民间更是没法和国手比。战术素养也是无法相提并论。国手除了有专门负责的教练根据他的打发制订相应的技战术设计,同时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大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成熟体系。民间高手一般来说都是靠自己多年业余比赛的自我积累,但距离国家层面的教练团队的水平有多远,我们自己去想吧。
有一句话叫别拿自己的爱好挑战别人的饭碗。国手层面的水平,尤其是中国国手层面的水平,更是无法想象的。经常有见到国手和民间高手交流赛,国手根本不用劲,单纯一个放高球就放死了,如果拉开架势打,基本一分也得不了。
别不服气,国手,就是这么牛。
应该是有天壤之别,我说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专业运动员是从小系统专业训练,经过千军万马奔驰后,优中选优,最终才能入选国家队。到国家队后,顶级教练水平,更科学的训练手段,加之经常与国际不同类型的高手过招,其潜能开发达到极致。而地方高手不外乎在当地受过专业训练,甚至当过专业运动员,由于个人发展前景已到尽头而被淘汰了。还有就是纯个人爱好,也有一定水平,但毕竟未受系统专业高水平训练,基本功不扎实,偶而也有妙球出现,玩玩还行。所以,国手肯定高于地方高手。只要同桌PK,出手就能见分晓。
我是“好运常在888”,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乒乓球民间高手和国手差距目前来看还是巨大的,这主要是因为民间高手接受的训练不系统,不专业,训练时间短且没有规律性造成的,但可喜的是,目前民间高手的水平有突飞猛进提高的迹象,原因是因为国手的训练和比赛民间可以轻易的看到,模仿学习比以前方便了太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
民间高手与国乒差距是非常大的。
中国人民对乒乓喜爱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国家,打乒乓球的有好几亿人。
民间高手,分好几种情况。
一种是曾经是运动员,后退役进入某些单位,日常打一些业余比赛。
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实力明显超过大部分未曾受过训练的爱好者。在各地市举行的职工运动会,以及省级或以上的大型比赛中,往往打出好的成绩。比如联通的“乒乓在沃”,以及全国性的STIGA杯,蝴蝶杯,双鱼杯等等。而且很多大型业余比赛,也曾出现多名现役运动员的身影。
另一种是自学乒乓,打了很多年的爱好者。
这一种爱好者,是凭借多年自己打球的经验,从不断比赛中总结,从输球里提高自己水平。
虽然打的多,但是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对球的理解不够深入,单板质量还好,而多板回合,以及正反手衔接,落点节奏变化,以及步法衔接,都有很多不足。
国乒日常训练量非常大,单纯从体力体能方面,民间高手就无法相比。
另外能进入国乒,都是全国一流的运动员,哪怕是国乒二队的小队员,成绩在国内也是非常强。
国乒运动员,在发球的旋转,以及控制,多板衔接上,已经足够打赢一大批民间高手。一旦进攻,正反手单板质量明显超过业余太多太多。单板力量大,落点好,极为难防。第二板进攻衔接速度极快,连珠炮压迫式打法,两面冲,民间高手根本无法抗衡。
这个问题,就像当过兵的,和老百姓的差距,而国乒就是当兵的特种部队,在各方面的技术对比上,民间再怎么高手,也无法抗衡。如果民间高手能赢一局,已经很难,打赢一场,基本是不可能的。
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之间,有一道鸿沟,不是随便能填平的。
以我的感受,说个简单的例子,许昕大家都知道吧,当年还在国家二队的时候,有一次回家(就是我所在的城市),跟市里业余比赛排前几名的切磋,基本上一局球,业余选手没超过3分,而且这中间还有他放掉的。真正打的话,业余选手想赢一分都很难。
专业选手追求的是,对手怎么难受怎么打,而业余选手没到这个功力,只是怎么能快速打过去就怎么打。这是两个不同的境界。
差距非常大。有人这样比喻这种差距:国手用菜刀,业余选手都赢不了。以前中国的乒乓球擂台赛就有这样的环节,国手不旋转,不进攻,不放高球的情况下,业余高手都赢不了。可见这样的比喻并不过分。
从专业方面分析,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身体差距。运动员通过专业系统科学的训练,身体素质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这个在运动员击球力量以及移动上都能体现出来。业余运动员在步伐到位的情况下,出球的速度和旋转对专业运动员没有任何威胁。同样,同样的球速,业余选手可能步伐不到位,造成被动,但专业运动员就能步伐到位,主动进攻。
二,技术稳定性。对于每项技术,有的业余运动员可以掌握的非常好,但说到技术的稳定性,就和专业运动员有非常大的差距。专业运动员经过常年积累,在没有压迫的情况下,击球非常稳定准确,几乎不会出现失误,这是业余选手没办法相比的。
三,技术的连贯性。专业运动员经过各种套路的训练,击球的连贯性和技术的衔接上都要流畅自然,比赛中能够连续击出高质量的回球,从而赢得比赛。
四,前三拍能力。
五,自我调节能力。
总之,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业余爱好者可以不断总结,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断提高球技!
差多少没有这样的尺子,记得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在cctv杯乒乓球擂台赛沧州赛场中,那天来的是孔令辉对谭瑞午,王楠对张瑞,比赛间隙,有几个业余选手接孔令辉的发球,记得好像是孔令辉告诉对手了发的是下旋球,结果接发球还是接不好,差距还是很大的。
卡尔·马龙巅峰时期转战拳击能否与泰森一战
卡尔·马龙是公认的NBA身体素质最好的球员,肌肉强度也是史上最强。就连“大本”在他面前都只能排第二。
卡尔·马龙身高206cm,体重115kg。
迈克·泰森身高180cm,体重105kg。世界公认的世界级重量级拳王。巅峰时期无人能敌。
马龙的绝招是“铁肘”,在NBA马龙在对抗中还没有输过。曾经一肘就击晕了“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后者直接被送医治疗。大卫·罗宾逊也是NBA的中锋之一,就这样的身体素质也顶不住马龙一肘。这样的事迹比比皆是,什么一膝撞断勇士球员内骨,使得对方赛季报销。托马斯被马龙一肘直接缝了40针。
卡尔·马龙的卧推是200kg,这个记录就连“魔兽”霍华德、“大本”华莱士都只有160 180kg。马龙的身体素质近乎是恐怖的。
马龙的肌肉线条不会比任何拳王差,爆发力也是顶尖级的。马龙206cm的身高如果刻苦训练拳击还是有机会的。最近内特罗宾逊虽然被一个业余拳击网红KO,但是也不能证明卡尔·马龙不能打。内特罗宾逊虽然勇猛过人,然而身高和体重没有什么优势。马龙是打过WWE的,就算对战巨型壮汉马龙也没有半点压力。
马龙恐怖的手臂肌肉令人胆寒,如果可以苦练3-5年拳击也是有可能与泰森一战。泰森确实天赋异禀,但是卡尔·马龙的身体素质也是顶级的。拳击有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抗击打能力,马龙如果想和泰森一战必须专项练习抗击打能力。泰森想要击打到马龙的头部也没有那么容易,但是泰森的侧勾击腹的力量也是惊人的。总之感觉马龙只要训练2年专业拳击应该可以和泰森一战。
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乒乓球打法?
很荣幸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我是一名乒乓球启蒙教练员,也是一名乒乓球忠粉!选择打法需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己喜欢什么、第二自己的性格、第三自身的身体条件等等!
第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因为你喜欢你才会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它,研究它,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学习才能总结出适合自身条件的打法和套路,才能享受乒乓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第二,为什么要讲到性格呢,我们这就有一位老师性格很温和非常喜爱这项运动,他是打防守球的!我也不和你们争,你打我就是防,而且防的特别好!所以好多球友都愿意跟他玩!也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两个球不到就要拍死别人!这样的球友就需要找愿意进攻的球友玩了!
第三,看身体条件,其实他和性格也有关系!身体不好没有长劲的就不适合太高强度的打法!比如弧圈加快攻了一些打法,而需要选择比如长胶打法和一些防守打法!
其实各种打法不尽相同主要还是要看心态,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打球,不太争强好胜,起到锻炼身体的目地就可以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不是能帮到您!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也是我们国家最擅长的一项运动。乒乓球的打法多种多样,但就是这样看似一个小小的白球,每个人的打法与风格却是千差万别。
握拍方式的不同乒乓球的握拍方式有两种: 即直板和横板。
直板又分“单面直板”(传统左推右攻型打法)与“双面直板”(反手直板横打技术) ,直板单面打法是最传统的乒乓球打法,以左推右攻,突出速度为主,前三板是传统直板的经典打法。
直板单面打法主要以正手扣杀、正手弧圈为主要进攻手段,所以要求能够全场跑动正攻,对步法、体力都要求极高。 代表人物: 金泽洙、柳承敏、刘南奎、吉田海伟。
直板双面(直板横打),即传统直板单面打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反手的横打技术。这样一来既拥有直板台内小球的处理优势,又弥补了直板反手推挡不足的缺点,也是“最接近横板的直板”打法。代表人物有:王皓、马琳、许昕(后两位是后期增加的横打技术)。
横板打法,即两面弧圈打法,俗称“两面重炮”。 横板打法具有两面弧圈的天然优势,无论是从发力方式,还是相持能力上来说,都要优于直板打法。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队近些年来都是多是以“横板为主”的原因, 横板的两面弧圈更具有优势,而培养一个直板运动员,要比培养一个横板运动员付出更多的努力与代价, 目前国家队在役的运动员当中,也仅剩 许昕 一个人了。横板的代表人物就比较多了,如: 马龙、樊振东、王励勤、波尔、瓦尔德内尔等等。
打法的不同:进攻型与防守型除了握拍方式的不同,乒乓中的战术方式也不同,比如最常见的 进攻型打法 与 削球式防守打法 。
一般选择进攻打法的人居多,但削球手也可以同样的出色,但从整体的表现上来看,削球毕竟属于防守型打法,所以进攻型打法往往更占优势。削球打法的代表人物有:朱世赫、丁松。
选择何种打法,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来决定比如你的步法灵活,体力较好,本身又不会直板横打技术,那么可以选择传统的直板单面技术,虽然目前在专业领域,直板单面打法逐渐被淘汰,但是在业余球迷当中,直板单面打法具有速度快、动作简单、台内球处理灵活的特点。
如果你的步法与体力都不够好,那么你可以选择学习直板双面打法(直板横打),或是直接选择横板两面打法,这两种打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步法不够优秀的不足。
现在考虑选择打法晚了,也不是专业的,随便打打,达到健身就行了。[呲牙][呲牙][呲牙][比心][比心][比心]
这个问题提的好!
作为也许乒乓球爱好者,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因为人体机能每个人的运动细胞和感觉不一样,作为业余爱好者,找到自己的乒乓球打法至关重要!
这个需要在正确的指导下,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决定。我就经常碰到很多朋友,不会拉攻弧圈,但是攻球和推挡,放高球等防守就非常好,赢他们很难,但是,怎么教他们拉弧圈,都学不会。这个时候,就不一定非要让他拉弧圈了,在他固有的基础上加强其他技术和战术套路的调整就可以了。人家就是习惯推挡和快攻。
个人感觉基本方向如下:
倒板不在如下讨论范围之内,铁搓不在讨论范围。
先以横板为例。
以直板来说,
总之,结合自己的身体运动技能和机能,选择自己合适的打法和胶皮的配合。不用一味的模仿或追球专业选手,或者某某某高手! 打法也想鞋子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兴趣使然,但是最好也要身体允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我们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所以可以听从兴趣的召唤,快乐乒乓就好。
业余爱好者打乒乓球完全就是兴趣,所以选择你喜欢的感兴趣的打法,这到任何时候都不为过。比如我,年轻的时候用直拍,用过正胶,反胶和长胶,中年以后又打过一段时间直拍反打,后来看人家横拍选手很牛,也是又换了横拍。——我一直都在随着自己的兴趣而改变着自己的打法,觉得很快乐,这样就很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跑动范围会越来越受限制,在打法上也要随之改变。比如占位时可以站在球台中间,这样可以左推右挡,减少了侧身和大范围跑动,也避免了身体受伤。
年龄大了也可以尝试长胶打法,这样可以站在球台中间,依靠手法控制球的旋转和落点,以达到控制对手的目的,这样打也很有意思。
总之,凭兴趣和身体需要选择适当的打法,这样非常重要。
乒乓球打法多种多样,如何选择要看你接触乒乓球后喜欢什么玩法。一般情况是喜欢击打的朋友选择快攻结合弧圈,喜欢进攻时摩擦的朋友选择弧圈结合快攻,觉得横板反手反胶没什么威力就改生胶或者正胶,觉得直板反胶没有进步就选择了长胶。
业余乒乓球爱好者选择要看自然发展方向,根据自己喜爱进行改革,最终决断出自己喜欢的打法。
通常情况,初学者都是从横板双面反胶练起,打了五年左右开始定向选择自己喜欢的打法。
选择怎样的持拍方式决定怎么样的乒乓球打法
一、小孩子学打兵兵球的
小孩子基本是按启蒙教练的要求参加训练,技术、打法也是在那时成型的,自己应该不太会有选择的机会。
二、年轻人继续坚持打兵兵球
年轻人能继续坚持打球,大多是爱好、兴趣使然,一起打球的总有技术打法更成熟的,这时候选择或微调打法应该会较多的参考这些业余高手的建议。
三、专业球队退役的
专业选手退役的,技术打法基本也已定型。
毕竟自己就比较专业,研究技战术也主要靠自己,这种自信还是有的。
四、中老年业余爱好者
至于中老年业余爱好者,他们中讲究打法、喜欢打比赛的有不少,但更多的是抱着锻炼身体的目前继续练球、打球的,他们大多以练练基本功、推挡对拉为主,应该不太讲究在打法上精益求精了,毕竟锻炼身体是第一位的,至于比赛完全是锻炼的一种形式而已!
五、结语
对于兵兵球业余爱好者来说,直板还是横板纯粹是个人的选择,基本没什么规律可言,不过削球手并不多。
目前也有陪同事中午打会兵兵球,就技术而言还只是业余中的业余。
不过,从锻炼身体的角度看,个人觉得,打兵兵球真的是一项不错的 体育 运动,老少皆宜!
根据自己的性格,
内向型人练防守
外向型人练进攻
内外型结合的人练防守和进攻
本人直拍是近台双面反胶快攻打法,青少建立的二十多年功底,横拍六年多,属双面反胶中运台削球防守反击打法,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不同对手效果不一样,实在难已取舍,最近干脆两种拍换着打,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