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实印度,突破你的想象
2.印度超级联盟赛为什么商业性如此强?
3.印度超级联盟赛,为什么不能进入亚洲赛场?
4.亚冠,怎么没有印度球队参加?
真实印度,突破你的想象
你对印度是什么印象?是飞饼加羊肉咖喱,还是载歌载舞的歌舞片?是《摔跤吧!爸爸》里的尘土飞扬,还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荒诞不经?
印度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歌善舞?女生去印度 旅游 是不是不安全?印度人是用手来擦屁股吗?印度人是用手吃饭吗?我们对印度的好奇,随着中印民间交往的热络而增加,已经不再满足于抖音里的和里的宝莱坞大片。
每当提起印度,很多女性朋友都对这个神秘又富有风情的国度充满了向往。“有机会能去玩一趟就太好了!”这是很多女性友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后面往往会再补一句话:“印度到底安不安全啊?”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作为一个女性去印度,到底会不会像媒体上宣传的那样,随时有被性侵的风险。
毫无疑问,是的。2015年3月8日上映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一度震惊世界。这个以2012年12月16日发生在印度德里的公交案为原型的纪录片,把女性在印度 社会 的潜在危险,真实而残忍地刻画了出来。
在印度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每20分钟就发生一起案;在2018年的《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调查报告里,印度更是“荣登”榜首。媒体上关于印度男性在性暴力问题上的斑斑劣迹的报道,已经不胜枚举。
最初,笔者作为一个外派到印度工作的外国人,也曾隐晦地请教过身边的一些印度男同事。显然对于这个有伤民族自尊和性别自尊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男同事都显得讳莫如深,这种“国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也能被理解。不过在转问到一些印度女同事时,大家就显得非常义愤填膺了。
在笔者外派的印度本地办公室,一直有一个规定:女性员工下班时间不得超过晚上九点。这项规定,纯粹是为了她们的安全。
一个名叫Aditi的女同事,为了上下班的方便和安全,每天开车上下班。这个小姑娘有一天下班回去稍晚了一些,路上又遇到了交通拥堵,自己的车卡在了车流中一动不动。这时,路过的男人们纷纷朝她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有些人开始冲她吹口哨,更有甚者有人开始拍打她的车窗和车前盖,大声对她怒吼着,好像是在咒骂她。躲在驾驶座上的Aditi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吓得直哆嗦。
Aditi当时面临的境遇,其实与德里公交案的女主Joyti相差无几。在很多印度男性看来,晚上八九点了还在外游荡的女人就是放荡、*秽、不守妇道的,这种女人必须“教训”一下。
这种普遍的男性心态,也正折射出印度女性面临的困境:性别歧视、司法机构怠惰、观念流行等等,都是印度案不断的直接原因,而根源还在于印度 社会 中女性权利的缺失——财产权、劳动权得不到保障,女性就难以改变弱势和依赖的地位。
在患有“重男轻女症晚期”的印度,骂人最狠的话不是问候祖宗十八代,而是“你肯定会生个女儿”。很多印度男人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怒不可遏,非得跟人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很多女性成年后嫁人时,都必须由娘家出一大笔嫁妆,否则不会有男人愿意娶这个女人回家,毕竟这是“亏本的买卖”;对于有钱人家的女孩子来说,陪嫁个豪车别墅啥的都是小事一桩,但是对于广大普通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结婚有时候意味着噩梦。
由于印度女性长期无法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便会变得毫不遮掩、明目张胆。而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极端的不尊重:性暴力。
若论印度最成功的对外输出,一定是宝莱坞的歌舞片。一提起印度**,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一定是一群身着纱丽的印度美女跳着整齐划一的舞步,用热情奔放的舞姿去演绎**的情节。一言不合就尬舞,已经成了印度传统歌舞**的标配。为什么印度**那么爱载歌载舞?难道印度人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的调性吗?
确实如此。生长在南亚次大陆季风气候下的印度人,本身就是一个热情满溢且无比奔放的族群。他们喜欢去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 情感 ,而歌舞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不论你信仰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多元化信仰的印度人都热衷于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伤。
曾经有个穆斯林女同事跟笔者说,即便是在家里做饭,也一定要开着音乐,伴着欢快的节奏,一边欢快地扭动自己的腰肢,一边用平底锅抛着飞饼,想想这画面都觉得无比的高难度。
还有一年冬天,部门组织团队的中印同事一起去德里的郊区团建。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几位目测体重已经超过140斤的女同事在小巴士座椅之间的过道上,愣是伴着司机的功放音乐热烈起舞。只见这辆小巴士在印度坑坑洼洼的公路上不断地“弹跳”着,我们的“印度女团”在巴士上伴着起伏的节奏,毫无违和感地舞动着;在震天响的印度民族风音乐中,我的耳边仿佛又想起于和伟老师的那句经典台词:接着奏乐,接着舞!
既然说到了印度的歌舞,就不得不提到印度的“国民爱好”,或者叫印度的ABCD:Astrology(星相学),Bollywood(宝莱坞**),Cricket(板球),Devotion(宗教敬拜)。某种程度上,爱尬舞和爱看歌舞片,本身也是印度国民ABCD的一种延续。这种ABCD糅合了印度多元化的宗教、神话传说、民族自有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元素。
首先是Astrology(星相学)。老一辈中国人喜欢讲属相和生辰八字,而印度人一直对 星座 及星象相关的理论非常笃信。
类似于中国的先生,印度也有占星师;不同的是,中国的先生早就在唯物主义价值观下失去了市场,而占星师依然带着他们的星盘和塔罗牌在印度备受尊崇。曾有机构估算,占星在印度的市场规模大约有100亿美元,加上周边的灵修、疗愈和法事,可以达到每年300亿美元。
根据公开报道,印度目前至少有200万占星师和1万家占星培训学校。另外,占星也有“科班”路径:在前科学部长Murali Manohar Joshi的推动下,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占星学本科和硕士学位。想想这些数字,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然后是Bollywood(宝莱坞**)。这个成熟、优质且巨大的产业,在对外传播和投射上已经可以扮演印度的对外名片了。像印度**圈的“三大汗”正在中国变得耳熟能详。
老实讲,在度过了最初那种对歌舞片这种表现形式的不适应后,笔者觉得印度**无论制作的技术手段,还是演员的舞台张力,都具备比肩美国好莱坞**的水平。而宝莱坞**中的歌舞片,更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力量与美的和谐感,把这个民族的热情、奔放、富有生命力的特性彰显得淋漓尽致。
再有就是Cricket(板球)。如果从影响力角度讲,印度的板球应该是在ABCD中排名第一。这个由英国殖民者带来的 体育 游戏 ,在南亚次大陆生根发芽,并蓬勃生长,如今已经成为和足球、F1、高尔夫并列的最挣钱的经济运动了。
一年一度的印度板球(IPL),光是冠名权就已经奔着几十亿元人民币的价位绝尘而去了。这个南亚次大陆的第一运动,造就了一长串比肩宝莱坞明星和印度政客的板球巨星,同时演变成次大陆国家之间事关民族颜面的角力场。每每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有板球比赛,小到热身赛,大到世界杯,印度都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壮观景象。打赢了,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打输了,如丧考妣,举国震怒。
最后一个是Devotion(宗教敬拜)。从印度这个国家的形成 历史 来看,这里杂糅了太多的肤色、语言、宗教、传说和文化习惯。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信徒,这让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目前主流的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结合复杂缤纷的占星,凡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印度人,已经把这种对神明的信仰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记得曾跟几个印度男同事去酒吧喝酒,其中一个那天刚好赶上了自己所信宗教的斋戒日,好家伙一整晚除了喝水,愣是啥都没有碰。这个平时嗜酒成性的印度男人在自己的宗教节日里表现出的虔诚,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直到现在,笔者依然对驻印工作期间的一个细节记忆尤深。有一天,团队里一个印度同事过生日,大家买了一个蛋糕共同庆祝。印度人的生日派对蛋糕都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糊人脸玩闹的。当时一个印度女同事开玩笑般想往一个中方男同事脸上抹蛋糕,说时迟那时快,这位男同事一个闪身躲开了女同事的“袭击”,然后逃也似的离开了开派对的会议室。事后,这位男同事说:“想想她那左手可是抠过屎的。”
左手拿来擦屁股,右手用来吃饭,印度人的这个族群标签可以说“声名远扬”。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试探性地请教过印度同事。当时大家正值酒酣饭饱,情绪高涨,听到这个问题时,几个印度同事不以为意,甚至颇有一些自豪地说,左手伴水擦屁股本身就是一种讲卫生的表现。
在印度人看来,用厕纸来擦屁股,本身纸张的硬度会对肛门造成损害,而纸张上面附着的细菌,也会对肛门造成病菌侵害。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矫情,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印度是全球痔疮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不得不说,这跟印度人用左手伴水而非厕纸来清洁肛门是有密切关系的。
顺着这个话题,当时在场的一位学究式的同事很认真地对笔者讲,在印度的一些宗教的古老传说里,左和右天生就有正邪之别,睡觉朝右属佛,平躺属阿修罗,朝左属魔;在这种左右之别的标准下,左右手本身就有了污秽和圣洁的区别。污秽的左手用来处理一些污秽的事情,比如擦屁股,比如杀生;而圣洁的右手要用来处理一些圣洁的事情,比如宗教仪式时触碰法器,比如吃饭和与人握手。
当然,如果你翻一下印度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观点,你可能会找到更滑稽的理由。在著名问答网站Quora上,对于左手擦屁股的问题,很多印度人给出了各种“无比正当”的理由:“用手不用纸,可以节约纸张,减少树木伐,多环保啊”,“我们又不缺水,干吗不用水”,凡此种种。虽然这些理由听起来没毛病,但怎么看都像是事后诸葛亮,强行为一个行为的合理化寻找理由。
鉴于此,以后跟印度人握手时,一定要看清楚他伸出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美籍华裔和美籍印裔在硅谷、华尔街等世界主流舞台的竞争和对比,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印度人到了美国,明显比同去的中国人混得更好,佐证的案例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谷歌CEO皮查伊,微软CEO纳德拉;美国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外籍CEO 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
关于印度人为什么在美国混得比华人更好,很多人也“马后炮”地给出了一些原因:天然的英语语言优势;印度人都爱读MBA,擅长向上管理;印度人更团结,喜欢相互提携;印度人嘴皮子功夫了得。
而相对应地,说起去美国的中国人或者是当地华人,永远都是“听话的好学生”“做题家”“好内斗”“英语水平差”等等,一说就是《都挺好》里的苏明哲,这种标签正在变得根深蒂固。
但这个问题,如果换个方向来看,可能会有新的认知: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印度人都留在了美国,而没选择回到祖国呢?印度人才外流如此严重,难道不该是从印度国家和 社会 的维度去反思的一个问题吗?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曾请教过几位家境不错的印度同事。其中一位女同事,她的哥哥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美国,现在已经拿到了美国的绿卡;而她对美国也是心向往之,每年的度都要去美国哥哥家溜一圈。在这个上流 社会 家庭出身的印度姑娘看来,去美国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前景,更优秀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环境,以及更为平等和自由的婚恋关系。
而另一个爸爸是工程承包商的男同事也认为,印度国内本身的环境过于糟糕,好的工作机会过多地集中在国企和体制内,私营领域的营商环境非常恶劣。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混口饭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从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的优秀高材生们来说,这样的 社会 环境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施展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几乎所有的印度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倾向于让自家的孩子去欧美留学,如果能留在欧美定居就更好了。
从这个视角来看,懂技术、会管理、有野心、情商在线的印度人才,非常符合欧美国家对精英的定义,而糟糕的国内环境让很多印度人本能地选择“忘本”。相较之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愈发强大和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的持续提升,回到国内和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本质上已经不是同一个水平层次的人了。
当然,印度一直在不断变得强大。曾有人说,当下的印度就是10到20年前的中国,当下的中国就是10到20年后的印度。有着同样幅员辽阔的国土、同等量级的人口,再加上莫迪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印度似乎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全力奔跑。但,印度本身复杂的国情和政治体制、沉重的 历史 文化包袱,以及今非昔比的国际环境,这些本身对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模式和道路都提出了疑问。疫情对于印度的打击和破坏更是显而易见,在当前莫迪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背景下,印度的发展前景不可避免地要被蒙上一层阴影。
作者 | 关照 资深媒体人
编辑 | 谢奕秋
排版 | GINNY
印度超级联盟赛为什么商业性如此强?
印度超级联盟赛商业性如此强是因为印度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足球运动在国内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足球运动。印度超级联盟赛不是印度国内的一般比赛,这种比赛相当于一种商业性的演出,印度超级联盟赛中规定每支球队必须有超级大牌的球星才能参与比赛。其中规定了八支球队,这八支球队所在的城市全部是印度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有着很强大的吸金能力,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狂潮,很多的人都把印度超级联盟赛看作是一种商业性的赛事,它和普通的比赛有很大的区别。
印度国内举办这样盛大的赛事,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想在短时间内提升国内的足球水平。印度和中国足球队一直都是世界上排名很靠后的两个国家,中国在全球所有足球队当中大概排94名左右,而印度国家足球队已经排在了100名之外。足球作为这个世界上推广最广泛最瘦最引人注目地运动运动,也是想利用足球运动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取这种商业化的模式来运作一场比赛。
举办印度超级联盟赛的灵感来源于NBA比赛。NBA比赛就是一种商业性极强的比赛模式,用利益来催生人们前进的动力,这里每一个球员每一个教练每一支球队都充满着商业性。这里除了是世界上最高的篮球殿堂,也是世界上商业性运作最成功的赛事,印度也想把他们的赛制打造成和NBA赛事相同的模式。
但是想要提升国家的足球水平还是要从基础做起。依赖于明星效应只能维持短暂的辉煌,没有本土球员的培养始终没有底气,所以还是要在培养球员方面夺下功夫。
印度超级联盟赛,为什么不能进入亚洲赛场?
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很疑惑,印度尼西亚明明是一个亚洲国家,为什么没有参加2019年的亚洲杯呢?确实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亚洲国家,这个国家的足球队是有资格参加亚洲杯的,但并不是一直都不允许印度尼西亚参加亚洲杯,而是在2015年的时候,印度尼西亚的因为干预了世界足协,所以导致了印度尼西亚被禁赛了,其中被禁止参加的足球比赛有2018年的世界杯和2019年的亚洲杯。其他的比赛印度尼西亚的足球队还是可以参加的,比如他们这支球队参加了自己国家的亚运会。
在足球历史上,印度尼西亚一共参加了很多次亚洲杯,甚至有四次比赛都踢进了决赛。一直到2007年的时候,印度尼西亚足球队一共就参加了四次亚洲杯赛事,甚至在2007年的亚洲杯赛事中,印度尼西亚还是主办方之一。在亚洲区域内,印度尼西亚的足球队实力还是很强的,毕竟在四次亚洲杯赛事中都进入了决赛。
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的足球队于印度尼西亚足球队就有过一次交锋,而且当时的印度尼西亚足球队还是当时我国足球队最大的对手。虽然最后我国的国足在主场和客场都击败了印度尼西亚队,但在客场的比赛中只是以微小的差距战胜的对手,在主场的比赛中则是以五比一的大胜利的。也正是因为我国的国足战胜了当时的印度尼西亚队,才有机会去冲击韩日世界杯。
其实印度尼西亚的足球事业发展还是相当不错的,在2002年时和我国的国锋的那支球队中就有一位名将,他就是前锋库尔尼亚万,只不过目前的库尔尼亚万在意甲。在足球的历史上不仅仅是印度尼西亚被禁赛过,就连伊朗和伊拉克也都被禁赛过,而被禁赛的原因都是干涉了足协。
亚冠,怎么没有印度球队参加?
必须要纠正的是亚冠是有印度球队参加的,只是亚冠的正赛或者小组赛没有印度球队。
亚冠和一样属于亚洲地区最高级别的俱乐部联赛,而要参加这个联赛也是有名额限制的,根据亚足联的规定,亚冠名额按照东西亚国家分开确定。凡是技术排名靠前的2个协会会得到3+1个名额,既3个正赛加1个资格赛。按照这个规定,2020年的亚冠中超和韩联赛获得4个名额。其他国家则需要通过几个阶段的资格赛来争取最终的正赛名额。
为什么印度没有参加正赛的机会呢?道理也很简单,他们的实力太弱小了,每年的资格赛都难以过关以至于被人遗忘。而印度的联赛也十分独特,他们由两套赛制组成,一个是印度足协的印度甲级联赛,属于官方的。另一个是职业联盟的印超联赛,属于商业的,以吸引各个大牌球员养老。而亚冠只认可他们的甲级联赛,这个水平更低,所以就没有印度球队出现在亚冠正赛里面了。
确实在亚冠赛场上,我们很少看到有印度球队的身影,由于印度联赛在亚足联的积分排名上比较低,而且球队实力不强,就算是实力最强的队伍,也只能获得亚冠资格赛的名额,无法直接参与小组赛事, 除此之外,印度的联赛制度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虽然同样有着印度和印度甲级联赛,但两者并没有上下级之分,不会出线升降级情况。
而且亚足联并不认可印度,只认可印甲,所以印度甲级联赛的冠军球队,可以获得参与亚冠附加赛的资格,而印度的冠军球队,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印度只是印度自己试运营的商业联赛,不过每年都会有一些比较有名气的球星到这里”养老“,特雷泽盖、永贝里、皮耶罗等球星都曾效力过印超。
2016年,莫亨巴干俱乐部成为首支参加亚冠的印度球队
2016年,印度老牌球队莫亨巴干队获得了印度甲级联赛冠军,因此获得了亚冠附加赛资格,这也成为了第一支参加亚冠联赛的印度球队,随后在第一轮资格赛中3-1击败新加坡淡滨尼流浪者队后,在第二轮被山东鲁能打了个6-0,成绩非常惨淡,所以莫亨巴干队的亚冠之路,也止步于此。
随后由于输给鲁能5球以上,莫亨巴干被惩罚去踢亚协杯(亚协杯等级比亚冠低),现在印度甲级联赛的冠军都只能去踢亚协杯,而且只有一个名额,归根到底,就是联赛整体水平的低下,如果实力得以提升,积分肯定会上来,亚足联才会给你资格,否则他们也就这也,永远无法踢上亚冠。
《足球弱国无名额》
军事弱国无外交,足球弱国无名额!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就连国家的独立运动,都只是实行的非暴力、不合作,搞得大英帝国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恋恋不舍得承认了阿三的独立。
印度人大多信封印度教,这个奇葩的宗教,来源于公元前六百年,奴隶 社会 的产物。教众其一是素食者,其二种姓制度森严,职业世袭。国民分成四等,第一等为婆罗门,主要是僧侣,有祭祀、解释印度教的权利。第二等为刹帝利,主要是贵族,拥有管理统治国家的权利。第三、四等是被统治者,也是受剥削者,只能从事农牧渔工等低贱工作。
印度国内职业等级壁垒森严
印度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它的独立不是解放劳苦大众,而是上层贵族从英国佬手里夺回来的权利,所以他们至今奉行印度教,婆罗门与刹帝利作为统治阶级,继续奴役剥削第三、四等的人民。
印度在森严的种姓制度 影响下,各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那么问题来了,在印度国内踢球的是哪一个等级呢?毫无疑问,这么高雅而又 时尚 的运动也只能第二等的刹帝利才配拥有。
向来都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刹帝利,踢球只是为了 消遣,怎么可能是去玩命呢?基于这样的情况,印度足球能发展上去吗?自然不能!国家队尚且处在亚洲垫底行列,更不用说俱乐部水平了。
由于印度的商业色彩太浓,亚足联都不予以承认,勉强只承认甲级联赛。故而印甲冠军前些年是可以参加亚冠联赛的资格赛的,自从有一年被同样踢资格赛的山东鲁能泰山队踢了个6-0,亚足联见烂泥扶不上墙,一怒之下把印甲冠军降到了亚协杯,竟然连参加亚冠资格赛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就是印度阿三,为什么没有球队参加亚冠的原因所在,水平太低,不够级别。试想,一个奴隶制的印度教,用森严的种姓制度统治国家,职业世袭罔替,能有什么前途可言。纵然印度有很多梅西,C罗,可他们都只能种地,牧羊,,扫马路,再有踢球的才华,却没有资格踢,不也是枉然啊!
因为印度有两个联赛,印度足协官方承办的印度甲级联赛和非官方的商业联赛印度,印度只有八个队,没有升降级,但是由于商业化浓,赚钱多,印度水平高的球员和外援都在印超踢球,但是印超联赛并不被亚足联承认,所以并没有参加亚足联赛事的资格,而有资格的印度甲级联赛水平比印超更低,自然不可能参加亚冠正赛,基本上不是没资格就是资格赛被淘汰,或者去踢踢鸡肋中的鸡肋亚协杯!
咖喱,宝莱坞,板球,这些是印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印度足球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很少有人说得清,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太弱了,其实早在百年前英国殖民者不仅给印度带来了剥削,还有足球。印度足协成立于1911年,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度人都是光脚踢球。 亚冠作为亚洲范围内最大的俱乐部足球赛事,是一个宣传国家,发扬名族 体育 精神的赛事,印度也没有落后,参与过只是全部参与了附加赛,没有进去正赛,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印度没有参与。足球在印度有两大联赛,印超杯和印度足球联赛,印超杯由8支球队组成,类似于NBA赛事,无降级球队(太没意思了吧)。属于半职业半商业赛事,印度足球联赛得到了印度足协的支持与管理,并且得到了亚足联的认可。印足的冠军球队可以获得一个亚冠资格赛名额,但通常都是输掉了比赛,无法进入亚冠正赛。下面就谈一谈这一个附加赛名额的产生。
这张图是19年各个国家俱乐部的一个积分,里面没有印度,应该会很低的。从这张表中确实可以看出足球项目在这个国家还是不行。
综上,想看到印度俱乐部进去亚冠正赛,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国家,可能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印度足协官方只承认印度甲级联赛,印度属于半商业性质的,规定每支球队必须引进一名世界级球星,一共八支队伍,但是这个不被亚足联认可的,有点自娱自乐的性质。所以联赛冠军自然也就没有参加亚足联举办的亚冠亚协的资格,而印度甲级联赛冠军,基本在亚冠资格赛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去参加亚协杯的比赛了。我记得好像2016年印度球队莫亨巴根爆冷闯入了亚冠资格赛第三轮,最后是被山东鲁能淘汰的。印度的果阿和邦加罗尔,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些实力的,可惜不能出现在亚洲赛场。
不是不能参赛,而是实力太弱导致他们到不了小组赛就都被淘汰了。联赛积分排名较低,球队竞争力不足。
印度联赛在亚足联的积分排名上比较低,而且球队实力不强,就算是实力最强的队伍,也只能获得亚冠资格赛的名额,无法直接参与小组赛事。
还有一个奇葩的是,印度有和甲级联赛,从名字来看,外人都会觉得水平更高。而亚足联并不认可印度,只认可印甲,所以只有甲级联赛的球队可以获得参与亚冠附加赛的资格。
简单说 水平不够
亚冠名额分配方案:
1.东西亚区前2名3+1(东亚前2日本、韩国)
2.东西亚区3、4名2+2(东亚第3澳大利亚2+1,东亚第4中国)
3.东西亚第5名1+2(东亚第5泰国)
4.东西亚第6名1+1(东亚第6越南1+2)
5.排进前24的联赛获得一个附加赛名额
6.亚足联杯冠亚军获得附加赛名额
印度足球联赛的水平目前只能参加亚足联,所以你在稍微顶级的赛事看不到印度的身影。
而且国际足联也不承认印度。只承认印度甲级联赛。
印度人喜欢打板球,足球好像才刚刚职业化吧,再说了,跟中国队那场比赛也让人看到印度足球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