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泽武的战绩简介
2.应氏杯围棋比赛规则和如何报名
3.2008应氏杯结束没有
4.藤泽秀行的轶事
5.应氏杯2016第三轮结果
车泽武的战绩简介
中国的新锐也从来不遑多让,首度出征富士通杯的孔杰刚于去年末的第三届春兰杯第二轮以宇宙流击败李昌镐,再次扬名天下。从新世纪开始,个人赛冠亚军不再只有富士通杯一条通往国际大赛的路途,2000年的个人赛冠军罗洗河今年参加的是LG杯。参赛的其他五人是马晓春、俞斌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和邵炜刚、周鹤洋、常昊三位龙辈高手,这当是一个相当强大的阵容。
日本队仍是前辈高手的集结。王立诚棋圣、赵治勋前名人、王铭琬本因坊免选,石井邦生、林海峰、小林光一通过预选。加藤正夫仅差一步,决胜轮负于小林光一的弟子,年轻的河野临。此时河野临无名无位,赛前基本被认为是张豊猷式的过场角色。而4:0横扫赵治勋夺取名人的依田纪基,因为赛程限制今年仍无缘参赛,几乎成了富士通杯里最神秘的人物。
首轮比赛冷门迭爆,在无数观战者啧啧称奇的同时,不知成就了多少高手的滑铁卢。最大的冷门当然非李昌镐莫属,虽然旬月来状态不佳,但面对年将六十的石井邦生,总该是好签一枚。石井邦生于国际赛场仅出场五次(早年中日对抗不计),前四局中日擂台赛负刘小光,东洋证券杯负黄元俊,应氏杯负王铭琬,富士通杯负马晓春,还没有胜绩。而他唯一的一盘胜利,竟然是在世界第一人处获得,这真是围棋之神的奇绝造化。
以无忧角·三三开局的石井,先以四角穿心之策固守实地的领先,又在中盘战中严防阵脚。棋技无所不长的李昌镐,竟对这样本格的局势一筹莫展,在对手厚实的棋路面前连胜负手都无法得逞,这真是李昌镐围棋生涯十几年里罕有的完败。一个月后,李昌镐更在亚洲杯速败于世界大赛时代从未输过的赵治勋。
同样惨痛的完败出现在将李昌镐逼上绝路的李世石身上,李世石延续了韩国棋手出征富士通杯初师难捷的传统。他的对手周俊勋被人轻视很多年了,但李世石率先挑起的战役竟然一无所获。气势之下李世石在对手厚壁旁深深打入,周俊勋亦血气方刚,强围猛打,136手终局时李世石大龙全无生路。
相对于韩方这样巨大的损失,中国队首轮亦难称满意,马邵师徒完败于小林师徒。执白的马晓春布局未遏制住小林光一的先手之利,后来就难在依然坚实的对手处再讨得便宜。继去年首届中日阿含桐山杯冠军对抗再输一盘,两位老对手后来也没有相遇过。邵炜刚意欲全歼河野临长龙,以挽回各处实地的损失,却因包围圈的薄味反遭伏击,中盘出局。中国小龙辈最早在世界赛里逞威的“龙头老大”,自此作别。首轮中国队只有孔杰轻松战胜代表北美的大学教授托马斯·希安(台湾称项义)过关。
事实上,除了石井对李昌镐,首轮其他七盘棋的对局者中,都有华裔血统在内。富士通杯历史里唯一一盘两名女子棋手的较量,就出现在此轮。代表韩国的芮乃伟与代表欧洲的郭娟此时落子的意义,自然已不同于早年还在国内时的对局。当然远渡重洋做普及多年的郭娟,在棋力上自然不及在竞技氛围最强烈的韩国棋界拼搏的芮乃伟。郭娟执黑先行,拼抢实地被对手筑起厚势,中盘战就难免气力不逮。
即将迎来年轻后辈张栩挑战的本因坊王铭琬,目外·斜大飞守角的独特开局并未奏效,反遭崔明勋强手袭击,颇为不甘地五目半告负。不过两个月后的第六届LG杯首轮,循常规布局的王铭琬中盘战胜了崔明勋。
以模样相抗阿基鲁尔的四连星,棋坛耆宿林海峰的获胜自不在话下。但国际赛场尚未开和的阿基鲁尔,一年后竟在首届丰田杯中连胜长谷川直、杨嘉源两位日本九段,成为围棋史上唯一一位打入世界赛八强的业余棋手,号为“南半球第一人”。围棋之神给予这位数十年孜孜不倦的阿根廷大胡子的,也着实不薄。
次轮的八盘对局更是全有华裔棋手。但围棋的生身之国固然以人杰地灵的优势养育出代代优秀的棋士,中国队在此轮却表现不力,开始了“富士痛”的黯然之旅。
小林师徒再度发力,并肩打入八强。继首轮执黑以小林流取胜,次轮又布下中国流这样传统的布局,显示了小林光一执着的坚守。在状态上佳的小林面前,常昊几度攻击均告无果,竟以四目半出局。六年内两人在中日天元对抗里鏖战六局,三比三战平。富士通杯更是四度相遇,小林光一终以战绩的领先勘破了年龄的界限。
可能是未把握河野临真正的棋风特点,向来稳健的周鹤洋早早与之斗狠,反而坠入彀中。河野临强手不断,中盘速胜。凭借这两轮的优异表现,河野临还被马晓春率领的浙江新湖队看中,作为外援征战围甲。当然双杀邵炜刚周鹤洋的出色不能持久,围甲中河野临的成绩也未算上佳,后来更没有突破今年世界赛八强的成绩。但富士通杯总能给予河野临力量,2009年连胜中国“双子星”孔杰古力。
中国棋界寄予厚望的孔杰,遭遇一年前春兰杯逆转胜过的曹薰铉。但此局令人失望,曹薰铉的速度与快攻使黑棋仅仅几十手便确立大优,终局时仅弈121手。月末,第三届春兰杯八强赛孔杰完败于刘昌赫,与马晓春、俞斌分别不敌曹薰铉、王立诚一起见证了中国队的溃败。青春力量,总要被前辈反复磨练才能成长。
而同样年轻的宝岛高手周俊勋,则获得了多年磨砺后的回报。韩国新锐睦镇硕有些慢热,周俊勋继上轮豪迈屠龙,今日又巧妙治孤,挡住了对手后盘一波紧似一波的反扑,迎来中盘大胜。
中国队唯有俞斌击败老将石井邦生,力保八强一席。证明了棋手在每一年龄段都能有进益的石井邦生,面对俞斌仍旧施出传统布局,并在开局获利不小。但俞斌却“因祸得福”,凭借老石井优势意识下的缓手逆转了局面。不过世事轮回,石井邦生在对后辈的培养上依然有独到之处。十年后,石井邦生的弟子井山裕太在彼时面貌大变的富士通杯里过关斩将,扞卫了惨淡多年的日本围棋最后的尊严。
另一边,日本棋圣富士通杯成绩不佳的魔咒延续到王立诚身上。先行的王立诚在开局的妖刀定式里一无所获,两名对局者盘上的激斗直到75手才有暇占据第四个空角。复杂的局势下双方均以最强手相争,不乏精彩的妙手表演。但年轻的崔明勋终于在富士通杯里有所突破,半目险胜。
日韩相争的两盘都是年长者居上,布局潇洒不知归路的刘昌赫在经验丰富的老将面前早早落后,这几乎是五十九岁的林海峰完胜的一局。林海峰与刘昌赫也是心态复杂的老对手了,在1996年的应氏杯半决赛里,就有过因为“利用规则”的不愉快往事。芮乃伟则以连续两个两间高挂与赵治勋势地相抗,复杂的中盘战斗双方间有强招缓手,芮乃伟也因为自己的“连续失着”丧失了优势。官子战非女棋手所长,即使是无敌的女子第一人。芮乃伟继去年再被对手后盘逆转。
“纹枰魔女”芮乃伟与富士通杯缘来二度,且战绩优异,不让须眉。“天涯棋客”的非凡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使芮乃伟在棋盘上长青。新世纪前后,芮乃伟在男子个人大赛上数次出场,也屡屡惊艳。不过签运真的令人称奇,竟促成了多次短时间内与同一对手连续相遇的巧合。富士通杯负小林觉,LG杯胜之;应氏杯负邵炜刚,LG杯胜之;LG杯负李世石,三星杯胜之;三星杯负山田规三生,次届胜之;富士通杯负赵治勋,三星杯胜之。这些战绩,当然只是当世最伟大的女子棋手猎猎战旗中的旌旆一缕。江芮夫妇本身的传奇经历,已经证明了围棋的无界。“芮兄”在盘上不放过任何战机,在低龄化的棋坛仍能与后辈一争高下,这是同辈棋手任谁也不能做到的长距离竞技。在提携后辈上亦不遗余力,“芮朴十番棋”直接使女子棋界更新换代。从1999年与朴永训、元晟溱、崔哲瀚,到2004年与李哲、古灵益、陈耀烨的特别对局,这些年轻人后来无一不成为棋界的梁柱。或许漂泊是人生永久的状态,无论外在,还是内心。每一段旅程,就如棋局的发展一样,世事曲折,棋路多艰。但其中的抗争与不舍,步步锥心动人。那些中招与受损,最后都会化为记忆的斑驳。而长久遗存的,可能已经不仅仅是围棋本身的魅力。
从1998年起,日本棋手在八强中即双年二人,奇年四人,今年更不例外。只是打入八强者,无一人身有头衔(小林光一的十段在月末即被王立诚夺走)。而且四人打入四强的“大捷”,依旧要靠老一代超一流,亦即富士通杯第一世代人物的容光焕发。可人随山河老是世间无可拂逆之道,这样的余霞满天已经接近暮色四合。
作为八强赛中唯一一位主场棋手,俞斌在中国深圳自然身负不小的期待。可能中国围棋的春寒注定要更久一点,面对八强里最为年长的林海峰,俞斌未过百手便走一条大龙。后来虽然顽强追赶,且有老将步步退让,仍以一目半告负。中国队以这样的出局方式与本届富士通杯无缘,当真令人遗憾。其中三分之二葬送于小林光一师徒之手,加之此役,几乎是被日本队完胜的一届。而在三月的富士通杯元老邀请赛里,远离一线的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击败林海峰,林海峰甚至还正式地问陈老师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参加富士通杯。次年受丰田杯主办方之邀参赛的陈祖德,也击败了日本中坚后藤俊午。
2001年是中国围棋严寒的一年,舆论觉得追赶曹李师徒无望,但曾经“战胜”了的老对手“翻身”,与向来后继乏人的日本都有河野临这样大放异彩的新锐,实在无法接受。一时之间,口诛笔伐之声四起。但后之视今,此时被视为的“强敌”,后来都被证明用错了眼力。真正正在崛起的韩国新锐群,中国围棋在短期内没有准备,也就没有任何办法加以阻挡。而对于俞斌个人来说,此一阶段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棋圣战两连败四连胜逆转张文东夺冠,次年年初又于棋王战决赛2:1战胜孔杰。只是遗憾的是,这两个比赛自此之后再无下文,至今也未见重启。只有围甲的中国围棋,繁荣下必埋藏着别样的危机。
与上届相同,今年八强赛中又有一组新人的较量。周俊勋半目险胜河野临,取得了他棋士生涯的重大突破。谨慎的开局难掩双方嗜战的本色,不过错进错出之间依然要靠经验挽回胜利垂青。能在年初的中国围乙联赛中战胜徐奉洙、马晓春等高手,周俊勋已然不逊于人,这是台湾本土棋手首入世界大赛四强。
富士通杯里交手次数最多的二人,又在此轮宿命相逢。此前世界大赛里曹薰铉与小林光一的对战成绩是3:3打平,但不复往昔气力的小林光一面对余勇正贾的曹薰铉已难赢下“天王山”的一役。双方的较量从猜先开始,曹薰铉双手抓子,成功猜到黑棋。在贴五目半的比赛里,先行的曹薰铉布下以对方姓名风行于世的“小林流”,加速布阵得心应手。中盘战的激烈时刻,小林光一无法顶住曹薰铉的步步紧逼,遂告惨败。次年,二人复于丰田杯首轮交手,小林完败,高下亦分。2005年,小林光一在首届世界网络围棋公开赛里赢下一局,进而夺冠,二人的胜负故事从此便绝杳江湖。
自幼即以赵治勋为榜样的崔明勋,继一年前的三星杯再胜偶像。本局赵治勋低估了对手在大雪崩定式里后续手段的强硬,崔明勋稳保优势,简化局面。赵治勋勉力强撑,成为八目半大败的结果。根据签位,崔明勋半决赛的对手是较弱的周俊勋。此前崔明勋三入世界赛四强,分别负于强大的刘昌赫、王立诚、李昌镐。六次打入国内赛事决赛,六负李昌镐,堪称“悲情王子”。此时,曾顽强的称“即使这次我再输给李昌镐,我也不会放弃挑战李昌镐的每一个机会,就像是被人踩过千次万次的野草,还是要坚持下去”的“老新锐”崔明勋,终于看到了夺取世界冠军的希望。
日本大阪进行的半决赛重现了1993、1994年韩国二人携手过关斩将,从八强屹立到决赛不倒的场面。那时的主角之一曹薰铉,依然是此时闪耀的明星。仿佛七年的时光不曾逝去,甚至如倒流一般地使他更加强大。
年迈的林海峰比七年前还要顽强,两位年龄之和超过百岁的老将上演了通盘的血战。曹薰铉锐利在先,林海峰反攻于后。全盘五个大劫,地覆天翻。只是曹薰铉始终手握主动,林海峰处处情非得已的胜负手一再陷入勉强的境地。收罢官子,曹薰铉再胜十六目半。林海峰、大竹英雄、石田芳夫等擅用厚味的棋手对前辈坂田荣男的锐利总有对策,遭遇曹薰铉的锐利却一再难敌。恐怕一代人只能有一代人的绝技,胜负从来在棋风的代际传承间变得尤为残酷。
另一局的结果不出人们所料,“出手平稳,技术全面”的崔明勋在早早占优后攻守有度,安全导向胜势,终以七目半之优首入世界大赛决赛。可是棋士命运的走向人神难料,这竟是他唯一一次进入世界赛决赛。
8月4日的决赛完全成为曹薰铉个人的表演,虽然2001年7月对于曹薰铉来说不堪回首,连续奔波使疲惫不堪的老将在与李昌镐的王位五番棋决赛里,首局弃权,次局速败,第三局竟仅弈49手便被抽通棋筋,无心续战。但在大胜负舞台上,曹薰铉从来凝神不扰,鲜有人能撼动。即使执白后行,曹薰铉仍在下滥了的迷你中国流中弈出新手,并于格调平淡的中盘战里突施强袭,瞬间打破了均衡的场面,胜负由此而定。富士通杯两连霸,总计三次夺冠的曹薰铉也成为富士通杯史上最多次夺冠的棋手。此时我们会想到最初于富士通杯连霸的武宫正树,武宫是曹在大胜负里难得一胜的苦手。而此时,曹薰铉最终在富士通杯总成绩上超越了武宫正树。
除了激赏曹薰铉过人的胜负敏锐感,本届富士通杯更看出心理对于棋手在高规格赛事里的影响。幼年起即被父亲严格要求,甚至被送进大山里“冥思”研棋。这固然使崔明勋略超同侪,小有成就,但对事业的真正热爱,永远不能只来自外力。这样的成就,也很难持久。本届决赛里,身负家庭期盼的崔明勋心理压力扭曲了技术,直接导致了一盘不发挥的完败。2001年过后,崔明勋出人意料地迅速衰落。
季军战中,林海峰继续着在富士通杯里对台湾籍后辈的不败。继王立诚、林圣贤之后,周俊勋也无法战胜这位为台湾围棋取得了莫大荣誉的大前辈。但此次进入前四的经历,已然为他六年后勇夺世界冠军做下铺垫。
2001年,年近六旬的林海峰让世人一再惊叹“二枚腰”的功力。除了世界大赛最年长的四强,林海峰更于名人循环圈中脱颖,成为最年长的名人挑战者。在与依田纪基的七番大战里,两败后两胜追平。惜乎岁月有痕,关山难越,已经顽强逆转,终因觉得局势还差一点而过份致败。二十岁的名人难再创造六十岁的名人奇迹,但这已经不能用“遗憾”来形容。
同样的老将征途在中国亦有反映,让出“棋圣”称号,使得棋圣战的举办顺利无阻的聂卫平终于在第三届有所斩获,打入半决赛,又以1:2惜败于俞斌。虽然在年龄上无法相比,但因为国情的特殊,中国的老将马晓春在富士通杯决赛结束一周后的中国“贵阳国际文化节三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里连胜曹薰铉、依田纪基夺冠。本年度的第六届三星杯,马晓春也击败梁宰豪、刘昌赫、朴正祥,最后一次打入世界赛四强,与常昊共御曹李师徒。而年末结束的第十四届名人战,马晓春3:2击退常昊,是为中国围棋绝无仅有的十三连霸。
自此以后,富士通杯第一世代的老兵们,基本淡出了世界大赛的舞台。他们其中,固然还有曹薰铉、赵治勋能在近一两年内夺取世界冠军,但已是惊鸿一瞥、个人的天才。无情点说,只是历史的惯性而已。第二世代的人物,也基本像前几集所述,濒近“早衰”的前夜。即使如姗姗迟来的依田纪基,仍有不错的发挥,也难抵年轻人们群体性的攻击,空落得个壮怀激烈。改朝换代的趋向已势不可挡,又一个转折点就伫立在眼前。
2001年10月26日结束的第六届LG杯八强赛,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标志。曹薰铉胜山下敬吾、李昌镐胜罗洗河、刘昌赫胜周鹤洋、李世石胜睦镇硕,这是世界大赛史上第一次四强被一国棋手包揽。在此后的许多年,这样一边倒的结果竟成为一种常态。而且,韩国棋手在规模性作战上,已非中日可比。在前辈渐渐退出,棋坛真正成为年轻人的天下的时候,世界围棋一国独大的日子到来了。
2001年,三星杯放开预选限制。此一决定的历史意义,在于“世界大赛”的舞台放大到皆可参与的范围。此前那些初登大场面的青涩,经过了这一赛场的铺垫,已然没有那么强烈。从此以后,“初师难捷”、“初战乏力”这些年轻人的弱点开始渐渐消失。而在此间受益最大的,当然还是东道主韩国人。
如果说1993年作为世界围棋史第一个转折点的意义,还仅限于打破一国垄断。坚持自己固有风格的棋手,在富士通杯第二阶段里依然大有人在。但历史转向韩流天下,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迷你中国流”,已经将韩国烙印深深铸在棋盘上。此后围棋风格的变化,就更加迅速,也更加不能为人预期。
显然,中日两方没有前瞻到时代的更迭。未来数年,两国围棋都要深陷于不同程度的苦战。只是历史会在角落里萌发一点点端倪,其中意义重大,让后来者看到它从不厚此薄彼。2001年,古力首夺新人王,并在中韩新人王对抗中击败赵汉乘,为中方将此一赛事的总比分扳平。同年,由六十、五十、四十、二十年龄段各三位代表性棋手交互打擂的日本竹林杯四世对抗赛进行到最终局,最年轻队伍中的羽根直树战胜了最年长队伍里的大竹英雄。同时,日本队也加入到原本在中韩两国间举行的新锐对抗赛。除了李世石,后来名闻天下的所有高手都参与其中,此项赛事遂成为三国后备力量的直接检阅。2000年韩国夺冠,2001年中国居首。而此后日本队即使遣出“超龄”,且已获棋圣桂冠的山下敬吾、羽根直树等高手,依然难得挽回颓势。
重被韩国围棋包揽冠亚军的本届富士通杯,其实已经宣告了“三足鼎立”均衡的打破。只是在这一年,旧时代的前辈们集体带来了最后一幕精彩的怀旧篇章。这一幕不分国别,老将们所展示的,也都是他们赖以成名许久的技诀。“夕阳无限好”也好,“回光返照”也罢,此一幕都已静默地定格。
花无千日,月有盈缺,这是中国传统章回话本常用的句式。朴素的道理总是俯拾可觅,但当真正要接受的时候,心情总变得复杂。无论是“时代已去不重过”的绝望,抑或“我们同渡沧海,看着时代不再”的苍凉,世事总要变幻,棋坛总要变迁。在棋枰上没有谁的力量能够永恒,人世也是一样。
应氏杯围棋比赛规则和如何报名
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是邀请赛性质的,也就是指定某国家和地区棋院特定的名额,然后由各国和各地区棋院指定参赛棋手或者选拔产生参赛棋手,第一届是16人,第二届到第七届是24人,第八届是28人,目前到18届,每四年一届。所以应氏杯是没有报名之说的,各个参赛国和地区棋院的选拔赛也是各个棋院指定的棋手,当然,他们都是当地或该地区一流的高手。
应氏杯是采用应氏规则,应氏杯创办者应昌期是一个狂热的围棋爱好者,也是台湾著名的实业家,早期为了想统一世界围棋的规则(世界围棋的规则有日韩规则的数目法,中国的数子法),应先生用十几年时间潜心研究围棋规则,并借创办应氏杯之机推出“应氏棋规”。
应氏规则是黑棋贴8点,黑棋得8个点或以上黑棋胜,这是应氏棋规里判定胜负的记点制。一个点相当于一目,半子,这在当时是非常震撼的,当时黑棋只贴5.5目,中国规则是贴2又4分之3子。现在日韩规则是贴6.5目,中国规则是贴3又4分之3子相当于7.5目,和应氏棋规一样,这个说明了应昌期先生在30年前制定的棋规是非常符合实际的。
应氏杯的其他规则,赛制是单淘汰制,半决赛为三番棋,决赛为五番棋。用时是每方3小时30分钟,没有读秒,用完时间可以用点数买时间,一次2个点买35分钟,一局棋可以买三次,(打个比方,黑棋用完3小时30分钟的用时,自动进入用点买时,终局时白方如果没有买时,那么在计算胜负的时候黑棋要加2个点贴给白棋。)第八届用时有改变,每方用时改为3小时,用时买点改为2点买20分钟,只可以买2次。
2008应氏杯结束没有
据目前的正式报道,半决赛为三番棋,将于九月份举行,刘星将对阵崔哲瀚,李世石将对阵李昌镐。
棋类比赛毕竟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对于比赛时间与地点的要求不太严格,调整起来也没什么影响。因此,不必早早定于具体的时间与地点。呵呵。
藤泽秀行的轶事
从1981年起,藤泽开始组织“秀行军团”,共14次。秀行军团成员几乎都是后来日本名将,像武宫正树、梅泽由香里等。最难能可贵的是,藤泽秀行背负巨额债务仍然自费组团到中国帮助刚摆脱的中国棋手进步。据记载,秀行军团初到北京,盛况空前。许多棋迷不顾政府的禁令,到北京饭店听课。
“秀行军团”的到来,帮助中国围棋获得质的飞跃。因此,藤泽受到中国棋迷喜爱。2006年,他获“中日围棋交流功劳奖”。 引退后的藤泽于1999年11月29日表示,他认为日本棋院颁发段位证书收费过高,而他对业余初段棋手颁发的证书只收取相当棋院一半的费用。对此,棋院方面书面告诫藤泽要谨慎行事,以避免混乱。12月13日藤泽明确表示,他不会改变初衷,棋院遂召开常务理事会,决定给予藤泽最严厉的除名处分。同年12月14日日本棋院作出将藤泽正式除名并剥夺九段段位的决定。
此前,藤泽本人已向棋院方面提交退院书。在接到棋院处分后,他表示为了围棋爱好者而颁发证书照发不误。 2003年7月1日,日本棋院理事会通过了关于藤泽秀行名誉棋圣重新加入日本棋院的决定。对于当时迎来80周年大庆的日本棋院而言,在棋院历史上有过功绩的藤泽名誉棋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幸而藤泽本人亦承诺今后将不再颁发证书,遂有了此番重新加盟一事。
日本棋院理事长利光亦对此事发表了声明。他表示:“想必许多棋迷对于藤泽先生宣布退出日本棋院以及日本棋院将藤泽先生除名一事,一直无法释怀。”他赞扬藤泽先生是日本“围棋界的重大功臣”,“不仅活跃在棋圣战和名人战上,更重要的是有许多棋手接受了藤泽先生的熏陶,他在中国和韩国也受到高度评价”。他说:“明年将是日本棋院建院80周年的历史性一年。希望迎接藤泽先生重返日本棋院的不只是我一人。但是,日本棋院有一条不可退让的底线。这就是不允许独自发行段位证书。一旦允许擅自发行,就会损害证书的统一性和可信性,从而危及存在于捐赠行为基础上的日本棋院本身。当我们向藤泽先生表明这一点时,他保证今后将不再私自发行证书。”“日本棋院太需要藤泽先生了。希望他能够严格指导新人,培养出不逊色于中韩两国的棋手。也希望他能够多接触业余棋手,为围棋普及尽力。” 当时名誉棋圣本人也发表了声明:“我离开日本棋院将近4年了。在此期间,我的围棋人生与过去没有两样。研究大量棋谱,回答年轻棋手的问题。研究会和集中训练也跟以前一样进行。 “我本打算就此了却残生,但棋手及棋迷们却劝我重返日本棋院,这比盘上的一手更让我为难。 “4年前我退出日本棋院时,只有证书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其实我退出的理由不止于此。旧的体制迟迟不见改善,也无意培养通行世界的棋手,执行部门缺乏未来构想,这些都让我气愤。我也有一种舍弃自我,惊醒世人的心态。只是证书问题原以为可以敲响警钟,结果却给日本棋院造成了困扰。现在执行部门面目一新,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既如此,我没有理由继续意气用事。 “就这样,我决心重新加入日本棋院。再次向这段时间以来给我加油打气的诸位表示感谢。老残之身,来日无多,但我是日本棋院培养的,我将竭尽最后的力量为日本棋院作贡献。” 1968年棋道奖最多胜利奖、连胜纪录奖(26胜12败、11连胜)
1969年棋道奖最多胜利奖(34胜13负)
1978年第16回秀哉奖(第1期获得棋圣)
1984年记者俱乐部奖
1988年度棋道奖特别奖(培养年轻棋士、进入应氏杯半决赛)
1990年围棋电视节目制作者会奖
1991年大仓喜七郎奖、棋道奖优秀棋士奖。
2006年中日围棋交流功劳奖。 1987年紫缓褒章
1997年勋三等旭日中绶章受章 1948年青年选手权优胜。1957年第1期日本棋院争夺战冠军。1959年第1期日本棋院第一位决定战优胜。1960年第5期最高位获得。1962年名战优胜,成为 第1期名人。1970年再获第9期名人。1967年第15期王座战冠军,到第17期三连霸。1969年第16期,1981年第28期NHK杯,1969年第1期早棋选手选手权战优胜。1976年第1期天元战优胜。1977年第1期棋圣战胜桥本宇太郎九段获棋圣战冠军。以下六连霸,因棋圣五次连霸以上,获名誉棋圣称号。1991年获第39期王座战冠军,成为历史上年龄最高(66岁)的王座获得者,1992年成功卫冕,再次刷新这一记录。
应氏杯2016第三轮结果
4月24日,第8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8强赛在上海应氏大厦战罢,焦点战柯洁不敌朴廷桓,韩国朴廷桓李世石会师半决赛;另外半区唐韦星击败金志锡,时越胜河野临,中国棋手也提前锁定一个决赛席位。另一场韩国德比战李世石胜姜东润,晋级半决赛。
八强战详细对阵如下:
上半区:
时越(中国) 胜 河野临(日本)
唐韦星(中国) 胜 金志锡(韩国)
下半区:
李世石(韩国) 胜 姜东润(韩国)
柯洁(中国) 1点负 朴廷桓(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