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莱斯特城为什么叫狐狸城
2.需要中国足球球星杨晨在国家队的入球纪录
3.李惠堂是谁?他那个时代的中国足球是什么情况?
4.中国足球运动员在欧洲五大联赛谁混的最好?
莱斯特城为什么叫狐狸城
原因如下:
1、莱斯特郡这个地方被认为是捕猎狐狸的起源地。
2、该郡各地的很多标志都与狐狸有关,除了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的狐狸标志广为人知(导致狐狸城的名号更多人了解了),莱斯特郡警察局的标志也是有狐狸。
3、还有该郡属下的部分地方议会的标志也与狐狸有关。
扩展资料:
球队历史
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884年的春天,由一帮虔诚的宗教信徒建立。1890年,该队加入了英格兰足球协会,在中部地区联赛里待了三年后,他们于1894年夺得亚军,从而获得参加全国乙级联赛的资格。
1908年秋,该队取得乙级联赛的亚军,升入甲级联赛,然而他们的足球水平并不足以在顶级联赛中站稳脚跟,他们在1909年便降级了。
1910年他们又只能在乙级联赛里混迹了,不过他们杀入了当年足总杯的八强,遗憾的输给了后来的冠军纽卡斯尔联队。
1919年一战结束后,球队进行了改组,并正式命名为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当时的主教练是比特霍奇,由于他执教有方,球队成绩大幅提高。霍奇带队在1925年冲上了甲级。
30年代球队沉寂于甲、乙级联赛之间,其中在1934年第一次闯入足总杯半决赛。
1949年,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面临降到丙级的危险,但当年的杀入足总杯决赛,虽然最后以1:3败北,但这一成绩鼓舞着全队上下团结一致,终于保级成功。
1957年到1969年,该队一直保持着甲级队称号,这在俱乐部历史上是一项奇迹。当时的主教练是苏格兰人马特·吉利斯。60年代该队一共五次杀入足总杯决赛,除了1964年时捧得联赛杯外,其余都铩羽而归。
球队首次参加欧洲赛事是在1961-1962赛季,因为足总杯冠军热刺队同时捧得联赛冠军,参加了欧洲冠军杯比赛,所以该队有幸顶替参加欧洲优胜者杯,但第二轮就被马德里竞技队淘汰。
之后著名门神比特希尔顿加盟球队,由于他的存在,他们夺得了11年乙级联赛的冠军,还击败利物浦队,捧起了慈善盾冠军奖杯,并于14年打入足总杯的半决赛,但是被利物浦队淘汰。
18年的降级给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不小的打击,使其长期处于低靡状态。
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在2004年7月迁入可容32500人的沃尔克斯球场(Walkers Stadium),新球场与旧球场费拔街球场只是一街之隔,位于苏亚河岸一个发电厂的旧址,在2001年6月开始只花了60个星期便建筑完成启用,耗资3700万英镑。
新球场以球队的赞助商沃尔克斯食品命名,沃尔克斯食品自1987年已开始赞助莱斯特城的球衣广告,在2002年夏季以七位数字合约取得十年命名权,由于球场的外观及赞助商的原因,被戏称为“薯片碗”。
2011年5月18日,已拥有球队80%股权的泰国亚洲足球投资(Asia Football Investments)收购印尼克罗诺斯体育管理(Cronus Sports Management)的余下20%股权,成为单一股东。
2011年7月5日,俱乐部的泰国老板将球场以所拥有的免税商店皇权国际(King Power)为名,更名为皇权球场(King Power Stadium)。
2010-11赛季,虽然球队夏季大事扩军,但季初成绩不稳,13场联赛仅得5胜,主教练斯文·约兰·艾历臣同意提前解约。前主教练尼格尔·皮尔逊由赫尔城重投旧主,签约至2014年。
百度百科--狐狸城奥特莱斯
百度百科--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
需要中国足球球星杨晨在国家队的入球纪录
想看看最近的杨晨,却发现我所认识的杨晨还是那个肩膀缠着绷带,一脸义不容辞的战神,不管再过去多少年,我都向他致敬,有他的精神陪伴,最初的那些漂泊的日子如此珍贵,让我怀念。
想起2002年,想起中国足球……
折戟世界杯,是杨晨最大的悲情,中国足球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更是所有人的损失。
我们不可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红色飞舞的日子,曾经,我们拥有自己的英雄,我们的足球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快乐。
我们并不能若无其事多久,伤痛就会袭来。不管中国足球还将带给我们多少失望,我们都该放下冷漠,面对它,重新热爱它。
没有中国足球,对于我们来说,足球的意义便失去了一大半,甚至全部。
而杨晨,我们还在这里,和你一起走,未来的日子有更多的不确定,可是,你不怕,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烈焰与寒冰。
李惠堂是谁?他那个时代的中国足球是什么情况?
李惠堂(1905—19),字光梁,号鲁卫,梅州八贤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出生于香港大坑村,是建筑巨商李浩如的第三子。
1965年任国际足协副会长的李惠堂(右),16年被联邦德国一权威足球杂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另四位是:贝利、马修斯、斯蒂凡诺、普斯卡斯)之一。提供/孙德茂
李惠堂从小就酷爱足球活动。6岁时,其父把他送回原籍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读私塾,读书之余,他以家门前宽阔的草坪作球场,呼朋引伴苦练足球技艺。5年后,他回到香港,继续刻苦训练,并常常请教球坛先辈,技艺大进。在1922年香港“夏令营杯”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娴熟的足球技巧,被足坛前辈所看中,赛后即被吸收为南华体育会甲级队足球运动员。此后在沪港埠际赛、甲级联赛、远东运动会上,他所参加的球队都获得冠军。随后在出访澳大利亚各役中,他也屡立战功,从而声名鹊起。
1925年秋,李惠堂赴上海。起初加盟乐群足球队,击败高丽队并在市锦标赛中夺冠。之后,受聘为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1926年,上海举办万国足球锦标赛,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了葡萄牙、苏格兰两个强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同年夏,李惠堂发动在沪粤人组建乐华足球队,并任该队董事长和队长,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实力最强的足球队。在全国联赛中,乐华队获冠军。在“史考托”杯赛中,乐华队以4:1击败蝉联九届冠军的外国腊克斯队。1927年,乐华队战胜各国劲旅组成的西联队,获西联甲级第3个冠军。1928年,李惠堂参加万国球赛,被评为最佳球星。1929年,李惠堂加盟的上海队,获全运会足球冠军。李惠堂娴熟精萃的运球技巧和神乎其神的妙射绝技,使上海观众为之倾倒折服,每次出赛,球场均座无虚席,到处流传“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佳话,一时间,李惠堂的英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1930年,李惠堂从上海回到香港任南华足球队长,带队频繁出赛,所战皆捷,连续数年为全港甲组足球赛冠军杯得主,并在第六届全运会足球赛中获得冠军。
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举行,李惠堂担任中国足球队队长。在第9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足球队和中国足球队并列冠军,日本队扬言要在这届远东运动会上打败中国队,而以李惠堂为主力的中国队亦斗志高昂,决心教训这一骄狂的对手。决赛那天,天气特别炎热,战况空前激烈,在全场比赛即将结束时,依然是三比三。这时,中国队获得罚点球的机会,由李惠堂操刀,一鹄中的!顿时,在场侨胞观众欢声雷动。这场球赛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的威风,李惠堂亦荣获了“亚洲球王”的称号。
1941年,李惠堂率华东足球队访问马来西亚,在与槟城军联队对垒时,以11:0大胜,他一人独进7球,并令人震惊地射穿了对方球网。还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外国球队交锋时,获点球机会,他发脚怒射,球如炮弹出膛,对方门将接球后连球带人滚进网窝,当即呕吐不止,从而有李惠堂罚1,力大无比,要踢死人的传说。致使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印尼队比赛时,对方门将见到李惠堂在其门前得球将要举脚发射时,竟然离开球门不敢防守。
1941年12月香港被日本攻陷后,李惠堂逃回老家,曾先后在锡坑、安流、河口、横陂、华城等镇献技传艺,并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访兴梅,有力地推动了家乡足球运动的发展。以后,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与李惠堂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日本投降后,李惠堂由原籍回到香港,仍效力于南华足球队。
1947年秋,李惠堂率南华足球队到东南亚访问,与泰国、新加坡等国足球队比赛10场,场场告捷。回港后,李惠堂又参加了香港华联与西联一场足球比赛,年已40多岁的他仍勇猛异常,接连攻入数球,结果华联队以4比2战胜西联队。这场比赛也成了他“挂靴”的告别赛。
1948年李惠堂在港创立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并连任六届。此后他以主要精力转向从事教练、著作和电台、报刊体育评论工作。
19年7月7日,李惠堂病逝于香港,终年75岁。
李惠堂纵横驰骋绿茵25年,足迹遍及亚、欧、澳州。他从17岁成为甲级队员,到42岁挂靴退役,每次比赛都有进球纪录,踢球25年,进球2000多个,获得过50多个荣誉称号,胸前挂满了光彩夺目的奖章。他所参加的足球队,曾荣获过5次远东运动会冠军,4次全国冠军,26次香港冠军,1次广东省冠军,2次印尼冠军,2次亚洲冠军。他曾两次代表中国出席奥运会,尤其是第一次,从东南亚到西欧,沿途 27战,战战皆捷,他独自破门34次。16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士(匈牙利)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二)
李惠堂不仅是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而且是足球运动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任上海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香港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并曾获英国足球总会教练文凭,荣膺亚洲足球协会秘书和副会长、国际足球总会副会长等职,是我国足坛和亚洲足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推动我国乃至亚洲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李惠堂又是著名的足球理论家,除驰骋绿茵外,积极探索足球理论,有《球圃菜根集》、《杂果盘》、《足球裁判》、《鲁发卫吟草》、《南游散记》等足球论著问世。李惠堂认为,足球训练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小要有对足球发生兴趣,口不离足球,耳不离足球,目不离足球,食不离足球,睡时也不离足球,有如此兴趣而无大成者,未之有也”。李惠堂极为重视团队精神,他说:“现代足球之成败,关键不在于得球的人,而于没有球的人,这话骤然听起来,觉得有点惊奇,但仔细思想,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足球队中人选,一定各有专长,主事者一定要晓得人尽其用,用尽其才的妙着,为全队谋。”“足球运动决非个人能力所为的,任你是世上首屈一指的球星,如果没有10个队友帮你的忙,11个敌人与你对赛,你还不是废人一个!”李惠堂还认为:“足球场这小小方圈,是寻师访友的好去处,是勇毅果敢的养成所,是心理智慧的实验室,慧眼观之真是洞天福地。”“体育真谛,应当以道德为本,技术为末。先求其本,而后齐其末。”“良好的纪律,坚强的意志与密切的合作,是足球队不可缺少的三项要素。否则,即使足球技术再好,也无法充分发挥,球队的战绩也不会理想。”这些精辟的理论,在今天仍极具参考价值。
李惠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923年,他作为南华队主力前锋,随队远征澳大利亚。赛前,澳首都墨尔本除报载中澳足球赛消息外,竟附登一幅形容枯槁,骨瘦如柴的中国足球运动员,题曰“东亚病夫”,藐视和污辱中国队,极大地激发了李惠堂和全体球员的怒火,次日两国球队交锋,中国足球队员同仇敌忾,气势如虹,一举击败澳队,轰动一时,大长了华人志气。这次访澳共踢球10多场,每次进球都有李惠堂的功劳。抗日战争期间,李惠堂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保持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正气凛然的气节。1941年12月25日,香港被日本军侵占。日军首领要李惠堂踢球比赛,以壮日本军威,李惠堂断然拒绝。1942年春,南京汪伪请李惠堂出任体育要职,并派专机迎接,李惠堂亦坚决拒绝。李惠堂说:“我李惠堂一介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岂能当亡国奴,要我卖国求荣,做伤天害理的事更办不到!”为了避免日军和汪伪汉奸爪牙的暗害,李惠堂在热心体育的侨商梅文鼎(曾任新四军副官,后任香港《文汇报》董事长)帮助下,通过其在澳门新豪运输公司朋友的关系,在长洲用快扒(走私艇)逃离虎口,辗转月余回到老家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在老家,李惠堂先担任五华粮仓主任,后出任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部上校参议,兼任兴宁公路站站长,生活淡泊。此后一段时间,李惠堂在家乡组织球队,积极开展足球运动。1943年李惠堂和南华会部分队员在韶关重逢,在他带动下,重建了足球队,开始了“体育救国”的历程,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举行了130多场义赛,全部门票收入支援抗日战争。李惠堂的爱国行动,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广泛赞扬。
李惠堂故居五华县锡坑镇老楼村四角楼,名为“联庆楼”,是其父李浩如于光绪十八年 (1892年)所建,现已成为五华推动旅游与足球运动发展有机结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景点。故居为客家地区常见的“四点金”式建筑,面宽五间、三进深四合院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四角分置四层炮楼,背后筑一层围屋,门前设晒谷坪、照墙、左右转斗门和半月形水池。墙体用灰沙夯筑,顶为悬山式木桁桷瓦顶。总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90平方米。故居上、中、下厅檐柱均为八角梅花石柱,左右横屋底屋檐柱为圆石柱二层为圆木柱。门窗框均用石制,正门、侧门、转斗门均有楷书题刻,上、中、下厅和左右横屋所置屏风梁架等构件,均刻有狮、凤、鳌鱼、花草、人物故事等金木雕工艺品。故居中栋右廊房为李惠堂幼年时住房,右横屋门侧狗洞是李惠堂幼年时练射的“球门”。右横屋第一间为李惠堂抗日战争时期回乡组建足球队时的住房。1994年9月,五华县人民为方便人们缅怀球王,把球王故居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办有《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览,每年均有不少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考察,缅怀球王的光辉业绩。
中国足球运动员在欧洲五大联赛谁混的最好?
一代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从小就酷爱足球活动。6岁时,其父把他送回原籍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读私塾,读书之余,他以家门前宽阔的草坪作球场,呼朋引伴苦练足球技艺。5年后,他回到香港,继续刻苦训练,并常常请教球坛先辈,技艺大进。在1922年香港“夏令营杯”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娴熟的足球技巧,被足坛前辈所看中,赛后即被吸收为南华体育会甲级队足球运动员。此后在沪港埠际赛、甲级联赛、远东运动会上,他所参加的球队都获得冠军。随后在出访澳大利亚各役中,他也屡立战功,从而声名鹊起。
1925年秋,李惠堂赴上海。起初加盟乐群足球队,击败高丽队并在市锦标赛中夺冠。之后,受聘为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1926年,上海举办万国足球锦标赛,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了葡萄牙、苏格兰两个强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同年夏,李惠堂发动在沪粤人组建乐华足球队,并任该队董事长和队长,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实力最强的足球队。在全国联赛中,乐华队获冠军。在“史考托”杯赛中,乐华队以4:1击败蝉联九届冠军的外国腊克斯队。1927年,乐华队战胜各国劲旅组成的西联队,获西联甲级第3个冠军。1928年,李惠堂参加万国球赛,被评为最佳球星。1929年,李惠堂加盟的上海队,获全运会足球冠军。李惠堂娴熟精萃的运球技巧和神乎其神的妙射绝技,使上海观众为之倾倒折服,每次出赛,球场均座无虚席,到处流传“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佳话,一时间,李惠堂的英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1930年,李惠堂从上海回到香港任南华足球队长,带队频繁出赛,所战皆捷,连续数年为全港甲组足球赛冠军杯得主,并在第六届全运会足球赛中获得冠军。
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举行,李惠堂担任中国足球队队长。在第9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足球队和中国足球队并列冠军,日本队扬言要在这届远东运动会上打败中国队,而以李惠堂为主力的中国队亦斗志高昂,决心教训这一骄狂的对手。决赛那天,天气特别炎热,战况空前激烈,在全场比赛即将结束时,依然是三比三。这时,中国队获得罚点球的机会,由李惠堂操刀,一鹄中的!顿时,在场侨胞观众欢声雷动。这场球赛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的威风,李惠堂亦荣获了“亚洲球王”的称号。
1941年,李惠堂率华东足球队访问马来西亚,在与槟城军联队对垒时,以11:0大胜,他一人独进7球,并令人震惊地射穿了对方球网。还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外国球队交锋时,获点球机会,他发脚怒射,球如炮弹出膛,对方门将接球后连球带人滚进网窝,当即呕吐不止,从而有李惠堂罚1,力大无比,要踢死人的传说。致使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印尼队比赛时,对方门将见到李惠堂在其门前得球将要举脚发射时,竟然离开球门不敢防守。
1941年12月香港被日本攻陷后,李惠堂逃回老家,曾先后在锡坑、安流、河口、横陂、华城等镇献技传艺,并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访兴梅,有力地推动了家乡足球运动的发展。以后,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与李惠堂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日本投降后,李惠堂由原籍回到香港,仍效力于南华足球队。
1947年秋,李惠堂率南华足球队到东南亚访问,与泰国、新加坡等国足球队比赛10场,场场告捷。回港后,李惠堂又参加了香港华联与西联一场足球比赛,年已40多岁的他仍勇猛异常,接连攻入数球,结果华联队以4比2战胜西联队。这场比赛也成了他“挂靴”的告别赛。
1948年李惠堂在港创立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并连任六届。此后他以主要精力转向从事教练、著作和电台、报刊体育评论工作。
19年7月7日,李惠堂病逝于香港,终年75岁。
李惠堂纵横驰骋绿茵25年,足迹遍及亚、欧、澳州。他从17岁成为甲级队员,到42岁挂靴退役,每次比赛都有进球纪录,踢球25年,进球2000多个,获得过50多个荣誉称号,胸前挂满了光彩夺目的奖章。他所参加的足球队,曾荣获过5次远东运动会冠军,4次全国冠军,26次香港冠军,1次广东省冠军,2次印尼冠军,2次亚洲冠军。他曾两次代表中国出席奥运会,尤其是第一次,从东南亚到西欧,沿途 27战,战战皆捷,他独自破门34次。16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士(匈牙利)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