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评价 2013-14 赛季的 NBA 总决赛
2.nba中央台什么时候开始转播呢?
3.我不明白NBA主场为什么没有客场球迷?
4.求科普,nba有什么鲜为人知的规则
5.NFL只在美国受欢迎,为什么联赛价值会超过欧洲五大联赛
如何评价 2013-14 赛季的 NBA 总决赛
下面是著名NBA评论员张家玮的评论:
第五场赛前,我听说了雷-阿伦要首发,迈克尔-比斯利被激活了。理所当然。绝境了,热需要做调整,尤其要剔除总决赛前四场马刺的MVP查尔莫斯。
比赛前,勒布朗说了许多。有些很动人,比如“历史制造来,就是为了被打破的”,有些很奇怪,说他得到两个冠军后,觉得自己在人生的位置上海不错——这话有些像2011年的口吻。
噢当然还有:波什说第五场一定会赢。
开场,勒布朗的表现比他的口气硬得多。扣篮,强突,补扣,追身三分。比赛打到第一节过半时,勒布朗一个卡车加速突进前场打三分,得到自己第12分。马刺5比19落后。
那一瞬间,他的速度仿佛是2006年,那种“让球场瞬间缩短”的时空逆转感。
下一回合,他2009年回魂般追身盖掉米尔斯,再助攻雷-阿伦打三分。马刺6比22落后。
那时节,热仿佛终于找到了他们丢失的一切。雷-阿伦和刘易斯带回了西雅图超音速的幽魂;巴蒂尔上场了;哈斯勒姆龇牙咧嘴。而马刺,帕克连续投丢。
然后,吉诺比利站了出来。
“他让我相信,你可以做那些怪事、不可预知的事、偶尔脱线,但还是让积极的事儿发生。无论他做什么,他只想赢,他有乔丹那样的天生竞争欲。”九年前,波波维奇如是说。
吉诺比利持球强突,打三分得手;骗到巴蒂尔一个进攻犯规(用脖子送上巴蒂尔的胳膊);然后接一个三分球。12比22,马刺打出了热第一个暂停,流血止住了。然后就是他组织,邦纳突破分球,米尔斯三分。
第二节,马刺换邓肯出场了。
背身单挑哈斯勒姆,翻身底线招牌的“斜身后仰右手外抛”得分,然后是前转身贴身勾射。等迪奥助攻邓肯得分后,马刺追到了34比35。
接下来,又是吉诺比利和迪奥。
迪奥施展千手观音+樱木花道哼哼哼哼+《街头霸王》里本田的相扑招式,挠波什,波什看呆了;吉诺比利蛇形上篮,马刺39比35领先;之后是吉诺比利造罚球2罚1中。最后,是吉诺比利一记隔人扣篮——波什惨当了背景。
——这本来不丢人。两个华莱士都给吉诺比利当过扣篮背景。
——但那是九年前的事了,那时吉诺比利的头发体积是现在的3000万倍。
再加一记撤步三分,马刺45比37领先后,15分钟里,马刺刷完了39比15的大高潮。
————————————————
勒布朗在总决赛第三场和第五场,都是首节发威,但之后投篮弧度变平,突破也找不到筐了。这点不奇怪。2008年总决赛最后两场,科比也是首节连投连中,得到12分左右,但之后体力下降,手感失准。
都是二十九奔三十的人了,体力没那么雄厚。
波波维奇不放过他。第三节,吉诺比利直接推出来,提早决战。
————————————————
第三节前2分48秒,双方谁都没得分,但之后,马刺开始了。
格林今天没三分手感,但澳大利亚之王米尔斯在。迪奥助攻米尔斯三分;米尔斯追身三分;第三节5分1秒时,马刺65比44领先——7分钟里,18比4的高潮。
从此开始,热进入了半放弃状态。查尔莫斯和比斯利出场了。他二位打得努力,但没拦住米尔斯单节14分。
——米尔斯这货是哪里冒出来的?嗯,他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得分王,所以他有这个火力,一点都不奇怪。
——澳大利亚之王、伦敦奥运会得分王,为什么会甘于在马刺当个舞毛巾+绞肉机防守的疯子呢?这个问题只有波波维奇能回答。
而且,查尔莫斯出场,催活了另一个人。
————————————————
帕克前11投只有1中。你可以这么理解:
“查尔莫斯呢?他不在我怎么得分?”
但第三节末,他开了火,追身中投得手。之后的第四节,马刺是靠着他的抛射——确切说,是斯利单防他,然后玩弄比斯利得手的。
你也可以理解为:这厮想偷总决赛MVP。
这么说吧,本场的帕克,就像个酒会迟到的帅哥。姑娘们已经被他的朋友们灌醉了,于是帕克免去了跟姑娘们寒暄,直接就把她们骗上了车。
————————————————
格林本场5投0中,但他的防守端存在感巨大。去年总决赛,他的三分球纪录让他有点被高估,但今年总决赛,他是被大大低估了——他是马刺防守端第一人,其立竿见影效果甚至在莱纳德之上。
去年写过的事儿:许多人知道丹尼-格林当年在骑士,跟勒布朗做过队友。他的大学生涯,被他的二轮秀身份遮盖了许多。他是北卡的摇摆人,主教练说他是球队的灵魂(顺便说句,当时汉斯布鲁是球队王牌,而队里还有劳森和艾林顿):他什么都能干一点,远射、突破、篮板、传球、抄球、封盖、防守……当时,他的绰号是“填数据的”,可以把数据单每列都填满。
他在北卡读大一时,爹进了牢里。他挺过来了。
他跟勒布朗做了一年队友,然后被骑士裁掉;他去马刺,干了一星期,被裁。然后他给波波维奇留了个语音短信:
“我会做任何您要求我做的事情。篮板,防守,舞毛巾的,递水的……您需要我做什么,我都做。”于是波波维奇给了他合同。
今年,他做了许多事:单防、协补、追身扣篮、控制传球线路,全联盟最好的退防能手可能没有之一。当然,还有三分球。
————————————————
迪奥7投2中。当然,迪奥和邦纳都是神,他们想做什么事,地球人都无法置喙。
一个细节:
迪奥的妈妈是法国女篮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爸爸是跳高运动员。所以他20岁时以扣篮大赛成名,初到太阳时端着杯cucino随便溜达到训练场,问了几句,搁下咖啡,就破掉了斯塔德迈尔当时的弹跳记录。鹰放弃他的时候,认为他是个“不会运球的控卫,不会投篮的得分后卫,没有速度的小前锋,没有力量的大前锋,没有身高的中锋”,而且,“他很懒”。但他只是回答:
“那只是你认为的而已。”
2006年他在太阳刷出著名的准魔术师数据,然后在2006年夏天前半段保持好身材;中间他回欧洲一段,半个月后回来,纳什崩溃了:“半个月,一个人怎么能吃这么胖?”迪奥跟教练说“我半个月没捡起过篮球。”丹东尼怒吼:“那你也不要捡起全法国的羊角面包啊!”
——2013-14季,他的重大变化在哪儿呢?帕克说:“他重新雇了个厨师。你们看不太出来,但他瘦了。”
————————————————
当然,本场真正贯彻始终的,是莱纳德。
从稳定性衡量,本系列刺第一人是邓肯。但莱纳德在第三到第五场的发挥,直接激发了马刺。本场,吉诺比利点燃比赛,邓肯支撑住第二节初,吉诺比利和迪奥解决上半场末尾,米尔斯接管第三节。
而莱纳德,始终参与其中。
开场,马刺2比13落后时,他大胆一个三分球。
然后是第二个三分球,让马刺追到15比22。
接下来,他凶猛的突破分球,助攻斯普利特。
第二节一开始,他一个空中接力,点燃球场。
下一个回合,他直接面对勒布朗,三威胁,中投得手——敢这么挑衅勒布朗的?当年的皮尔斯,如今的杜兰特和保罗-乔治。
然后是一记追身三分,马刺37比35反超,再未落后。
下半场,他从背后盖掉韦德,然后是空中直接抓走传球,突击造罚球。当他罚球时,观众席上回荡着MVP的声音。
——在马刺漫长的队史上,得到过类似待遇的,大卫-罗宾逊、邓肯、吉诺比利、帕克,而已。
前几天,媒体又把这个故事捅出来了。
莱纳德的父亲,在他高中时被枪杀了。凶手至今逍遥法外。知道父亲死讯后24小时,莱纳德在一场比赛里得了17分,带领球队取胜,然后投入母亲的怀里嚎啕大哭。
而今天是父亲节。
系列赛前写的:
他去年总决赛对位勒布朗,堪称史上初出茅庐年轻人的典范;但自那以来,他总有些奇怪。你看得出他技术方面的进步,他的背身、中投和持球单挑偶有施展,让人诧异“你明明会啊,怎么不打呢”?实际上,莱纳德只有在防守端、抄球反击和前场篮板时才杀气十足;但让他持球单打时,他总是有点“我不想犯错误,宁可自己抓篮板,还是你们来吧”的姿态——这有点像以往的塔什-吉布森。这方面,保罗-乔治从2013年开始拥有的狂气,是个好典范。乔治对位勒布朗时的声势俨然就是“我不是想牵制他,我就是和勒布朗等级别的球员”。
莱纳德还需要一点这样的侵略性——尤其在他有机会单打时。
第三场后写的:
当年入行时,选秀报告说他是个不太会技巧的小前锋,长于篮板。
一年后,他依靠着大手断球反击、内切扣篮和防守立足,还学会了定点三分。
去年,他是马刺首席攻击手,定点三分+底线袭篮+弱侧突破。
本季,没人会在意,但他伤停之后复出的春天,多了一些花活,比如持球突破,比如撤步中投,比如背身单打。只是,这个面瘫少年不爱使这些活。
直到今天,打出了季后赛个人生涯纪录,在这样一个生死大舞台。
在本场之前,他是个完美的角色球员,但马刺需要的,比角色球员多一点。像迪奥这样,稍微带点明星气,带点创造力的货。
如果很多年后,他会成为马刺的当家,那这一场就是卡瓦伊-莱纳德为自己挣到名分的一战。
第三场开始,莱纳德敢于单挑了。
第四场,他开始试图让自己做一切——单防勒布朗,同时也敢于回撤找篮板;单挑勒布朗之外的任何人,突破分球。今天,他敢单挑勒布朗了,还敢追身三分了——原来只有吉诺比利和格林有这特权。
————————————————
第四节3分11秒,暂停。安德森和韦德开始离别拥抱。
2分12秒,莱纳德被罚下,马刺98比80。如果你当时看见波波维奇的表情,会发现他的眼睛在闪光。以往抿成一线的嘴唇,现在半张着。
然后邓肯下场了,吉诺比利下场了,斯普利特过来,死死抱住吉诺比利。
然后比赛结束了。邓肯,38岁了,像个小孩一样,扑在大卫-罗宾逊的身上;帕克则直接把艾弗里-约翰逊抱离地面。波波维奇,半张着嘴,观看这一切。
————————————————
第三节结束时,被问到马刺第三节为什么打得好,波波答:“防守。”
被问到具体哪个球员时,波波答:“全队都打得好。”
————————————————
颁奖时,老板霍尔特被问到成功的秘密。他说:“我身后这些球员和教练,就是秘密。”
七年之前,被问到“你会接受放走这些老将重建吗?”
老板说:“不,我们最后会在一起死掉。”
他做到了。但那时老板也未必想得到,这个冠军需要七年之久。
2010-11季,那支迅速如电的轻型马刺,被灰熊干掉了。我写道:
明年又老一岁,大不了再输一年。冠军时代过去了,但只要那几个人还没走完,时代就还在这里。老头子们打了一季开开心心、流流畅畅、没什么大伤病的常规赛,也挺好的。ESPN今天一专题说得很好:趁还能看邓肯,多看两眼吧。一样,趁还能看马刺,多看两眼吧。至于时代什么的……真那么重要吗?
但那年夏天,马刺开始动了。
2011年夏,马刺选到莱纳德。
2012年春天,米尔斯和迪奥到来,格林开始上首发。
2012年被雷霆干掉后,斯普利特正式首发。
然后是去年输掉后,米尔斯开始成长。
一切都是从2011年那次败北开始的。
去年的话:
马刺一直在变,自上而下,每个细节,只有一点是不变的:他们学习,而且改变,试图成为一个更好的团队。打好一场比赛是一个晚上的事,打好一个赛季是一整年的事,而保持十余年,不断学习、适应、默契与改变,对有些人来说太难,所以,马刺这个团队,也许只适合某一类人入驻。他们愿意把生命投进这么件事情里,领钱,打球,学习,和团队一起旅行,训练和比赛。马刺比赛里,最动人的部分是这样的:暂停结束,他们一个挨一个或坐或站在技术台边上,偶尔想起什么似的,讨论几句。有时邓肯和吉诺比利会摆开两手,连比带划跟队友们解释,解释完了,邓肯拍拍队友的头。你就知道,下一回合,马刺会打出一套很流畅的“挡、切、传、投”套路,行云流水。
我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亲眼看见圣安东尼奥马刺,这些老家伙,回到总决赛。这里没想过的意思是,我已经不去想这件事,就像想一想这件事,也是给他们增加负担似的。但还有一层是:如果可以选择,“马刺这批人在一起多打五年”或者“他们拿个冠军然后退役”,我会选前一个。这里当然有点悖论:你打球当然是为了赢球,为了冠军。但这支团队如此难得,你会希望他们一直这样下去。当然,这世上没有人会不老,没有人能抵抗时间。如上所述,马刺也一直在变。但在偏执和宽泛、学习和守旧之间,你依然有机会选择,学习一些新东西,融入一种新生活,然后成为一支好的团队。
我很珍惜他们。依然是那句话:马刺就像你看了许久的一部温馨家庭肥皂剧。你总不忍心看到结尾。你希望每个人长生不老,在其中来来去去。把职业体育胜利、利益、金钱的暴风关在门外。
比如,格林的父亲蹲过牢,莱纳德的父亲,邓肯的父亲,都早早过世了。而今天是父亲节。看着他们在板凳上抱成一团、彼此拍打,看见帕克在邓肯怀里小鸟依人时,你会觉得,这一切实在太美好了——你会觉得他们因为夺冠而快乐,比他们夺冠本身还要让人开心。
————————————————
冠军颁完,是巴黎时间凌晨,天将放亮。我坐在楼梯角的一个蒲团上,哭了一小会儿,接了两个国际长途,听到电话对面也是不说话,只是哭。我明白这种感受。我在微信上跟于老师说Now I can die in peace,于老师说no,we。
魔术师1991年说他理解乔丹为什么夺冠后大哭,说他自己在1980年跟天勾拿新秀首冠时觉得冠军多轻松啊,直到1987年自己带队夺冠了才知道多艰难。
对我而言,1999-2007,马刺夺冠不太容易,但也不难。甚至已经到了“只要鲨鱼不行了其他都好办”之感。但自那以来,七年之久。多少次希望已经丧尽,希尔和梅森来了又走,麦克戴斯被辜负,布莱尔和杰弗森让人燃起过希望又消失了。2012和2013那两次简直像是最后的火焰,你不知道命运的窗是不是就这样关上了。
某种程度上,2008、2011和2014这三个冠军,有其相似处。凯尔特人和小牛,KG、雷、皮尔斯、德克、基德们都已经被命运玩弄过许多次了,而马刺,上一次冠军已经太久,时代已经断层了。另一方面,这三支老头儿球队,都是完美的团队——他们都为了冠军牺牲了一切,以至于2008年和2014年,最后一场前,选总决赛MVP都那么困难。
上一次马刺夺冠时,我还不到24岁。从那以来,每过一年,我回头望,都更深一点明白当时马刺的不易,也明白现在的马刺多么值得珍惜。但这种感觉总是多少会出现:“如果能出现一支,真正让我们明白这一切多么可贵的冠军,多好啊。”
————————————————
季前写的。
回到我的那个想法:
“千万不要改变阵容,千万不要拆掉这支球队。就保持着这样子,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在此之前,他们也许都忘记超级马里奥是个多么好玩的游戏了,但2013年夏天,总决赛的历程让整个马刺的轮换确定了,角色分明了。季后赛里,马刺可以说是越打越好,遇强愈强。他们的斗志被点燃了,几乎要成功了,但最后又被熄灭了。这种经历能让邓肯、帕克、吉诺比利们回忆起曾经对冠军满心期待时失望的苦楚,能够给格林和莱纳德们来一个失恋初体验。也就是这种痛苦,会成为他们真正的动力:
谁都不想永远背着第六场的诅咒老去,而解开这个诅咒,只有一种方式。
莱纳德拿到总决赛MVP后,还是绷着脸。好像他不是刚站在世界之巅,刚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总决赛MVP之一,刚在父亲节得到了这一切。颁奖的那位对他说:
“卡瓦伊,你现在可以笑了。”
然后,仿佛被提醒了似的,莱纳德笑了。
有些事被搁得太久,真正到来时,真实感都会不明晰。1986年凯尔特人夺冠后,比尔-沃顿跑去伯德家一个人喝酒通宵,第二天伯德醒来,沃顿对他说:“我们夺冠了。”伯德才醒悟:噢对,夺冠了。
所以,先生们女士们,2013-14季总冠军是圣安东尼奥马刺。
And now I can die in peace.
nba中央台什么时候开始转播呢?
中央电视台最早转播NBA是在1986年,播放的内容是1985年NBA总决赛的录像。
1985年,当时的NBA总裁斯特恩带着录像带来到北京,寻求与中中央电视台进行合作,拉开了NBA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第二年,NBA官方给中央电视台寄了一盘85年总决赛的录像带,中国球迷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NBA的比赛。从86年到93年,NBA在中央电视台的转播方式一直都是录像的形式,而且89年之前都是NBA免费给中央台寄录像带的,直到1989年双方才签了第一份转播合同。
93-94赛季的NBA全明星赛,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遣直播团队到美国进行直播,那年的全明星赛,是中国观众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NBA比赛的实时直播。从那一年开始,每年的NBA全明星赛,中央电视台都派专业的团队赴美进行访和直播。94年总决赛,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第一次直播NBA总决赛,那年总决赛的对决球队为休斯顿火箭队和纽约尼克斯队。
2002年,姚明成为了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他加盟的休斯顿火箭队成为了国内球迷最喜欢的球队。中央电视台对火箭队比赛的转播史无前例地多了起来,基本上每一场比赛都会播,那时候球迷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聚在一起看火箭队的比赛。
央视和NBA的蜜月期在2019年却戛然而止了,由于火箭经理发表了不当言论,央视取消了常规赛全部的转播。直到2020年10月,由于NBA的支持中国防疫方面释放了善意,中央电视台才恢复转播NBA总决赛,不过也仅仅是最后两场而已,从那之后,中央电视台再也没有转播过任何NBA的比赛。
以后会不会恢复转播,这取决于NBA方面的态度了,从目前来看,近期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不明白NBA主场为什么没有客场球迷?
经济上的原因和精神上的原因。很多球迷多是本城市的,要知道,如从东部飞到西部,飞的时间会较长,身心都累了,况且还要一定的经济支出,。去了别人的主场,别人也许不欢迎或者会故意戏弄你(火箭曾试过戏弄一个客场球迷),周围都是主场球迷,喊个话都显得底气不足,没feel。所以综上,不是特别疯狂的球迷都不愿到别人主场去。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满意。
求科普,nba有什么鲜为人知的规则
贸易阻碍条款?
表面上看,克里斯-保罗与德隆-威廉姆斯的合同金额完全一样,但细细品味,却有些许不同,蜂王拥有15%的“贸易阻碍条款”, 这种条款的作用相当于限制球队交易行为。一旦球队在合同期限内交易了保罗,那么保罗将获得剩余合同金额15%的补偿。我们都听说过科比的“交易否决权”,其实保罗的这个“交易阻碍条款”也是一种间接的“否决”交易权,而这个“霸王条款”也就成为球队笼络球员的潜规则。
选择队长?
NBA球队选择的队长往往令人费解,他们或许不是球艺最好的,不是工资最高的,也不是年龄最大的,并且海外球员在NBA各支球队成为队长的寥寥无几,球队管理层在选择队长时,往往需要考虑人品、年龄、地位、威望甚至易受控制的程度,以当年的火箭为例,肖恩-巴蒂尔当选队长或许还能被人接受,但查克-海耶斯的当选就有点让人感觉潜规则的味道了。
大城市倾斜?
斯特恩每年最大的梦想就是期待西部的洛杉矶能与东部的纽约在总决赛相遇,让总决赛在全美的收视率一举超越“超级碗”成为全美以及全世界当之无愧的老大,因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球队都抱怨联盟对于湖人的优渥待遇了,烂泥糊不上墙的尼克斯现在还无法考虑,要是让湖人再远离季后赛,那么NBA就真将远离人们眼球了。
菜鸟哨?
在NBA联盟里,菜鸟无疑是裁判眼中的“讨厌者”,他们身上的棱角让裁判们异常反感,不规范的运球、粗暴的手部动作、莫名的掩护甚至被吹罚后的无辜眼神,都让裁判每每欲“吹之后快”,即使贵为状元秀的格雷格-奥登也不得不每场比赛与上场时间斗争,而早已在国际赛场轻车熟路顶着“阿根廷冠军成员”头衔的路易斯-斯科拉,也不得不如同菜鸟般一次次的爬起,怏怏的走回后场。
收视率第一?
NBA是一个体育联盟,更是一个大众的联盟,观众就是这个联盟的衣食父母,因此,不论用什么地方想,也能明白收视率对于联盟的重要性,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斯特恩对于刻板、守旧、僵化、防守、无明星、无市场、无看头马刺的厌恶,05年总决赛的冰点收视率,让联盟开始忍无可忍,他们开始用尽一切办法,努力限制马刺、活塞这类乏味的防守恶人。
进线过早
2月1日,火箭与太阳鏖战加时赛,布鲁克斯关键时刻故意第二罚不中,意图一举扭转场上局势,但裁判违反“规则”的进线过早吹罚却毁掉了这一切。其实,罚球后的进线过早与足球比赛中角球发起后的禁区内推人犯规一样,都是吹之必中、但吹之必有争议的东西,裁判在比赛关键时刻的“不识相”难免引起了小布和里克-阿德尔曼的大加抱怨。
谄媚赞助商?
2009年科比和沙奎尔-奥尼尔在全明星赛上共同举起MVP奖杯,这一令无数亲眼目睹OK组合分崩离析,耳闻两人场外口水不断的球迷唏嘘不已,刹那间,两个曾经如手足,但却因各种意外割袍断义的兄弟再次相聚在一起,还有比这更能值得让人感动的吗?但不要忘记,谁是NBA的总赞助商,而他当年的口号是“无兄弟、不篮球”。五黄韦德波士的兄弟篮球也为他们赢得了大量的赞助费。
双重标准?
前火箭主帅范甘迪在2004年指责NBA针对姚明用双重判罚标准,在当时不了了之,但最近多纳西在出狱后接受访时表示,联盟确实有这种事情发生。他们希望裁判更注意姚明,还有他的掩护违例。此外,联盟的确喜欢看到科比赢球。
特权球员不“挪窝”?
联盟一直努力在NBA各球队之间,建立某种对等、成本控制的良性环境,这种环境对选择留守的超级球星是有回报的。而一旦他们离开,多少将会受到某种规则的惩罚。在过去的十余个休赛交易期里,只有3名特权球员更换了球队:希尔、麦迪和纳什。而在这一时期同处巅峰时期的球员还有科比、邓肯、诺维茨基、皮尔斯、雷击-米勒、小斯等等,他们无一人选择离开当时所在球队。
走步合法化?
对“走步”吹罚较松是NBA一条人所共知的潜规则,,一直以来的规则都只允许球员在接球后走一步,你不难发现,像“魔术师”约翰逊、鲍勃?库西、J博士等,都会通过“走两步”来摆脱对手的防守。当今联盟争议最大的走步无疑是詹姆斯的四步上篮了。一直有人向联盟抗议,明星球员被吹罚走步的数量要明显少于其它球员。现在,为了保护詹姆斯利益,联盟不惜将潜规则合法、公开化,对规则进行大胆调整——NBA球员在行进停止、传球或投篮之前允许持球走两步。
客队更衣室?
NBA球员大多腰缠万贯,各支球队的衣食住行也都极尽奢华,但在这其中,却有一个地方却是没人愿意花钱改善的————客队更衣室。联盟最差的两大客队更衣室,要数国王和雄鹿,布拉德利中心球馆给客队安排的更衣室过于狭小,一支球队的15名球员如果一起进入更衣室,拥挤得甚至连身体都转不过来。而国王的提供给客队的更衣室中,不仅没有舒适的座位,而且连储物柜都没有。只在墙上挂了一排挂钩,让客队球员们将衣服挂在上面。
主场哨?
NBA主场哨存在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数万球迷的欢呼对于裁判势必造成影响,更为关键的是,买票看球的球迷都是NBA最需要挽留的“财神”,取悦他们对联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常规赛还不是十分明显,到了季后赛,主场哨的因素就很明显跃然纸上了,两支相同的球队,相同的战术,主客场之间,罚球的次数、犯规的次数却有着迥然的差异,而在竞争激烈的NBA,这些都可能左右比赛的胜利。
明星哨?
明星哨如同主场哨一样,在NBA本就是尽人皆知的秘密,最近几年最为国内球迷熟知的,当属巅峰时期的特雷西-麦格雷迪。麦迪在当时受到联盟的礼遇,关键时刻,麦迪在三分线附近的动作,往往能将对手晃飞,而天王随便一个投篮动作就能换回裁判的哨音,麦迪的这项优待让他在很多比赛中拯救了球队,但世易时移,过气的全明星估计很难再受到如此礼遇了。
出场顺序
NBA球员的出场被许多类似的项目效仿,一个接一个的球员在解说员的夸耀与球迷的掌声中奔向球场,一点点烘托了比赛的气氛,但在这看似普通的出场中,出场顺序也是有一定规则的,最后出场的一定是球队的王牌、大腕儿,未来的希望,他们是球队甚至城市的象征,也是球迷买票来到这里的最大保障。
更衣室老大
NBA更衣室虽不同于,但在这里同样有着自己的规则,谁是更衣室里最有话语权的球员,往往决定着球队的未来和走向,2006年,布兰德-罗伊成功夺位,挤掉扎克-兰多夫,让开拓者从此摆脱了“监狱”的恶名,而如果作为单个的球员个体,得罪了老大,轻则让你上场时间减少,重则则可能使你被球队交易,失去可贵的饭碗。
好恶哨?
一般人眼中,NBA裁判是那种能够脱离尘世间喜怒哀乐,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典范,但其实,NBA裁判也有自己的好恶。多纳西出狱后在书中透露,艾弗森的遭遇是裁判个人好恶的最好体现,资深裁判史蒂夫-哈维不喜欢他,所以很少作出对他有利的判罚。与此相反,另一位裁判乔-克劳福德的孙子把艾弗森视为偶像,只要是克劳福德吹艾弗森参加的比赛,那么艾弗森的球队赢面就非常大。
老板第一?
90年代的公牛叱咤风云,乔丹和他所率领的球队被芝加哥,乃至整个联盟奉为神明,他们为公牛老板杰里-莱因斯多夫赚的大量的金钱,但随着公牛核心的老化,他们对管理层事物日益指手画脚,让管理层对他们行径日益难以忍受,尤其是当双方矛盾见诸报端后,媒体一致倒向乔丹,批驳管理层拆散王朝的态度,让公牛老板终于忍无可忍,1998年夺冠之后,乔丹被迫退役,杰克逊远走他乡。
菜鸟待遇?
NBA联盟如同许多学校、单位一样,对新加入的球员都有许多不成文的潜规则,比如为老球员拎鞋、提包、买东西…………如果新球员没有完成好这些工作,老球员还有很多方法恶整他们,曾经被火箭选中的丹特-格林因为在来训练的时候没有为大家把水果拿过来,而被老将鲍比-杰克逊小小的惩罚了一下,格林训练结束准备开车回家,才发现自己的车里早已塞满了爆米花。
操纵比赛?
多纳西的新书爆出了许多之前不为人知的秘密,就连一向德高望重的巴维塔也不能幸免,2002年西部决赛第六场,国王3比2领先,巴维塔毫不避讳地表示,NBA需要第七场:“如果我们的哨声偏向给大落后的球队,没有人会来投诉。这个系列赛会打成3比3,然后更优秀的球队将赢下生死战。” 据说在第六场赛前准备会议中,联盟高层曾授意一些犯规不必吹——这种吹罚尺度对湖人有益。于是,湖人被裁判一次次送上罚球线,国王被逆转输掉了第六场,这个系列赛也被长久诟病,成为NBA身上的一个污点。
助攻技术统计?
NBA的数据统计手册上是这样定义“助攻”的:当球处于活球阶段,通过持球球员对于球的传递,帮助第一位触球的本方球员完成直接得分的行为。听起来简单,但如果放在整个比赛中来说,这样的定义就很模糊了。于是这意味着,不可能使用一种电脑软件或者机器来精确地统计助攻数,而一场比赛下来,每位球员助攻数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谁在统计。一般来说,主场作战球队的统计师负责统计两支球队所有球员的数据,所以球队在主场作战时的数据统计好于客场作战,这在联盟中已经是个“潜规则”了。
球员大于教练?
从外表看,教练是NBA球队当家人,他们布置场上的战术、决定球员的上场时间、何时上场…………但其实,在各支球队年薪大大低于明星球员的教练,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讨好球员,让他们去好好打球,任谁都知道迈克-布朗在骑士的成功不过是对皇帝的俯首帖耳,而当年率队杀入总决赛的拜伦-斯科特,仅仅是因为得罪了老大杰森-基德,就不得不在球队战绩尚好的情况下,黯然下课。
教练肤色决定命运?
黑人教练目前在NBA的处境,比过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实际的生存环境上,黑人教练与白人教练间却有着很大的差距,一项数据统计证明,黑人教练在NBA的平均任期只有1.6个赛季,而白人教练的任期是2.4个赛季,后者任职时间比前者高出50%,有更长时间和更多机会表现和证明自己的能力。自从巨星比尔-拉塞尔从“红衣主教”奥尔巴赫那里接过教鞭,到现在已经是40多年。拉塞尔可以说是黑人教练的先驱,但他也留下一个“比尔-拉塞尔误区”,或多或少影响着白人老板对黑人教练的看法。那时候,不少人批评性格孤傲和懒散的拉塞尔“懒惰”和“冷漠”,而拉塞尔回击说“很多说法纯粹是种族主义”。这个论战给白人老板留下很坏的印象,拉塞尔的形象就被认为是黑人教练和管理人员的代表。
金钱总冠军?
2009年,整个联盟有12支球队超过了新赛季奢侈税触发线,而现在排名联盟薪金总额第一位的,则是两届总冠军湖人。看看最近两年的有实力争夺总冠军球队的薪金总额,湖人第一,凯尔特人、热火、小牛紧随其后,就连一向悭吝的马刺也在夏天大力扩军,薪金总额达到了联盟第六,主帅格雷格-波波维奇一语道破天机———要赢得总冠军,你就必须大撒金钱。
垃圾时间?
NBA一共也就30支球队,山不转水转,相互间总有打交道的地方,选秀、交易等等很多事情上都需要相互“帮助”,于是在球场上赶尽杀绝的事情就不太常见,老板、教练、球员都在一个圈里混日子,做绝了对谁都不好,于是,这样的场景就经常看到,末节比赛,一支球队大幅度领先,率先换下主力球员,而落后的一方也相当识相,而下面将看到的,就是双方饮水机球员难得的场上相见。
神秘的韦斯叔叔?
2005年,“小皇帝”宣布与前经纪人古德文兄弟解约,这背后,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一个神秘的人物正在发挥作用,你可以叫他“大佬”,可以叫他“神秘人”,但NBA球员会叫他“神通广大的韦斯”,而小皇帝詹姆斯则会叫他“韦斯叔叔”。 韦斯利到底何许人也,无人知晓,仅仅知道他出现在公众场所的一些场面:自由出入球员的更衣室,在距离赛场最近的位置上落座,随意搭乘球队的专机,赛后和球员推杯换盏。韦斯利可能是这个联盟中人脉最为宽广的人物,他的交际圈上至NBA高层,下至NBA球员,但他却不属于任何一个机构。在媒体面前他可以选择沉默,他能为几百名球员带来心灵鸡汤般的帮助。毋庸置疑,这个神秘人物的手里,掌控着这个联盟中最强的“软实力”。
乔丹爷接触新秀有特权?
昔日身为球员的迈克尔-乔丹在赛场上可谓呼风唤雨。而如今,作为山猫队的老板,他在NBA依旧享受着潜规则的照顾,其中最突显就是通过举办高中生全明星赛和飞人篮球训练营,乔丹拥有了无限接近全美顶级篮球新秀的独家特权。 NBA联盟会对那些违规和新秀球员发生接触的老板进行了处罚。然而乔丹在这方面却极少受到联盟处罚。对此,联盟副总裁蒂姆-弗兰克表示:“作为加入山猫的部分条件,迈克尔当初同意对飞人篮球训练营和高中生全明星赛设定某些限制,以符合联盟规范。”但具体是哪些限制弗兰克却闪烁其辞。至于为什么乔丹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员仍然能够得到新秀球员的独家信息这个问题,弗兰克干脆就拒绝回答了。
穆图姆博摇手指?
毫无疑问,严谨的NBA并不支持球员面对面地侮辱挑衅对手,但迪肯贝-穆托姆博的摇手指却是一个例外,对于这位联盟中的“不老松”,NBA的一块活化石,联盟给予了最大的尊重,官方的解释也随后而出,穆大叔的摇手指是“广泛地”面对对方球员,但并没有对某人表示嘲讽。但摇手指,仅仅是穆托姆博的专利,任何想要模仿的人,回报的只能是一个有一个的技术犯规。
吉祥物泡妞?
在NBA,球员与拉拉队、记者接触都有着相应的规定,任何违法这些规定的人都可能遭到联盟的惩罚,但在这“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条例下,各队的吉祥物却享受着潜规则的照顾,只要在不影响比赛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他们还可以挑逗球馆里的任何一个人。裁判、保安、记者和观众都是他们的挑逗对象,当然漂亮的美女更是他们首要锁定的目标,新奥尔良全明星赛东西部对抗赛期的第三节比赛的暂停阶段,魔术吉祥物职业责任感全无,长期停驻在美女米兰诺的身边,“不务正业”地转行开始“泡妞”。而随后美女给了他一个拥抱则让球馆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交易前刷数据
数据作为衡量一名球员价值的标杆,虽然并不是绝对科学,但却如同“高考”一般,是不可或缺,又无法替代的,于是,当一名球员表现并不出色,但却总能赢得上场时间时,很可能的结果是,他已经成为球队未来准备送走的对象,球队不过是要他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数据,增加交易中的分量。
别TM惹斯特恩
大牌球员仿佛是联盟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大合同、广告费一张张支票纳入口袋,然而在他们背后,戴着眼镜似文弱老儒般始终微笑的斯特恩才是这里的老大。国有国法,联盟有联盟规则,球星与联盟的道理同于唐太宗“水与舟”名言,联盟能造就球星,也能毁灭球星,要想在NBA联盟生存发展,就得遵守联盟的规则听斯特恩老爷子的话。“年龄令”“正装令”“零容忍”“限博令”,斯特恩的条条禁令让大腕儿们为之胆寒,球星们光鲜耀眼的星环都是联盟赋予的,斯特恩随时能够把它收回去然后戴在另外一个球员身上
NFL只在美国受欢迎,为什么联赛价值会超过欧洲五大联赛
有人将NFL比作一家工厂,自然它所生产的产品就是每一场比赛,成功将每一场比赛都打造成饕餮大餐是NFL让全美民众为之疯狂的主要因素,一场工作日晚间的常规赛也能够吸引几万人涌入球场,NFL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从赛制上看,NFL球队每年常规赛仅有16场比赛,每周一场,对于NFL球队来说,常规赛的每场比赛都至关重要,所以一定会拼尽全力争取胜利,这就确保了比赛的观赏性。相比之下,大家熟悉的美国另一大体育联盟NBA球队每赛季有多达82场的常规赛,每支球队一周要打三到四场比赛,漫长而密集的赛程让球员疲惫不堪,而82场之多的比赛也使得一场比赛的输赢无碍大局,这些都导致观赏性难以保证。
此外,在与球员的合约设置上,NFL也想尽办法保持球员的积极性,大多数NFL球员的合约都是非保障性的,这意味着如果球员表现不佳,球队可以随时与球员解约。相比之下,NBA球员的合约则是保障性的,只要能上场比赛,无论表现如何都能拿到工资,许多球员一旦拿下大合同,便不思进取,于是造成了联盟中有大量高薪低能的球员。NFL通过施行非保障性合同,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当然,赛制规则上所反映出的只是最表面的东西,体育迷们一定清楚,比赛的精彩程度取决于参赛者之间的实力,实力差距越小,那么比赛的激烈程度越高,反之,一边倒的比赛只会让观众感到乏味。所以,NFL联盟所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得各球队之间实力均衡。
对于一项高度市场化的体育赛事,要确保各支球队间的实力均衡,首先要确保它们在经济实力上的均衡。NFL联盟每年会拿出转播权收益、全国性赞助、1/3的门票收入和10%左右的周边商品收入与各支球队均分,这笔钱占到了NFL联盟每年收入的6-7成左右。每支球队最终都能获得上亿美元的分红,这笔钱几乎可以占到一支球队年收入的60%。这种“均贫富”的举措确保了各支球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大大弱化了球队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环境对于球队的影响。数据显示,NFL最富的8支球队一年的总收入比最穷的八支球队仅仅超出不到3成。
在保证了球队经济实力上的平衡之后,还要对球队的竞技实力进行平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NFL推行了严格的硬工资帽制度。所谓硬工资帽制度,是指球队每年向球员支付的工资总额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数额。根据NFL联盟与球员工会之间达成的最新协议,上赛季NFL的工资帽达到1.2亿美元,即一支球队的球员工资总额绝对不能超过1.2亿美元。相比之下,NBA长期以来实行的一直则是软工资帽制度,即原则上不能超过一定的工资上限,超过后需要支付奢侈税,每超过一美元,都要额外再支付一美元给联盟。软性工资帽制度对于财大气粗的球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这也使得NBA球队实力两极分化严重。短短几年间、波士顿凯尔特人、迈阿密热火都组建了实力恐怖的“三巨头”阵容,迅速从鱼腩球队崛起为联盟豪强,相反,那些经济实力羸弱的球队却常年难以翻身。
硬工资帽制度帮助NFL杜绝了像NBA球队那样依靠短时间的不惜血本,组建超强阵容的发展模式,确保了各支球队实力上的平衡。对比一下NFL和NBA最近10个赛季的决赛数据就会发现,10年间,共有14支NFL球队参加过超级碗,而只有9支球队晋级过NBA总决赛。 这一切举措背后蕴含着的哲学非常简单——那就是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平”。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造就了市场的繁荣,也使得本应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城市球队获得了与大城市球队叫板的能力。
去年夺冠的绿湾包装工队就是最好的证明,绿湾是位于威斯康辛州的一座小城,人口仅仅10万。与纽约这样的城市相比,绿湾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小子”,而这种穷小子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恰恰是“美国梦”的精髓所在,也更加激发着美国人对于橄榄球这项运动的参与热情。
上述那些仅仅是NFL成功的基础,真正让它大放异彩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你一定很难想象NFL居然在今年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全球50家最具创新力的公司和组织中排名第15,要知道位于这份榜单前三的分别是苹果、Facebook和Google。
《Fast Company》是这样阐释选择NFL的理由的:“能够使公众常年对橄榄球运动保持极高的热情的确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NFL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努力,例如与各大电视台合作开发先进的转播技术,提升用户的收视体验。“我们在ESPN、EA以及DirectTV这些公司的发展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NFL副总裁Neil Glat这样评价联盟的作用。
超级碗比赛过程中,为了让电视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转播画面中会出现各种标识。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出现在球场地面上的图案栩栩如生,不知底细的人甚至可能会误认为这些图案是事先在草坪上画好的。虽然在足球、游泳等比赛中也有类似的转播特效,但是其效果都无法与NFL的转播相提并论。
或许这样一个细节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体会超级碗先进的转播技术:比赛转播中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开球线和几档几码的特效标识,千万不要小看这两条线,当球员踩到上面时,特效图案不会盖住运动员的脚,就好像运动员是踩在一根真实的标识线上一样。
要实现转播的图案不覆盖住站在上面的球员和裁判,首先要对整个体育场进行精确的地理测量,在电脑中建立三维模型。然后,依据比赛的实时情景,计算出下一个首攻的位置。当图案覆盖到电视画面上时,还需要替换画面中现有的草皮。为了不影响观众的收视体验,所有这些比赛过程中的后期处理都需要在0.66秒内完成。在这些特效的背后,是一套精确的地理定位系统、赛场内三个特殊摄像头、多组计算机和四名工作人员,仅特效制作一项,每场比赛就要花费2.5万美元。
对于转播细节的精益求精,不但帮助NFL留住了老观众,更为联盟开拓新收视人群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NFL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转播技术的提升上,为了保护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中不受伤害,NFL还带动了上游的运动设备厂商每年不断开发出更加安全便捷的保护器具。2010年11月,Intel宣布与NFL头盔供应商Riddell以及其他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对碰撞进行模拟来研究人脑受到撞击时的反应,并且利用所获得的数据设计新型的橄榄球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