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利时足球联赛是不是也分为甲A和甲B
2.亨利是黑人吗
3.女排世锦赛中国比利时(中国女排再次胜利,晋级四强)
4.小毛奇的备战
比利时足球联赛是不是也分为甲A和甲B
只是翻译的名字不同而已。
甲A甲B的名称,来自中国足球的改革。
1986年以前的中国足球联赛按照甲乙丙的等级分级别,也是有升降级,主要采取赛会制,即每个级别的球队分别集中在几个城市打比赛,不利于地方球市的发展。从1987年就开始主客场的改制,可能考虑到主客场的赛程旅途遥远+备战88年奥运会预选赛的关系,把原本甲级联赛的16支球队分成甲A、甲B两组,即1986年甲级联赛的前8名为甲A;1986年甲级联赛9-12名+乙级联赛1-4名为甲B。实际上甲A为顶级联赛,甲B就是次级联赛,原来的乙级联赛就变成了第三级别联赛了。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2004年中超建立之前。
对国外联赛的甲乙丙级的翻译,是一种约定俗成,未必是精准的意译
如果都以英文名称来看,欧洲各国联赛的名字还是稍有区别的(除去典型名字不同的英格兰联赛),意大利联赛级别叫做Serie A、Serie B;德国联赛级别则是Bundesliga1,Bundesliga2;法国联赛级别叫Ligue1,Ligue2;西班牙联赛级别叫La Liga,Segunda Division,为了方便国内球迷观看和认知,我们都约定俗成的称为甲、乙、丙。
比利时联赛的First Division A和First Division B
是英文网站上的翻译,First Division就是比利时职业的联赛。硬翻译成甲A和甲B可以算是情怀吧...其实比利时顶级联赛(俗称“比甲”)的官网正式名称叫做Jupiler Pro League,朱皮尔啤酒赞助的,全称“朱皮尔啤酒职业联赛”,第二级别(俗称“比乙”)的官网正式名称叫做Proximus League,“次级联赛”。而第三级别开始就是业余联赛First Amateur Division,翻译成“业余甲级联赛”?
亨利是黑人吗
亨利不是黑人,是法国和塞内加尔混血人种。
蒂埃里·亨利是法属安替列群岛后裔,父亲安东尼来自法属瓜德罗普岛,母亲玛丽瑟来自马提尼克岛。亨利出生于法国巴黎Les Ulis郊区,并在那里长大。尽管这个社区有时被视作环境很艰苦,但为小亨利提供了很好的足球设施。
7岁时,亨利就表现出非凡的运动潜力,被招入当地的一家足球俱乐部CO Les Ulis。尽管还是孩子的亨利并未钟情于足球,他的父亲仍然督促着他参加训练。
扩展资料
2016年8月26日,阿森纳传奇球星亨利被任命为比利时国家队助理教练,他将以助理教练的身份帮助比利时备战世预赛。
比利时足协执行总监克里斯-范-普乌尔德宣布:“比利时国家队主教练罗伯托-马丁内斯的助理教练将是格雷姆-琼斯,蒂埃里-亨利将会担任第二助教。”
比利时主帅罗伯托·马丁内斯表示:“亨利将会帮助我们凝聚球队精神,去赢得些什么。我非常满意比利时足协能够安排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教练团队。”
百度百科-蒂埃里·亨利
女排世锦赛中国比利时(中国女排再次胜利,晋级四强)
中国女排再次胜利,晋级四强!
在本次女排世锦赛中,中国女排表现出色,一路领先,最终以3:0战胜比利时队,成功晋级四强。这场比赛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女排队员们的努力和拼搏,更是中国女排团队的胜利。
操作步骤
1.球员备战
在比赛之前,中国女排球员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体能水平。同时,他们也认真研究了比利时队员的比赛录像,制定了对应的战术。
2.比赛过程
比赛一开始,中国女排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她们的防守稳健,进攻犀利,迅速占据了优势。虽然比利时队员们也尽力抵抗,但是在中国女排的强大攻势下,最终还是以0:3失利。
3.团队合作
中国女排的胜利,离不开她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在比赛中,每个队员都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比赛的胜利。同时,教练组的指导和管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尾
女排世锦赛中国比利时,这场比赛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一场团队合作的展示。中国女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排的实力和精神。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比赛中,中国女排一定会继续保持着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小毛奇的备战
他在梅克伦堡-什未林出生,取名为赫尔姆特·冯·毛奇,与统一战争英雄的伯父同名。普法战争时,他参与掷弹兵第七旅,因英勇作战而著名。1875至78年,他入读战争学院,在1880年加入参谋部。1882年,成为作参谋部长的伯父之副官。1891年伯父去世后,他成为威廉二世的副手,加入皇帝的权力核心。1890年代末,他先后领导旅和师,最后于1902年升任中将。
在俄国革命和德法在摩洛哥问题上日益紧张的阴云笼罩下,小毛奇于1906年1月1日登上军队总参谋部参谋长的宝座。自1904年,英国和法国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划定了各自在非洲和南亚的势力范围,两国军事协商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英法联盟的缔结。以德军总参谋部为样板经过改革的英国总参谋部,曾试图与比利时总参谋部进行接触。比利时的中立是由各大国保证的,如果各保证国内部对此发生争吵,如果当被保证的对象作为军队的通道或工业区具有重大意义时,那么比利时其实就成了一个验证这种中立价值的范例。德英在海上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但在德国国内面临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譬如因反对现行的半君主立宪制而形成的社会对立;民主、传统、王侯专制主义和军事力量之间的不和。
赫尔穆特·冯·毛奇靠着他伟大叔父的声望,带着人们出于一种神秘感而对他的尊重,顾虑重重地接受了皇帝的委任。他曾扪心自问,自己能否胜任这一伟大任务,能否维护先人留下的思想遗产。小毛奇出生于1848年的革命年代,其父阿道夫·冯·毛奇是老毛奇的二哥。小毛奇曾先后在普鲁士近卫军和总参谋部服役,自1882年任其叔父的副官。在此期间,他接受了大量正规的总参谋部训练,接触了大量部队实践。这个健壮高大、长着一副宽大肩膀的人,待人和蔼,举止端庄,他与施利芬不同,他具有极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极受皇帝的宠信。此外,在宫廷中一个人的外部仪表即所谓的“堂堂的军人形象”也起着重要作用,至少威廉二世是这样看的。皇帝还深信,总参谋部由第二个“毛奇”领导,会在世界上产生极好的印象。
施利芬曾说过,统帅不是任命的,而是天生的—这句大话是施利芬针对自己说的。毛奇觉得自己生来就不是当统帅的料,他像决定命运的1866年时的奥地利总司令路德维希·冯·贝内德克一样,对自己的任命顾虑重重。在皇帝面前他恭顺得像一个小兵。然而,小毛奇在与皇帝的交往中要比他的先辈们精明得多,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盲目顺从的士兵,也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宫廷侍臣。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使皇帝及其侍臣们为之瞠目。他接受这一职位的前提是,自他上任之时起,皇帝不得介入任何军队指挥问题,包括总参谋部的大型图上作业或皇家演习。这大大出乎威廉二世的意外,没想到这个“尤利乌斯” 即古罗马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皇帝习惯这样称呼小毛奇,竟然以这种方式将他逼进胡同,但他还是屈从了。
总参谋长这一职务对小毛奇而言可谓千斤重担,因为在伟大先人的丰富遗产面前,他自惭形秽。在培养总参谋部军官的工作中,他不想让任何不熟悉军事情况的人介入。也许他也看到了,皇帝在人品方面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但在军事上却是个门外汉。如果说皇帝已经是一个性格复杂、神经敏感的人,那么毛奇的性格就更加复杂和敏感。在他当面对国君提出的条件中还有一个要求,即他在接任总参谋长之职前,还想以军需总监的身份独立自主地领导1905年的大型秋季演习,这其中含有几分验证自我的意思。根据施利芬的评价,演习的结果自然是出色的。小毛奇在上任之初遇到一些困难之后,便以惊人的速度熟悉了他所肩负的繁杂工作,其地位也与日俱增。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继承的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打上施利芬烙印的机构。
在总参谋部旅行训练中,歌德的《浮士德》与他形影不离。他曾表露过,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多才多艺的人。他与远亲伊莱扎·毛奇·维特费尔特伯爵夫人的婚姻,更加深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兴趣。伊莱扎·毛奇是一个天资聪慧、思想丰富的女人,但因此也带有几分神秘主义。她给毛奇的信件除反映出她相信生活中一切真实和美好的东西之外,还反映出她柔弱善良、喜好冥思和经常疑神疑鬼的本性。旧普鲁士严格的正统观念无法满足毛奇在信仰方面的欲望。通过阅读鲁道夫·施泰纳和安尼·贝赞特的作品,他于1904年迈进通神论领域。施泰纳在人智学方面关于对基督教义精神内涵的阐述,使毛奇比从宫廷传道士的语汇中得到更多的慰藉。但是,与此同时他也知道,演习的火药味是他生命不可少的一部分。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军人。然而也正是在这里,养成或继承的传统与一种极为敏感和脆弱的情感之间的矛盾,是他怎么也摆脱不掉的。在小毛奇时期,老参谋军官都深信,和平时期总参谋部能够正常协调地运转,但他们也一再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旦大的危机来临—这是不可避免的,最好的进攻计划也无法排除这种可能—一个性格如此脆弱的人能否在危机中有正常的表现?
老毛奇的军事政治信条是,战争的开始和结尾是政治家的事,战争之中只有战略家有发言权,战事的发展与政治无关。后来在民众战争时代,人们对克劳塞维茨哲学的一种解释是,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在战争中也需要政治参与战争指导。生活在威廉时代的小毛奇深深感到许多事情已变得虚伪和空洞,因此他以忘我的勤奋和永不懈怠的自觉性致力于总参谋部的工作。在最初几年,总参谋部仍准备在东线采取行动,后来,每年都对进军西线,以及法、比、英、俄军的现状及其对德东西部要塞体系发动进攻的可能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由此得出新的结论。对法比军队的估计极为准确,法国鉴于其不断增长的兵力而从防御战略到进攻战略思想的巨大转变,丝毫没有逃过柏林总参谋部的眼睛。英国军队为准备一场在欧洲大陆的战争正进行改组,对这支军队无需给予过高评价;对于大英帝国其他成员国军队(比如印度军队)参战的问题,可以根本不予考虑。使他们感到惊讶的倒是,俄军在对日战争失利和经过革命动荡后居然如此迅速地恢复了元气。
在武器技术和军队装备方面,在20世纪头十年主要是出现了新型机枪、新型机动超重型炮兵以及内燃机在陆上车辆和飞机上的应用。 在所有文明国家的军队中,新型技术部队相继出现,如电报分队、通信分队、发光信号分队、自行车营、飞艇部队、航空部队和汽车部队等。机枪已普遍成为步兵武器。德国军事航空除系留气球之外,正在试验“策佩林伯爵”号 译注:旧译“齐柏林”号。
飞艇在军事上的应用。自一架飞机横渡英吉利海峡试验成功之后,小毛奇认识到未来使用作战飞机和侦察飞机的可能性。当然,对装备及其购置问题,总参谋长的意见并不起决定作用。主管该项事务的是普鲁士战争部,而要想得到相应的拨款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像老毛奇时代一样,自1866年起在战争部管理技术和后勤事务的是一批旧普鲁士的保守派。对军用飞机未来作用的研究,以及对汽车的充分利用及其改装成装甲车的工作,或是在车辆上装备机枪或小型火炮后作为进攻武器或侦察车等方面的研究,要么被拖延了,要么根本就未列入议事日程。他们似乎在说,1870年普鲁士步兵并没有装备系留气球和机关枪,难道他们没有取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