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罗门群岛是怎么一回事啊?
2.漫谈新西兰「 ”几维鸟”号扫雷艇的一战
所罗门群岛是怎么一回事啊?
所罗门群岛选举引发骚乱唐人街90%被毁
(新闻背景)
位于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18日发生因选举引发的抗议活动。抗议活动随后演变成骚乱,位于霍尼亚拉市中心的唐人街受到严重冲击,许多华人华侨的商店遭到劫掠和焚烧,其中一些华商的住所也被歹徒付之一炬,损失相当惨重。
鉴于中国在所罗门无外交机构,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代管馆)对此高度重视。18日深夜获悉骚乱消息后,使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骚乱局势的走向,以及取的应对措施。
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魏瑞兴在接受早报记者访时说,当地时间4月18日下午,由于对所罗门总理选举结果不满,大约600名民众在议会大厦前举行示威抗议活动,随后演变成骚乱。由于唐人街距议会大厦较近,因此成为攻击的主要目标,大部分华商店铺在骚乱中被抢被烧。
殃及数百名华人华侨
“20多家华人华侨店铺被焚,估计殃及数百名华人华侨。目前华人华侨大多在教堂、旅馆、医院、警察局等地避难,暂无人员死亡报道。个别受伤人员已在医院得到治疗。”魏大使说。
“由于中所两国并无外交关系,因此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通过电话向所警察总监交涉,表达中方关切,要求对方立即取措施,制止针对华人华侨的抢劫和纵火行为,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魏大使说,“同时,使馆还向澳大利亚驻所高级专员署了解情况,请其向以澳、新为首的‘驻所罗门群岛援助团’转达中方关切,并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与机构取得联系外,使馆还通过国际红十字会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机构与驻所罗门的国际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国际红十字会的要求下,所罗门国际红十字会为当地受困华人华侨提供了包括饮食和饮水在内的必需物品帮助。据悉,目前大约有500名所罗门当地华人得到红十字会的援助。
唐人街上空浓烟滚滚
此次骚乱的导火索是今年4月5日的所罗门议会选举。新一届议会随后推选前总理斯奈德·里尼出任总理,引起反对者不满。他们指责选举结果早已预先安排好,要求重新举行选举。
数百名示威者18日在议会大厦、总理府和市中心商业区等地举行抗议活动,并且和维持治安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抗议活动在当天晚上演变成骚乱,位于议会大厦附近的唐人街首当其冲。
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参赞赵彦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访时说,骚乱发生后使馆工作人员立即和澳大利亚驻所罗门警察部队负责人以及当地华商进行联系。
根据使馆掌握的情况,唐人街的大部分建筑物都在骚乱中被毁。许多华人商店被歹徒洗劫一空后付之一炬,多辆汽车被烧毁。一些歹徒甚至冲进华人的住所,抢走值钱的物品后将房屋烧毁。唐人街上空浓烟滚滚,哭喊声一片。大部分华人在歹徒到来前已经逃离,但是至少有一名华商在骚乱中受伤。所罗门广播公司援引当地医院工作人员提供的消息说,医院方面已经救治了几名受轻伤的华人。
所罗门警察总督谢恩·卡斯尔斯说,别有用心的歹徒利用抗议活动乘乱打劫,商铺云集的唐人街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卡斯尔斯说,维和警察利用“化学物质”试图驱散示威者,并且在唐人街及周围地区竖起了路障,但是由于警力严重不足,警方根本无法完全控制局势。歹徒面对大批警察时迅速散开逃逸,但很快又在另一个地方纠集,袭击新的目标。
所罗门发言人约翰逊·霍尼马埃19日说,唐人街约90%的建筑物被毁,整个地区处于无的混乱状态。“歹徒和劫匪十分猖獗,他们甚至朝路过的巡逻警车投掷石块和砖头。”霍尼马埃说。
局势恶化考虑撤侨
赵参赞说,这次骚乱给当地华侨华人造成了很大冲击,使他们感到非常焦虑和难过。一些华人已经向使馆再次提出了撤侨的请求。许多华人在所罗门群岛都有难以舍弃的产业,如果不是局势恶化到极点,他们不会选择离开。
据魏大使透露,澳、新为首的“驻所罗门群岛援助团”已向澳大利亚国内提出增加警力援助请求。
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19日宣布,110名澳大利亚士兵当天将搭乘4架C130运输机前往所罗门群岛维持秩序,预计当天晚上即可抵达霍尼亚拉。70名澳大利亚联邦警察也将前往这个南太平洋岛国增援。新西兰也决定派遣30名警察和25名士兵前往所罗门群岛。
魏大使说,根据当地情况的发展,使馆将会取进一步措施。“如果情况不恶化,使馆将主要取援助的形式,帮助当地受困华人,”他说,“但局势进一步恶化,使馆不排除安排在所罗门华人回国的可能性。”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已紧急约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驻华使馆官员,通报有关情况,请其在需要时提供必要协助。
漫谈新西兰「 ”几维鸟”号扫雷艇的一战
漫谈新西兰「 ”几维鸟”号扫雷艇的一战 在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英联邦一员的新西兰存在感一直不高,远远比不上同为英联邦成员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甚至是印度。在新西兰海军中,有一批小吨位的扫雷艇同样毫不起眼,但这些小艇和他们的战友一样遵循着海军「 ”逢敌必战”的口号,哪怕面对着比自己更强更大的对手,也绝不退缩。 在1943年1月底的瓜岛沿海的一次夜间遭遇战中,2艘新西兰扫雷舰面对着吨位、航速、火力,甚至水兵战斗经验都远超己方的日本潜艇,顽强对战直至实施连续撞击,把日本人打了个丢盔卸甲,最终大获全胜! ▲新西兰战争海报——忠心耿耿、纹着毛利人图案的战犬 故事要从1943年初说起,西南太平洋战线上,美军正在取得主动权,瓜达卡纳尔岛的日军官兵弹尽粮绝,缺乏给养。对日军大本营而言,如何在美军严密封锁之下将物资偷运上瓜岛就成了当务之急。鉴于盟军水面舰艇力量的强大,日军开始考虑在夜间用潜艇运输补给。按照日本人的设想,潜艇可以在夜间偷偷摸摸将物资运到瓜岛海岸线附近,然后由艇上搭载的艇——也就是登陆艇将其转运到岸边,再由陆上的接应人员把物资搬走。 为了进行这种秘密运输,日本海军将一些大型巡洋潜艇进行了改装,包括本文的主角——「 ”伊-1”号潜艇。这是一艘20年代下水的潜艇,水面满载排水量2135吨,水下排水量2791吨,乘员60人。主要武器为指挥塔前后各一门大正11年式140毫米主炮,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为了搭载艇,日本海军将「 ”伊-1”号潜艇指挥塔后部的140毫米主炮拆掉,腾出了不少空间。 ▲日本海军的「 ”伊-1”号潜艇,其前后2门140毫米主炮和艇艉的日绚旗清晰可见 ▲这是一艘被盟军俘获的艇,可搭载70名步兵或者11吨货物 1943年1月3日,「 ”伊-1”号潜艇离开了母港横须贺,并在两个星期后抵达了拉包尔。在这个前线要塞,潜艇接受了去瓜岛进行运输的任务,装满了足够3000人食用2天的粮食,包括大米、豆酱、咖喱、咸肉和香肠等,这些食物被密封在橡胶筒中,然后塞进了艇。1月24日16时许,「 ”伊-1”号秘密离开拉包尔,目标是瓜岛的卡米姆博湾。 对于日军的潜艇运输,盟军并不是一无所知。「 ”伊-1”号出发2天后,也就是1月26日,美军所罗门群岛海军指挥部就收到了风声,通知瓜岛和图拉吉岛区域的所有舰艇:日军很可能在1月27日或者29日夜间通过潜艇对卡米姆博湾附近的日军地面部队进行物资补给。根据这个情报,新西兰海军的25扫雷舰分舰队接受了在卡米姆博湾附近进行夜间反潜作业的任务。 1月29日晚上,「 ”伊-1”接近了瓜岛海域。此时,沿岸大雨磅礴,恶劣的天气使得能见度极低。日军潜艇水兵心中窃喜,看来今晚的任务应该是没什么危险了。20时30分,「 ”伊-1”号潜艇在狂风暴雨中以水面航行逐渐接近了卡米姆博湾,漆黑一片的海面上小山般的浪头不停地冲刷着潜艇的甲板。由于盟军已经几乎完全封锁了瓜岛的海岸线,日军不敢太过懈怠,潜艇不大的指挥塔上挤满了瞭望哨,例行公事般地四下监视着海面。 ▲图中可见卡米姆博湾,旁边的红色的箭头就是几天之后日军残部撤退的方向 突然,警戒艇艉方向的瞭望哨惊叫起来:「 ”发现敌鱼雷艇2艘!”艇长坂本荣一少佐下令潜艇紧急下潜到约30米的深度,同时左转舵,企图甩掉盟军的水面舰艇。 日军发现的「 ”鱼雷艇”正是新西兰海军25扫雷舰分舰队的「 ”几维鸟”号和「 ”恐鸟”号扫雷舰。这是两艘「 ”鸟”级(Bird)扫雷舰,标准排水量607吨,主要武器是1门102毫米前主炮、2门25毫米哈气凯斯炮和40枚深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艘船运抵新西兰只有半年左右时间,在海战爆发时还处于磨合期。 ▲新西兰海军「 ”几维鸟”(Kiwi)号扫雷艇 不过,即便缺乏经验,盟军水兵依然表现得训练有素。21时05分,「 ”几维鸟”号的声纳军官格雷厄姆中尉报告在声纳探测的最大距离3000码(约2700米)距离上发现可疑目标。舰长高登·布里斯登少校立即命令拉响战斗警报,同时以灯光信号通知姐妹舰「 ”恐鸟”号。接着,布里斯登少校命令「 ”几维鸟”号迅速转向,全速直扑声纳接触点,试图弄清楚这到底是误判还是日军的潜艇。 随着双方的距离逐步缩短,声纳回波越来越清晰,表明这很可能是一艘潜艇!在距离瓜达卡纳尔岛岸边大约1英里的位置,「 ”几维鸟”号终于咬住了目标。此时,新西兰水兵甚至用肉眼都可以看见水面下的潜艇艇体笼罩着一层磷光(热带海洋或潟湖中的鱼群游动时经常会发出闪烁的磷光,这是热带海洋特有的自然现象)。「 ”几维鸟”号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攻击,第一回合中,它就朝着潜艇潜望镜的方位投放了6枚深水。「 ”几维鸟”号快速驶过潜艇的位置,随后立即全速转向、对着潜艇又来了第二轮6枚深弹攻击。 ▲「 ”几维鸟”(Kiwi)号扫雷艇的艇长高登·布里斯登少校 此时,海面下的「 ”伊-1”号潜艇还不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被对手看得一清二楚,被炸了个正着!潜艇被近距离的剧烈爆炸震撼着,一些水兵不受控制地跌倒在地,后部舰体受损、储藏室开始进水。两轮深弹攻击使得抽水泵,舵机和左电动机失灵。此外,爆炸使高压会流阀破裂,在控制室内喷出一片细密的水雾,造成主配电板部分线路短路,所有灯光全部熄灭。转眼之间, 潜艇开始不由自主地以45度角快速下沉,很快就下沉到180米的深度,大大超过了潜艇的70米深潜极限,艇艏鱼雷舱也出现严重泄漏。 正当「 ”几维鸟”号准备进行第三轮深水攻击时,日本人受不了了。艇长坂本荣一命令使用压缩空气排空前部主压载水舱,同时尚能运转的另外一台电动机全速倒车,潜艇才停止了下沉。然而,日本人的麻烦才刚刚开始,涌入舱内的海水淹没了电池组,发生了化学反应,释放出致命的氯气——如果继续待在海面下,只能被活活毒死!无奈之下,坂本被迫下令上浮。潜艇以艇艉首先出水这种奇怪的姿势浮出海面,立刻启动右舷的柴油机,以11节的速度驶往岸边,试图抢滩搁浅。与此同时,坂本命令前甲板炮炮组和指挥塔上的13.2毫米机枪组就位,他则亲自掌舵。 这一切被新西兰水兵们看得清清楚楚,「 ”几维鸟”号很快就发现了自己右前方约2000码(1800米左右)处的潜艇。「 ”几维鸟”号迅速转向,在近距离咬住了「 ”伊-1”号潜艇,它的102毫米主炮和舰艏的20毫米厄利空机关炮也开始转向对准目标。为了在夜暗中看得更清楚,「 ”几维鸟”号不断发射照明弹,并且使用舰桥上的10英寸探照灯照亮对手。一旁的「 ”恐鸟”号也频频打来照明弹,以协助姐妹舰的攻击。在亮光下,「 ”几维鸟”号的炮手很快就瞄准了「 ”伊-1”号,并且对着潜艇的上层建筑猛烈开火,20毫米的机关炮弹连续命中潜艇舰桥,当场将坂本荣一和大部分炮手击毙。潜艇失去指挥,开始缓慢地向右边转去。 ▲「 ”伊-1”号潜艇绘图,注意后甲板的主炮已经拆除 这时,「 ”伊-1”号潜艇的引航员小心翼翼地爬上了舰桥察看情况,震惊地发现舰桥上的人员非死即伤。按照日本海军的规则,潜艇由鱼雷长枝贞义大尉代理艇长指挥。这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毫不犹豫地命令艇员准备接舷战——他要发动跳帮近战、一举反客为主夺取「 ”几维鸟”号!在枝贞义的指挥下,艇员中的预备炮手登上甲板、操纵前方的140毫米主炮还击,几个枪法最好的艇员分到4支严阵以待,全体军官则拔出了森森雪亮的军刀,准备近距离白刃战! 21时20分,「 ”几维鸟”号舰长布里斯登少校感觉到形势越来越棘手:己方战舰吨位过小——实际上只有对手的四分之一、舰炮的火力无法压倒日军潜艇的140毫米大炮,而且双方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150码。他横下一条心,决心实施撞击。 随着引擎的轰鸣,「 ”几维鸟”号破浪前行,舰首地撞到了「 ”伊-1”号左舷靠指挥塔的位置。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两艘军舰上的海员一个个被震得东倒西歪。新西兰扫雷艇撞得不偏不倚——这是个射击死角,日军潜艇上的140毫米甲板炮射界被自身的指挥塔挡住了,无法调转炮口轰击「 ”几维鸟”号! ▲这幅油画展示了「 ”几维鸟”号扫雷艇撞向「 ”伊-1”号潜艇的瞬间 接下来,「 ”几维鸟”号开始全速倒车,随后脱离接触。这时,潜艇上的日军得以调整枪炮的角度,开始向「 ”几维鸟”号开火。炮手们在夜暗中胡乱射击,很快报告说一发炮弹击中2艘敌舰中的一艘,并且使对方起火!事实上,整个战斗中日本人连一炮也没有命中,有2发炮弹擦着「 ”几维鸟”号飞了过去,另外3发则对较远的「 ”恐鸟”号形成了近失弹。与此同时,潜艇上的瞭望哨也开始精神紧张地胡乱报警,声称有3枚鱼雷擦过潜艇。慌乱之中,代理艇长枝贞义完全无所适从,只能一面拼命转舵以规避压根不存在的鱼雷,一面命令甲板炮继续开火攻击「 ”几维鸟”号。 「 ”几维鸟”号在调整好角度后,立即全速前进开始了第二次撞击。不过,这一轮「 ”伊-1”号竟然鬼使神差地躲了过去,只是艇身被斜向擦过,前水平舵撞坏而已。抓住两舰接近的机会,日军部署在舰桥上的步趁机向「 ”几维鸟”号的舰桥射击,一发击中了操纵探照灯的信号员坎贝尔·布坎南。尽管身负重伤,布坎南还是坚持操纵着探照灯直至战斗结束,由于伤势过重,最终壮烈牺牲,战后被追授海军十字勋章。 ▲「 ”几维鸟”号上壮烈牺牲的信号员布坎南 在两船擦肩而过时,「 ”伊-1”号甲板之上,领航员的小宇宙爆发了。只见他大吼一声,一手拿着军刀,一手攀住了「 ”几维鸟”号的舰艏的扶手,纵身一跃就登上了「 ”几维鸟”号的甲板!这位剑道三段的高手刷地一下拔出了雪亮的军刀,怒吼着准备大开杀戒。但是,他的个人秀到此为止——「 ”几维鸟”号全速倒车,他一个没站稳、身形晃了一下,一头栽回到潜艇湿漉漉的甲板上了。 日本人没有更多的机会了,「 ”几维鸟”号的第三次撞击再次结结实实撞上了潜艇的右舷,严重损坏潜艇的一个主压载水舱,然后擦过潜艇的后甲板脱离了接触。在连续的撞击中,「 ”几维鸟”号的舰艏和声纳探测器也受损不轻,不得不撤离战场、返回后方大修。不过,「 ”伊-1”号潜艇的伤势更重,除了一台舱底排水泵外,其他的排水泵全都失灵了,大量进水使得潜艇的右倾越来越严重。 ▲猛烈的撞击导致「 ”几维鸟”号艇艏严重变形 在「 ”几维鸟”号退出战斗后,「 ”恐鸟”号继续追赶着垂死挣扎的潜艇。照明弹和探照灯让潜艇无所遁形,「 ”恐鸟”号也连续开炮轰击潜艇,但多数没能命中。相反,近失弹爆炸溅起的浪花反而帮日本人扑灭了正在后甲板肆虐的大火,几枚直接命中的炮弹也被艇身龟甲状的结构给弹飞了。 23时15分,慌不择路的「 ”伊-1”号在卡米姆博湾北面距离岸边约300米处,一头撞上了一块礁石上,再也动弹不得。此时,潜艇的艇体已经有一半的舱室进水,并且右倾得越来越厉害。无奈之下,代理艇长枝贞义只得下达了弃船的命令。就这样,潜艇最终一头扎进海底,只剩下约3米的艇艏部分以45度角露出水面。 ▲伊-1号潜艇的残骸(1) ▲伊-1号潜艇的残骸(2) 「 ”伊-1”号的秘密输送任务就这样可耻的失败了,包括艇长坂本荣一少佐在内的27人毙命,其余66人借着大雨和夜暗的掩护游上了岸。虽然成了落汤鸡,这些海员总算是逃出生天,并且地在第二天天亮后和日军部队汇合了。在弃船的时候,潜艇的军需官带走了JN-25D-13密码本,上岸后立即销毁。不久之后,日本人惊恐地就发现军需官销毁的仅仅只是日本海军当前使用的密码本,另外一个装着与密码相关材料和「 ”伊-1”号潜艇海军旗的手提箱却不翼而飞了! 1月30日清晨的太阳升起的时候,「 ”恐鸟”号并未离开卡米姆博湾,它还在围着潜艇的残骸打转,耐心地守株待兔。新西兰士兵在检视潜艇的残骸时,发现了2个幸存者,其中一个被眼明手快的机击毙,另外一名受伤的炮长被俘。除此之外,新西兰水兵还缴获了「 ”伊-1”号潜艇的航海日志和一些海图。随后,「 ”恐鸟”号才满意而归,喜气洋洋地返航回到基地。 ▲最后收拾残局的「 ”恐鸟”号 回头说日军这里,1943年2月1日,「 ”伊-1”号潜艇的大部分幸存者登上了第一批执行撤离任务的驱逐舰返回拉包尔。在后方大本营,他们立即遭到了联合舰队司令部联络官的询问,供认潜艇其他密码本没有带出来,可能都泄漏了。 联合舰队司令部对此深表震惊,因为密码本关系到日军整个潜艇部队的生死存亡。没有一刻迟疑,司令部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摧毁「 ”伊-1”号潜艇的残骸。2月2日夜19时,枝贞义和另外2名潜艇的士官,以及2名水兵配合陆军第1船团的11名士兵,乘坐艇返回了潜艇的残骸,他们将2枚深水和4个小包分别安装在潜艇艇艏和艇艉的鱼雷舱,希望能够引爆舱内的鱼雷,进而彻底摧毁潜艇。但在几声巨响后,日本人失望地发现爆炸并没有诱爆鱼雷,但深水的爆炸已经足以给潜艇造成巨大的破坏,使其无法被重新打捞了。 2月10日,鉴于第一次摧毁作业未能成功,日军又组织了第二次行动。这一回,瓜岛已经被美军完全控制,为了摧毁潜艇,日本人可算是下足了血本——9架俯冲轰炸机在28架零式战斗机的掩护下,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因基地出发,直扑卡米姆博湾。下午14时45分,机群抵达目标区上空,在稍事盘旋确定了潜艇的残骸后,9架轰炸机压低机头,一架接一架地向着目标扑去。但是,战争进行到第三年,日本飞行员早已不是当年那些百里挑一的精英,大部分轰炸机投下的完全落空。只有铃木义为二空曹驾驶的3号机投下的一枚250kg落在了潜艇指挥塔附近,但这枚近失弹仍然未能彻底摧毁「 ”伊-1”号潜艇。 这时候,美军也开始关注「 ”伊-1”号潜艇的残骸了——既然日本人花这么大的气力要彻底摧毁这堆残骸,那也许残骸里有很重要的东西!2月11日,美军情报部人员搭乘PT65号鱼雷对「 ”伊-1”号的残骸进行了检查。 ▲美国鱼雷艇PT65号正在检查伊-1号潜艇的残骸 2月13日,美军的潜艇救援舰「 ”欧特兰”号抵达了「 ”伊-1”号潜艇的残骸,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搜索。美军潜水员从潜艇指挥塔找到了一些泡了水的记录文件,并且将其交给设在瓜岛的美军基地,随后这些资料被立即送到珍珠港。这些资料共有五本密码本,其中包括一本已被新密码取代的JN-25密码本,以及日本海军从1942年开始执行的无线电呼号(船舶和港口)列表。就这样,多亏日本人的提醒,盟军总共从「 ”伊-1”号潜艇的残骸中缴获了多达20万页的各种资料,满载而归。 大致与此同时,日本海军的「 ”伊-2”号潜艇驶入了卡米姆博湾,准备展开第三次破坏行动,但未能找到残骸的位置,悻悻而归。1943年2月15日,贼心不死的「 ”伊-2”号潜艇,再度潜入卡米姆博湾内企图执行破坏任务。该艇一度接近到距离海岸线仅1.4英里的地方,但最终被盟军的鱼雷艇发现。在深水的攻击下,「 ”伊-2”号狼狈地被赶出了海湾。这是日军最后一次试图摧毁「 ”伊-1”号潜艇,这次努力再度流产。 万分无奈之下,日本海军军令部感觉到「 ”伊-1”号潜艇携带的几种密码很可能已经泄漏,不得大费周章地更新3种主要密码,同时还废止了德-日海军联用的密码本。可以说,这是「 ”几维鸟号”在击沉日本潜艇之外,获得的最大的战果。此外,由于在战斗中表现出色,高登·布里斯登少校舰长被授予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和美国海军十字勋章。这场跌宕起伏的潜艇撞击战,最后成为海战史上颇为亮眼的一页。 ▲战争结束后,「 ”几维鸟”号的船员斗志昂扬地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