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诗经·大雅·皇矣》的记载,周人主要是歌颂文王的以下哪一项功绩
2.功的汉字释义
3.诗经关于耕地的诗句
4.关于名声的成语
5."功"如何理解?
根据《诗经·大雅·皇矣》的记载,周人主要是歌颂文王的以下哪一项功绩
根据《诗经·大雅·皇矣》的记载,周人主要是歌颂了周文王“肇国在西土”的勋业。其中重点描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两场战争,颂扬了王季、文王父子二人领导周部族通过战争不断扩张领土,逐渐发展强大,为灭商奠定基础的历史过程。
《皇矣》,《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此诗有八章,每章十二句。作为周部族开国史诗之一。前四章重点写古公亶父(太王),歌颂了太王、大伯、王季的事迹。全诗既有历史过程的叙述,又有历史人物的塑造,还有战争场面的描绘,内容繁富,规模宏阔,笔力遒劲,条理分明,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原文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功的汉字释义
功
反义词:过;罪
1、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
3、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
4、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在物理学中我们称这一乘积为机械功(mechanical work),简称功(work)。
公式 :W=Fscosα (α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F的单位是(N),距离s的单位是(m),则功的单位就是牛·米(N·m)在物理学中,单位N·m有一个专们的名称——焦耳(Joule),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对科学的贡献而名。
1J=1N·m
对物体做功的必要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作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异体字:糼糿
汉字首尾分解:工力汉字部件分解:工力
笔顺编号:12153
笔顺读写:横竖横折撇 功(gōng)
[exploit;merit;result;skill;work]
形声。从力,从工,工亦声。“工”指“土木工程”、“工作”。“力”指“劳力”、“人力”。“工”与“力”联合起来表示“从工程开始到完毕所消耗的实际劳动力数量(人日)”。本义:工程的人力成本。引申义:(劳力和心血的)付出。
1.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 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
3.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
4.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名>
1.同本义[meritorious service; exploit; achievement; heroic achievement]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宋·苏轼《超然台记》
(袁可立)建威消盟,纪功盟府,有文蟒朱提之赐。——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嘉此戎功,晋秩枢佐。―― 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2.事情;工作[work]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3.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work]。如:作功;机械功。
4.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skill]。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5.功德;恩德[merit]。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6.通“工、公”。
“功、工、公——《诗经·大雅·瞻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今按‘公、事’,即‘功、事’。‘功’、‘公’古字通。《诗经·小雅·六月》:‘以奏肤公。’《毛传》:‘公,功也。’《诗经·大雅·江汉》‘肇敏戎公。’《后汉书·宋弘传》引之作‘肇敏戎功’。《管子·问篇》:‘处女操工事者几何人?’句中‘工事’即‘公事’。此是功、工、公三字音同形异而义互相通假之例。”——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
7.事[thing]。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郑父与克,同功一体之人,克诛,郑父安得不惧?——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8.土木营造之事[works of architecture]。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9.工程和劳动人力[engineering project]。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子集下》《力字部》 功
《唐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公。
《说文》以劳定国曰功。从力,工声。
《广韵》功绩也。
《书·禹谟》九功惟叙。又自以为功曰功之。
《史记·信陵君传》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又功,毛诗作公。
《诗·小雅》以奏肤公。《注》功也。
又《韵会》大功,小功,丧服名。谓治布有精麤之分。
或作红。《史记》、《汉书》,大功小功,作大红小红。
又《广韵》汉复姓。《何氏姓苑》汉营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为氏。
又《韵补》叶姑黄切,音光。
《东方朔·七谏》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又叶居银切,音巾。
《司马相如·子虚赋》骛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 功败垂成
gōngbài-chuíchéng
[There's many a slip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fail in a great undertaking on the verge of success] 功业即将取得成就之时突然失败了。
毋使临渴而掘井,功败垂成。――《孽海花》
我明白,这个向来有泪不轻弹的硬汉,之所以伤心落泪,是在为自己那努力多年而功败垂成的事业感到惋惜。
功臣
gōngchén
[one who has rendered outstanding service] 旧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现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治淮功臣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功成不居
gōngchéng-bùjū
[not claim credit for oneself] 建功已成,谦退而不以自居。
为而不恃,功成不居。――《老子》
功成名就
gōngchéng-míngjiù
[achieve success and win recognition] 功绩已立,名声已就。
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竹叶舟》
功到自然成
gōng dào zìrán chéng
[Constant effort yields sure success] 功夫下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取得成效,常用作劝勉他人脚踏实地,多下苦功,不能浅尝辄止。
俗语说的:“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儿女英雄传》
功德
gōngdé
(1)[charitable and pious deeds;good deeds and merits]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wú)。
(3)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功德无量
gōng dé wú liàng
[meritorious works;boundless beneficence] 原意是称颂一个人的功业甚巨,恩德甚大。现在常用来称道一个人做了有利于人的好事。
你把他多年的毛病医好了,真是功德无量。
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汉书·丙吉传》
功德圆满
gōng dé yuán mǎn
[come to a successful end] 功业和德行很完美,有时形容事情的圆满结果。
功底
gōng dǐ
[essentials of basic training] 功力的基础。
在文字学方面,他曾下过一番苦功,因而功底深厚。
功夫
gōng fu(1)[effort;skill of Chinese boxing and sword play]:武术技能,有时也代指武术。
练功夫
(2)[time]: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作“工夫”。
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更治,徒弃功夫。――《三国志·魏书·齐王芳》
(3)[art;craftsmanship;skill]:素养、本领、造诣。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南齐书·王僧虔传》
功高不赏
gōng gāo bù shǎng
[unrewardable merit] 功劳特别高,以至采取什么方式来奖赏都不过分。
盖世英雄,功高不赏。
功高望重
gōng gāo wàng zhòng
[highly meritorious and respectable] 功业隆盛,声望厚重。
功过
gōng guò
[merits and faults] 功绩与过错。
一生功过,自有公议。
功耗
gōng hào
[power waste]功率的损耗,指设备、器件等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差额。
功绩
gōng jì
[merits and achievements] 功业与劳绩。
哥伦布的功绩。
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荀子·王霸》
功课
gōng kè
(1)[schoolwork;lesson;study]:学生的课业。
(2)[homework]:家庭作业。
功亏一篑
gōng kuī yī kuì
[fall short of success for lack of a final effort] 堆山只亏欠一筐土而没有达到要求的高度。形容仅仅缺少再坚持一下的努力而告失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áo)》
这个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否则功亏一篑,那就太可惜了。
功劳
gōng láo
(1)[merits and contribution]:对事业的贡献。
她的功劳可不小啊。
将来我们的事业完成了,你的功劳是不会忘记的。――茅盾《春天》
(2)[credit;creditable deeds]:博得尊敬或增添声誉的事。
绝不能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
功力
gōng lì
(1)[merits;efficacy]:功业;功劳。
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管子·立政》
(2)[force and skill,esp. in regard to training]:在技艺或学术上的造诣;功夫和力量。
书法很有功力。
功利
gōng lì
(1)[utility]:功名利禄。多含贬义。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庄子·天地》
(2)[material gain]: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民知诛罚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韩非子·难三》
功烈
gōng liè
[achievement] 功勋业绩。
功令
gōng lìng
[edict] 旧时指法律、命令。
功令:大盗未,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功率
gōng lǜ
(1)[power]: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转换的能量。
(2)[efficiency]:在同一时间或同一运行循环内由动力系统(如机器、发动机或电动机)输出的有用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
功名
gōng míng
[scholarly honour or official rank in feudal China]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功能
gōng néng
(1)[function]:效能;功效。
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肠胃功能紊乱。
(2)[ability]:才能。
亦以功能自进。
功效
gōng xiào
(1)[efficacy]:效力、效率或用最少的消耗以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
制图板的功效不受影响。
(2)[effect]:成效,一个行动所获得的预期结果。
今天我们组的功效很高。
功勋
gōng xūn
[meritorious deeds] 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建立功勋。
功勋卓著
功利主义:
主张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
功业
gōng yè
(1)[meritorious deeds]:功勋与事业。
千秋功业。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贾谊《过秦论》
(2)[work]: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
民勤于力则功业牢。
(3)[achievements]:工作的成绩,成果。
功用
gōng yòng
(1)[function;use]:效用。
糖皮质激素的功用很多。
(2)[act]:佛家语。指身、口之动作。
功罪
gōng zuì
[merits] 功劳与罪过。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念奴娇·昆仑》
功不可没 gōng bù kě mò
字意功:功劳,没:忽略,忽视。
成语解释形容人功劳很大,不能够忽略。
造句总而言之,警察在控制犯罪率上是功不可没的。
诗经关于耕地的诗句
1.《诗经》中关于土地的诗篇
诗经 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
既备乃事,以我覃耜。
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云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
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2.诗经中关于农耕的句子载芟》篇开端九句: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饁,思媚其妇。
这是说除去草木,将土耕得散松松地。上千对的人一齐耘田,高田低田都有人耕作着。父、子、兄、弟,一个个筋强力壮,劲头儿挺足。送饭的闹闹嚷嚷地来了,都是些漂亮的娘儿们。这是大规模集体劳动的场面,以简短的文字描绘出复杂的动态,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色。又如《良耜》篇写收获的场面道: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这一节的大意是说:刷刷地收割,多多地堆积。堆得像墙一般高,梳篦一般密。上百的谷仓装满了。女人孩子都得到了休息。这里也是以寥寥几句展示巨幅图景,给人深刻的印象。
叙事诗是《大雅》里的突出部分之一。《绵》、《生民》、《公刘》三篇是其中更突出的部分。《生民》歌咏周始祖后稷的灵迹和功德,在那些神话化的叙写中反映周人对于这一传说人物的热爱,因为相传他是农业的发明者。
诞寊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寅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寅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声载路。
这一章写后稷被弃而不的神异。最初得牛羊喂乳,最后得鸟类覆翼,当群鸟飞去的时候,后稷开始啼哭,声满道路。这些叙写,简洁而生动。三千年前的文学语言已经如此精炼,简直使人不得不惊异了。本篇写后稷试种瓜、豆、禾麻等庄稼:
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写后稷后来种谷的成绩:
实方实苞,实种实襃,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
这里有丰富多变化的形容词。此种对于庄稼的郑重的描写,反映古人对于掌握农业技术的喜悦。
《公刘》篇写周人由邰到豳的一次移民,从准备起程写到定居营建。关于观测地形、经营官室、分配田亩、君臣宴饮,以及水利、军制,甚至锻冶等事都有叙写。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挂着佩刀,上下山原。这就是勤劳的移民领袖公刘的形象。
于时处处,于是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这就是开始得到安居的大众,欢乐笑语的生活图景。
《绵》是写周人在古公□父率领下,由豳迁到岐下的又一次移民。诗共九章,从迁岐、授田、筑室直写到对外族的斗争。第三章写岐下土地的肥沃道:
周原朊朊,堇荼如饴。
连苦菜都长得像糖一样甜,见得水土之美,真是善于形容了。第五、六章写开始建筑的情形道:
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抹之□□。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鼓弗胜。
敲起大鼓本是为了鼓励劳动,但是百堵之墙同时并起,盛土、倒土、持土、削土的声音把鼓声都压下去了。读了这一段,那场地上众多的劳动者和十分起劲的劳动的场面一下子就像在读者眼前出现。这真是有声有色的文字。
3.诗经里写农民耕种的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
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
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
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
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
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4.关于土地的古诗句1、况土地分张又百年。[宋] 无名氏 《沁园春·道过江南》
释义:况且分配土地的制度已经有百来年了。
2、龙神土地亦安。[宋] 释祖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释义:龙和神以及土地都觉得安宁。
3、巫师骂土地。[宋] 释妙伦 《偈颂八十五首》
释义:巫师也在责备土地。
4、农人土地窄。[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释义:农民家里面的土地比较少。
5、湟中土地昔湮没。[唐] 郑嵎 《津阳门诗》
释义:蝗虫从中的土地都被淹没了。
6、名随土地贵。[唐] 徐铉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释义:名字也会随着土地名贵起来。
5.关于土地的古诗句关于土地的诗句很多,这里附上五句。
1、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徐铉 2、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
——张子容 3、传闻收土地,思见复征徭。——贝琼 4、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罗隐 5、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张籍 : 体裁范围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格律特征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
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百度百科:古诗。
6.与土地有关的诗句查询到关于"土地"的诗句一共26条!1、况土地分张又百年(宋·无名氏·《沁园春》)
2、龙神土地亦安(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3、巫师骂土地(宋·释妙伦·《偈颂八十五首》)
4、农人土地窄(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5、土地削;甲辰役(近代·吴佩孚·《满江红 登蓬莱阁》)
6、湟中土地昔湮没(唐·郑嵎·《津阳门诗》)
7、土地卑湿饶虫蛇(唐·张籍·《相和歌辞·江南曲》)
8、名随土地贵(唐·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9、名随土地贵(宋·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10、土地无人老(唐·沈佺期·《入鬼门关》)
11、义为土地精灵伏(唐·贯休·《贺郑使君》)
12、万里山河唐土地(唐·罗隐·《登夏州城楼》)
13、全蜀献土地(宋·石介·《感事》)
14、多于汤土地(唐·贯休·《寿春节进》)
15、土地伽蓝固弗灵(宋·释惠臻·《句》)
16、蚁蝼人民贪土地(宋·邵雍·《观隋朝吟》)
17、淮南尘土地(宋·王洋·《陪徐狄二子出东郊即事》)
18、乞种亲为土地神(宋·方岳·《次韵红蕉》)
19、土地组老无味(宋·徐铉·《送清道人归西山》)
20、土地属东隅(宋·林亦之·《网山二首》)
7.有关农民,耕作,土地的诗词《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陶者》—— 梅尧臣(宋诗)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悯农》——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悯农》——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白居易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有关农民,耕作,土地的诗词有哪些《战城南》唐代:李白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唐代:韦应物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 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
四体一舒散,情性亦忻然。 还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
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 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
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代: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关于名声的成语
形容名声的成语 关于名声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名声的成语128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爱惜羽毛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出处: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豹留皮 豹子了,皮留在世间。比喻将好名声留传于后世。
出处:《新五代史·王彦章传》:“豹留皮,人留名。”
不见经传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成名成家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出处:《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弛声走誉 指名声传扬。
出处: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弛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驰名天下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驰名中外 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驰声走誉 指名声传扬。
出处: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驰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丑声远播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出处:《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臭不可当 当:承受。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出处: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蚘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臭不可闻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出处:见:“臭不可当”
臭名远扬 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臭名昭彰 昭:显着。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
臭名昭著 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飞升腾实 飞:飞扬;腾:上升。指名声和实际都好。
飞声腾实 飞:飞扬;腾:上升。指名声和实际都好。
出处:《北史·周宗室传论》:“其茂亲则有鲁卫、梁楚,其疏属则有凡蒋、荆燕,咸能飞声腾实,不灭于百代之后。”
蜚英腾茂 蜚:同“飞”。英:指名声。茂:指实际。指人的名声与事业日益昌盛。同“飞声腾实”。
浮名薄利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出处:宋·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浮名虚利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浮名虚誉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誉:不实在的称誉。虚有的名声和不实在的称誉。
出处: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欷歔,白发垂户老更癯,空有些浮名虚誉,不能够补衮衮朝班,则落的抱瓮村居。”
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功成名遂 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矜名妒能 矜:夸耀;妒: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矜名嫉能 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出处:汉·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久负盛名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控名责实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立身扬名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流芳百世 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出处:《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没没无闻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没世无称 后名声不能为人所颂扬。指后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亦作“没世无闻”。
门庭赫奕 门庭:指家庭社会地位。赫奕:盛大。形容人地位、名声显赫。
名不符实 名声与实际不符。
出处: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名不副实 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名不虚传 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名垂后世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出处:《三国志·魏书·臧》:“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名垂千古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名垂万古 指名声永远流传。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名符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同“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名过其实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名利双收 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其实名利双收,三百六十行生意,再没有强如做官的了。”
名满天下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名声过实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名声籍甚 比喻名声极大。
出处:《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名实难副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名实相符 名声与实际一致。
出处:三国·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澡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名实相副 名声和实际一致。
出处: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
名闻遐迩 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魏书·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名扬四海 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名噪一时 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师阅文偶误》:“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
名震一时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新唐书·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名重一时 名:名声;一时:当代。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谬采虚声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谬采虚誉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同“谬采虚声”。
默默无闻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慕名而来 指仰慕名声而来。
出处:《人民日报》1982.3.14:“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平地风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平地起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青史标名 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
青史传名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青史流芳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沈僖《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套曲:“看古来孝诸贤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青史留芳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青史留名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如雷灌耳 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辱身败名 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出处:《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
身名俱败 犹言身名俱灭。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身名俱灭 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声名狼藉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声闻过情 名声超过实际。
出处:《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声希味淡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出处:清·蒋士铨《空谷香·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盛名难副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树碑立传 树:树立;传:传记。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素隐行怪 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索隐行怪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贪名逐利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亦作“贪名图利”。
韬曜含光 掩藏隐匿光明。指不显耀名声。
腾声飞实 传扬名声与功业。使名实俱得传扬。
头面人物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而又经常抛头露面的人。
出处: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万古流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头责秦子羽云。”刘孝标注引张敏《头责子羽文》:“子欲为名高也,则当如许由、子威、卞随、务光,洗耳逃禄,千载流芳。”
万古留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将名标青史,万古留芳。”
万世流芳 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头责秦子羽云。”刘孝标注引张敏《头责子羽文》:“子欲为名高也,则当如许由、子威、卞随、务光,洗耳逃禄,千载流芳。”
违利赴名 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
闻名遐迩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闻声相思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出处:《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蜗角虚名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出处: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蜗名微利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无伤无臭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无声无臭 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无声无息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遐尔闻名 形容名声大,远近都知道。
遐迩闻名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遐迩著闻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显亲扬名 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显姓扬名 指显耀门第,传扬名声。
显祖荣宗 指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同“显祖扬宗”。
显祖扬名 指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
显祖扬宗 指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
腥闻在上 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出处:《尚书·酒诰》:“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烜赫一时 ?谜:声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出处:宋·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烜赫,上所尊宠……一有罪过,纠诘按治。”
湮没无闻 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出处:《晋书·羊祜传》:“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言扬行举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雁过留声 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见被你冷落了潇湘暮景,更打动我边塞离情。还说甚雁过留声,那堪更瑶阶夜永,嫌杀月儿明!”
扬名四海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扬名显亲 扬:传扬;显:显赫;亲:父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遗臭无穷 指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
出处:金·元好问《即事》诗:“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
游光扬声 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誉满天下 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
赃贿狼籍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赃贿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出处:《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赃秽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赃货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赃私狼籍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晋书·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赃私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
赃污狼籍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元黄氏《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败政害民,赃污狼籍。”
赃污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脏污狼藉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铮铮有声 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二出:“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
至理名言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二:“‘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
"功"如何理解?
功是物理学名词。功定义为力与位移的内积。公式记为
W = int^b _a F ,dx
其中, W 表示功,, F 表示力,而 dx 表示与力同方向的微小位移;上式应表示成缐积分, a 是积分路径的起始点, b 是积分路径的终点。
gong
功
exploit;merit;result;skill;work;
过;罪;
功
gōng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meritorious service; exploit; achievement; heroic achievement]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work]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work]。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skill]。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merit]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thing]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works of architecture]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engineering project]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功败垂成
gōngbài-chuíchéng
[There's many a slip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fail in a great undertaking on the verge of success] 功业即将取得成就之时突然失败了
毋使临渴而掘井,功败垂成。――《孽海花》
我明白,这个向来有泪不轻弹的硬汉,之所以伤心落泪,是在为自己那努力多年而功败垂成的事业感到惋惜
功臣
gōngchén
[one who has rendered outstanding service] 旧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现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治淮功臣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功成不居
gōngchéng-bùjū
[not claim credit for oneself] 建功已成,谦退而不以自居
为而不恃,功成不居。――《老子》
功成名就
gōngchéng-míngjiù
[achieve success and win recognition] 功绩已立,名声已就
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竹叶舟》
功到自然成
gōng dào zìrán chéng
[Constant effort yields sure success] 功夫下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取得成效,常用作劝勉他人脚踏实地,多下苦功,不能浅尝辄止
俗语说的:“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儿女英雄传》
功德
gōngdé
(1)
[charitable and pious deeds;good deeds and merits]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wú)
(3)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功德无量
gōngdé-wúliàng
[meritorious works;boundless beneficence] 原意是称颂一个人的功业甚巨,恩德甚大。现在常用来称道一个人做了有利于人的好事
你把他多年的老毛病医好了,真是功德无量
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汉书·丙吉传》
功德圆满
gōngdé-yuánmǎn
[come to a successful end] 功业和德行很完美,有时形容事情的圆满结果
功底
gōngdǐ
[essentials of basic training] 功力的基础
在文字学方面,他曾下过一番苦功,因而功底深厚
功夫
gōngfu
(1)
[effort;skill of Chinese boxing and sword play]∶武术技能,有时也代指武术
练功夫
(2)
[time]∶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作“工夫”
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更治,徒弃功夫。――《三国志·沙帝纪·齐王芳》
(3)
[art;craftsmanship;skill]∶素养、本领、造诣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南齐书·王僧虔传》
功高不赏
gōnggāo-bùshǎng
[unrewardable merit] 功劳特别高,以至采取什么方式来奖赏都不过分
盖世英雄,功高不赏
功高望重
gōnggāo-wàngzhòng
[highly meritorious and respectable] 功业隆盛,声望厚重
功过
gōngguò
[merits and faults] 功绩与过错
一生功过,自有公议
功耗
gōnghào
[power waste] 功率的损耗,指设备、器件等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差额
功绩
gōngjì
[merits and achievements] 功业与劳绩
哥伦布的功绩
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荀子·王霸》
功课
gōngkè
(1)
[schoolwork;lesson;study]∶学生的课业
(2)
[homework]∶家庭作业
做功课
功亏一篑
gōngkuīyīkuì
[fall short of success for lack of a final effort] 堆山只亏欠一筐土而没有达到要求的高度。形容仅仅缺少再坚持一下的努力而告失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áo)》
这个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否则功亏一篑,那就太可惜了
功劳
gōngláo
(1)
[merits and contribution]∶对事业的贡献
她的功劳可不小啊
将来我们的事业完成了,你的功劳是不会忘记的。――茅盾《春天》
(2)
[credit;creditable deeds]∶博得尊敬或增添声誉的事
绝不能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
功力
gōnglì
(1)
[merits;efficacy]∶功业;功劳
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管子·立政》
(2)
[force and skill,esp. in regard to training]∶在技艺或学术上的造诣;功夫和力量
书法很有功力
功利
gōnglì
(1)
[utility]∶功名利禄。多含贬义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庄子·天地》
(2)
[material gain]∶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民知诛罚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韩非子·难三》
功烈
gōngliè
[achievement] 功勋业绩
功令
gōnglìng
[edict] 旧时指法律、命令
功令:大盗未,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功率
gōnglǜ
(1)
[power]∶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转换的能量
(2)
[efficiency]∶在同一时间或同一运行循环内由动力系统(如机器、发动机或电动机)输出的有用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
功名
gōngmíng
[scholarly honour or official rank in feudal China]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功能
gōngnéng
(1)
[function]∶效能;功效
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肠胃功能紊乱
(2)
[ability]∶才能
亦以功能自进
功效
gōngxiào
(1)
[efficacy]∶效力、效率或用最少的消耗以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
制图板的功效不受影响
(2)
[effect]∶成效,一个行动所获得的预期结果
今天我们组的功效很高
功勋
gōngxūn
[meritorious deeds] 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建立功勋
功勋卓著
功业
gōngyè
(1)
[meritorious deeds]∶功勋与事业
千秋功业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贾谊《过秦论》
(2)
[work]∶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
民勤于力则功业牢
(3)
[achievements]∶工作的成绩,成果
功用
gōngyòng
(1)
[function;use]∶效用
糖皮质激素的功用很多
(2)
[act]∶佛家语。指身、口之动作
功罪
gōngzuì
[merits] 功劳与罪过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念奴娇·昆仑》
功
gōng ㄍㄨㄥˉ
(1)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
(3)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
(4)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郑码:BIYM,U:529F,GBK:B9A6
笔画数:5,部首:力,笔顺编号:12153
exploit;merit;result;skill;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