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历山大帝国属于马其顿吗?
2.世界男篮32强排名
3.腓尼基人的起源和他们今天的后裔?
亚历山大帝国属于马其顿吗?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语:Μ?γα? Αλ?ξανδρο?或Αλ?ξανδρο? ο Μ?γα?,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ανδρ)守护者(αλ?ξω)”;公元前356年7月22日-前323年6月10日)即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Αλ?ξανδρο? Γ' ο Μακεδ?ν)。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的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随后,亚历山大怀着征服世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千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他深知,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已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而马其顿王国气势正盛,锐不可当。亚历山大借助一举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之余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突破敌防线,首战告捷,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士气和抵抗的决心,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 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秋,亚历山大又在伊苏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骑兵4万、步兵20万、刀轮战车200辆和来自印度的战象15头,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斗智用谋,再次奇迹般的战胜了这位波斯皇帝。特别有趣的是,当仅有不到5万军队的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士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安卧休息、养精蓄锐之时,手握大军的大流士三世却因害怕夜袭令士兵彻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装,胆战心惊的整整站了一夜,个个无精打,毫无斗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亚历山大率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之军进入战场,熟练的运用其机动灵活的“马其顿方阵”,最终战胜了强劲的对手。亚历山大乘胜东进,占领了东方最大的城市、古代东方的文化中心巴比伦,并为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后,亚历山大又率兵从巴比伦出发,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首都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的大夏,被大夏的总督比索斯杀死,弃尸于路旁。最终还是亚历山大在追赶途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并将其送回波斯波利斯,厚葬于波斯皇陵墓。至此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波拉伐斯王国,波拉伐斯王国虽不及波斯庞大,但在当地也算得上一个强国。国王波拉斯能征善战,手下有步兵30,000,骑兵4,000人,战车300辆,此外尚有一支独特兵种--战象200头。论数量,与亚历山大部队不相上下。当时正值夏季,大雨滂沱,河水较深,有真纳河天险可凭,因而波拉斯对于阻止亚历山大进攻信心十足。他听说亚历山大率兵向他的国家开来,就沿河布下军队,严加防守。而在每个徒涉场,除布置哨兵之外,还派大象“把守”。大象那样笨拙,为什么还派它们“把守”?原来马其顿的战马都来自北方,没有同南方这种庞然大物打过交道。它们一见大象就会因为惊惧而从船上跳进水中,这样马其顿的骑兵自然就无法过河了。 亚历山大深知渡河不易,也作了充分准备。他让一个军官去印度河。指挥士兵将准备渡河时乘的船只拆开,小船拆为两段,大船拆为3段,用大车运到真纳河西岸隐蔽起来。他本人经过对河面和西岸地形的侦察,拟定了一个类似我国汉代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这个共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白天佯渡,疲惫敌人。亚历山大命令船只、皮筏在营地附近下水,顺河来回航行。岸上的士兵也随船来回平行运动,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准备抢渡。波拉斯不敢怠慢,在彼岸也随敌舰航行方向,来回奔波,这样一连数日,天天如此。马其顿人还未过河,波拉斯的军队却被搞得精疲力竭了。第二步,夜间佯渡,迷惑敌人。白天佯渡一停止,马其顿人又开始夜间行动。亚历山大亲率部分骑兵,沿岸来回奔跑,边跑边呼冲锋的口号,似乎要趁夜幕掩护,偷渡过河。于是波拉斯又带着他的军队在对岸来回奔跑起来。这样一连数日,马其顿人又未过河。波拉斯由此得出结论,敌人并不敢真的渡河,不过虚张声势而已。于是不管敌人怎样行动,怎样叫喊,都只让哨兵沿岸防守。大部队不再随之运动。亚历山大看到波拉斯巳经疲惫不堪,并且麻痹起来,于是开始下一步行动,夜间偷渡。在表面上,他们仍然虚张声势,故伎重演,以麻痹对方。喻在暗地里,却把大部分人马、船只和皮筏偷偷调往河流上游距原来营地约50里的地方。这里是真纳河转弯的地方,形成一个呷角,呷角上树木茂密。呷角对面的河中有一个岛屿,也长满了树木,人迹罕至。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屏障,马其顿人在这里进行紧张而认真的渡河准备工作。公元前326年6月底的一天夜里,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河水咆哮,马其顿人借老天的掩护把步兵、骑兵都集中到岸边。正巧破晓之前雨过天晴,风平浪静,亚历山大马上命令15,000名骑兵分别登上战船和皮筏,直向河中岛屿驶去。他们刚绕过这个岛,就被对岸波拉斯的哨兵发现。亚历山大估计波拉斯尚未在这里集中兵力,于是命令船只急速驶向对岸,并在上岸以后马上列成战斗队形,准备交战。哪知这里并不是真纳河的东岸,而是另外一个小岛。马其顿人眼看前功尽弃,叫苦不迭。幸好对岸守敌不多,又找到一个渡河地点,河水只有齐脖深,勉强可以徒涉。亚历山大不敢耽搁,指挥大军 冒险抢渡过去。 波拉斯得知马其顿人在呷角一带渡河,闹不清马其顿的主力究竟在哪里,不率大部队前去阻击吧,敌人可能从那里全部渡过河来,率大军前去迎敌吧,又怕对岸敌人乘机抢渡,思来想去,犹豫不决,结果只派儿子小波拉斯带领2,000名步兵和120辆战车前去阻击。当小波拉斯到达呷角对岸时,马其顿的大部分军队已经渡过河来。他的人马太少,一击即溃,自己也送了性命。 波拉斯听说亚历山大带领大军渡过河来,井且打死了自己的儿子,异常悲愤。他只留少数部队看守当地河岸,亲自带步兵30,000人。骑兵4,000人,战车180辆,战象200头,去迎击亚历山大。当他来到一块平坦而又坚硬的沙土地带时,就在那里摆开阵势。他把200头战象放在前面,每头相隔数丈,构成第一条战线,使敌人战马望而生畏,步兵不敢穿过。他又让步兵站在大象的后面,构成第二条战线,把住大象之间的每个空隙。骑兵布在步兵两边,以便机动策应。而180辆战车就分别放在左右两翼骑兵的前边。这些战车看来很是威风,但在实际战斗中并没有起什么作用。 亚历山大在进军中碰上了波拉斯的军队,立刻将部队调成作战队形,准备还击。同过去一样,他让方阵步兵占据当中位置,与波拉斯的战象相对,并且命令他们不要首先投入战斗,待马其顿骑兵把对方骑兵和步兵打乱时才出击。同时,他又命令科那斯率两队骑兵偷偷开向敌人右翼,待敌人骑兵与自己的右翼骑兵厮杀时,绕到后面袭击敌人。而亚历山大则带领大部分骑兵占据右翼,准备首先从这里发起进攻。 当波拉斯发现敌人的大批骑兵集中在自己的左前方时,就把右翼骑兵也调到左翼,并让全部骑兵一齐向敌人骑兵发起进攻。亚历山大一见敌人骑兵出动,便命1000名马弓手同时放箭,波拉斯的骑兵顿时大乱。趁这机会,亚历山大带领骑兵飞驰而上.两支骑兵战作一团。这时,科那斯的骑兵依令在波拉斯骑兵背后出现,使其两面受敌。波拉斯的骑兵为形势所迫,抽出部分兵力掉头对付科那斯。亚历山大看到波拉斯的部分骑兵后转,乘机掩杀,迫使敌人骑兵退到战象那里。波拉斯的象倌一见敌人骑兵冲来,就赶着大象前去阻拦,因而自己乱了队形。马其顿方阵步兵一直观战,等待时机,现在看到时机已到,便一涌而上,围攻大象,从四面八方投枪放箭。那些象倌毫无惧色,又驱赶大象向敌人方阵冲去,把马其顿方阵冲了个乱七八糟。波拉斯的骑兵勇敢顽强,乘势再战敌人骑兵,但因经验太少,训练不够,结果又败下阵来,再次退到大象附近。马其顿的骑兵、步兵步步进逼,向敌方的骑兵、战象拚命投枪放箭,波拉斯的骑兵伤亡惨重。特别是那些战象,因受重伤,疼痛难忍,就狂怒起来。它们东奔西跑,横冲直撞,不分敌我,无情践踏。而和大象挤在一起的波拉斯的步兵和骑兵又受敌所迫,无处躲避,很多人受伤,很多人死在象蹄之下。这时,亚历山大让骑兵在对方后面截击,而让步兵把盾牌靠拢,步步进逼。很多波拉斯的战士无法脱身,惨死沙场。这时留在西岸的马其顿的8,000名步兵和3,000名骑兵直接渡河,同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部队一起结束了这场战斗。 波拉斯虽然遭到失败,但并没有象大流士三世那样临阵脱逃,而一直勇敢地带领部队在战场拼杀。后来看到自己的战士大部分伤亡而无胜利希望时,才带领军队向后撤退。亚历山大一见此人如此英勇,觉得日后要巩固对这里的统治。是个难得的人才。因而命令不准伤害他,并且一再派人请他来相见。当波拉斯到来时,亚历山大亲自迎接,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你要象对待一个国王那样对待我。”亚历山大满足了他的要求,让他仍然管理他的国家,并给了他一块比原来国土还大的士地。于是,波拉斯归顺了亚历山大。经过8个年头,行程5万余里的远征,很多士兵已经伤、残、病、亡。幸存者也不愿再打仗了,他们都想活着回去,看看自己的父老、妻子和儿女,因而牢骚满腹,甚至公开拒绝打仗。亚历山大无可奈何,只好收兵。 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 公元前324年,其陆军回到波斯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征即告结束。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1]在巴比伦发高烧身亡。亚历山大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虚空,自己奋战十余年,战无不胜,但却胜不了死亡,并命部下在其死后将自己的棺材两侧留上孔将其两只手伸出,以示后人,他虽一生奋战终仍两手空空离去。 亚历山大东征历时10年,行程逾万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东征过程中,沿途建了许多新城,有好几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今天已经发展为埃及最大的海港。亚历山大建都巴比伦,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规划。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发烧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 帝国被他的四位将领瓜分,其中多利买将军在南面统治了埃及,巴勒斯坦,西流基将军在东面统治了叙利亚,地中海一带。卡幸达将军在西统治了马其顿和希腊一带,吕西马吉将军在北统治了小亚细亚,土耳其一带。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就如此败落。 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娘新郎许多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世界男篮32强排名
世界男篮32强排名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芬兰、法国、中国、阿根廷、比利时、巴西、瑞士、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墨西哥、俄罗斯、挪威、捷克、乌克兰、韩国、意大利、爱尔兰、荷兰、摩洛哥、黎巴嫩、蒙古、塞尔维亚、格鲁吉亚、尼日利亚、洪都拉斯、马其顿、阿塞拜疆、卡塔尔及卢森堡。
1、欧洲区方面入围的12支球队是:法国,西班牙,德国,芬兰,格鲁吉亚,希腊,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整体来看欧洲区没有冷门,几大夺冠热门球队是西班牙,法国,希腊,斯洛文尼亚,意大利都顺利过关,他们的队内都有好多的NBA球员,实力强大,尤其是西班牙男篮还获得了上届男篮世界杯的冠军。
2、美洲区晋级的7支球队是:巴西,波多黎各,墨西哥,加拿大,多米尼加和委内瑞拉,值得一提的是美洲区爆出大冷门,传统篮球强国阿根廷在最后时刻被委内瑞拉挤掉,遗憾被淘汰出局。
3、非洲区晋级的5支球队是:科特迪瓦,安哥拉,南苏丹,埃及和佛得角,特别提下佛得角这个人口小国在本次预选赛末轮爆出大冷门,奇迹般击败了排名榜首的科特迪瓦,最终力压老牌劲旅尼日利亚进了本届世界杯。
4、亚大区晋级的8支球队是:澳大利亚,中国,黎巴嫩,新西兰,黎巴嫩,约旦,伊朗,和菲律宾,其中和菲律宾是东道主球队,拥有主场优势,而韩国男篮则是因为被禁赛无缘本次世界杯。
2023篮球世界杯举办地址介绍:
2023世界杯的举办地在印度尼西亚、日本以及菲律宾。2023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是国际篮球联合会主办的国家队级篮球赛事,比赛时间为2023年8月25日至9月10日。小组赛在印度尼西亚、日本以及菲律宾同时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进行。
2022年12月5日,国际篮联官方宣布,2023年男篮世界杯抽签仪式将于2023年4月29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2023年男篮世界杯将于2023年8月25日开赛,9月10日结束。2023年2月24日,国际篮联官宣卡梅隆·安东尼将担任2023年男篮世界杯全球大使。
腓尼基人的起源和他们今天的后裔?
腓尼基人的后代现在应该是在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吧.具体的请参考下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是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他们曾经建立过一个高度文明的古代国家。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腓尼基城邦的繁荣时期。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他们驾驶着狭长的船只踏遍地中海的第一个角落,地中海沿岸的每个港口都能见到腓尼基商人的踪影。
由于腓尼基人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云海之中,有关他们的记载都出自曾经吃过腓尼基人苦头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之手。所以,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腓尼基人很不全面。据说,“腓尼基”是古代希腊语,意思是“绛紫色的国度”,原因是腓尼基人居住的地方特产是紫红色染料。腓尼基人强迫奴隶潜入海底取海蚌,从中提取鲜艳而牢固的颜料,然后用紫红色染成花色的布匹运销地中海各国。
腓尼基人是怎样崛起的?来自何方?
今天的人们一概不知,在今天能见到的史书上最早见到腓尼基人,他们早已经是在地中海东岸被称作“腓尼基海岸”的土地上,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那时候,腓尼基人建立的最大的城市是推罗,有人考证说是今天黎巴嫩的苏尔。推罗的如此的富裕,以致古代的作家们为对它大肆渲染,用了很多美丽的词藻,诸如“街上堆银如堆土,堆金如堆沙”,等等。不过,腓尼基人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每个腓尼基城市都是一个国家,居民们推选自己的国王,崇敬自己的保护神。腓尼基人非常精明,由于背靠高耸的黎巴嫩山,他们只能向浩瀚的大海求生存,没有发生农业的条件,他们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他们是高明的手工业艺人,也是远走四方的商人。他们不仅贩卖自己制作的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玻璃花瓶、珠宝饰物、金属器皿和武器等等,更销售来自各个地方的特产:有来自远东和印度的谷物、酒类、纺织品、地毯和宝石,有来自黑海沿岸的铅、黄金和铁,有塞浦路斯的铜、柏树和玉米,也有希腊的各种工艺品。此外,西西里岛的酒和油,巴利阿里群岛的酒和科西嘉的蜡,从非洲内地带回的象牙和奴隶,从西班牙带回的金银,甚至还有来自不列颠的锡,所有这些都汇集到了腓尼基人手里,经他们手再卖出去。随着商业的发达,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站或殖民地,这些商站都成了当地经济最繁华的地方,很多商站后来成了著名的商业城市,如今天法国的马赛,有些城市当年还是强大的城邦国家,非洲北部迦太基(今突尼斯境内)是它最大的殖民地。曾经一度让罗马人胆颤心惊。
腓尼基人不但精明的商人,更是勇敢的航海家,他们踏波地中海,还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经常出没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今天,直布罗陀海峡的两个坐标就是用腓尼基的神来命名的,被称为“美尔卡尔塔”。据说,腓尼基人驾驶有船只向北到达过今天法国的大西洋海岸,到达不列颠,向南甚至远至好望角,他们经常同西非的黑人进行交易,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中对此作过记载:腓尼基人在海滩上卸下货物后,返回船上,升起一缕黑烟作信号,黑人看到后,来到海滩上,在货物旁放上一些金子,然后躲进树林。腓尼基人上岸,见金子数量满意,就收起金子离开,不满意就回船上等,直到黑人增加的金子使他们满意为至。当然,腓尼基人最大的贡献还是他们使用的文字——腓尼基字母,他们出于实用的需要,去掉了象形文字和契形文字优美的外观,从中抽取了一些简单的符号,组成了22个字母,这就是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是今天欧洲许多文字的共同祖先。公元前8世纪以后,腓尼基相继附属于亚述、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诸国。
腓尼基人曾经掌控地中海地区的海洋贸易长达3000年之久,但除此之外,我们对这支神秘民族的了解却非常有限。如今,DNA检验与最近的考古发现都有所斩获,即将为我们解开一道古老的谜题:腓尼基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又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样的遗赠?
2004年10月,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赞助的牛津大学人类基因专家斯宾塞·威尔斯和黎巴嫩人类基因专家皮埃尔·札卢亚用基因法寻找腓尼基人的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
紫红色的人
腓尼基(Phoenicians )是古代地中海世界东岸地区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位于利万特海岸中部狭长地带,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尔,长约320公里。公元前12世纪初,腓尼基达到极盛时期。
公元前9~前7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多次参加叙利亚各国反对亚述的同盟,均告失败。公元前6~前4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先后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后又成为波斯帝国的第五行省。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在推罗遇到顽强抵抗。此后,腓尼基人先后处于希腊人、罗马人的长期统治下,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由于腓尼基人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云海之中,有关他们的记载都出自曾经吃过腓尼基人苦头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之手。所以,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腓尼基人很不全面。据说,“腓尼基”是古代希腊语,意思是“紫红色的国度”。
原来在当时的埃及、巴比伦、赫梯以及希腊的贵族和僧侣,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可是,这种颜色很容易退去。他们都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似乎他们的衣服总也不会退色,即使衣服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时候一样。所以大家把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居民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距今约三千多年前, 腓尼基人可以说是出色的经济动物
腓尼基人非常精明。随着商业的发达,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站或殖民地,这些商站都成了当地经济最繁华的地方,很多商站后来成了著名的商业城市,如今天法国的马赛。腓尼基人建立的最大的城市是推罗,有人考证说是今天黎巴嫩的苏尔。不过,腓尼基人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每个腓尼基城市都是一个国家,居民们推选自己的国王,崇敬自己的保护神。
腓尼基人最著名的事迹,是发达的海上贸易和殖民事业。腓尼基人的商船自埃及第六王朝起就已遍布地中海,在埃及国势鼎盛之时受其约束,到了公元前一千两百年左右埃及的力量式微,腓尼基遂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但是庞大的财富与微小的国土, 也引起地中海对岸强大帝国的觊觎。先是亚述帝国, 后来是巴比伦王国, 最后是罗马帝国,个个想办法压榨腓尼基人。后来他们再退到濒临地中海的北非, 建立了迦太基国,仍然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后来罗马对他们开始了第三次Punic战争。最后迦太基终于灭亡。
迦太基陷落后, 燃烧的火焰持续了17天, 烧完之后, 灰烬有一米深。罗马军铲开这些灰烬, 撒盐在上面, 这是为了使迦太基不再复活的诅咒。就这样, 迦太基整个从地球上消失了。
西方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人的文字
腓尼基人是忙于业务的商人,不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可写两三个字母上。于是,他们开始工作,从而发明了一个大大优越于旧文字的新文字系统。他们借用古埃及人的几个象形文字,并简化苏美尔人的若干楔形文字,为便于书写迅速舍弃掉旧文字系统的好看字样,终于把数千个不同图象变为简单而书写便利的22个字母。在适当的时候,这22个字母渡过爱琴海传入希腊。希腊人又增添了几个自己的字母,并把这种经过改进的文字系统传入意大利。古罗马人稍微改动字型,又把它们教给了西欧未开化的野蛮人。那些野蛮人就是欧洲人的祖先,这就有理由说明西方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人的文字,而非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差点儿灭罗马帝国的腓尼基人何在
今天我们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源头是腓尼基人的22个字母。差点儿灭了罗马帝国的腓尼基人两千年前亡国后,就消失在历史上。
谁是腓尼基人的后代?今年10月,牛津大学专家用基因法寻找腓尼基人的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有了结果。
今年10月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赞助的牛津大学人类基因专家斯宾塞·威尔斯(Spencer Wels)博士和黎巴嫩人类基因专家皮埃尔·扎罗伊博士(Pierre Zalloua)用基因法寻找腓尼基人的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结果。两年前,威尔斯和扎罗伊沿着地中海岸收集人类血样,经过两年的时间他们总共收集了2000份血样,他们要通过基因分析的方法帮助考古学家,找出公元前3000年前就活跃于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今天的下落。
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有了海上贸易
传说中,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海人”就出现在迦南——尽管学者对“海人”的来源和存在其说不一:有的认为“海人”可能来自希腊,也有的质疑“海人”的存在。然而更多的记录显示迦南社会在“海人”的影响下迅速走向海上贸易之路,他们很快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关系。木材、羊皮纸、贵重金属、钢铁、橄榄油、丝绸、染料是他们当时的主要货物。
随着贸易的发展,迦南人口也不断扩充,公元前2500年前后,在今天的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一带出现了三座服务于航海的港口城市:比布鲁斯、赛伊达、蒂尔。这三座城都有发达的码头、泊位、船闸和配套的仓库。
蒂尔是其中最大、最繁荣的城市,比布鲁斯则更注重文化,那里进口的货物有来自埃及和希腊的羊皮纸,羊皮纸是迦南人用来记录重要事项的用品。考古学家认为,比布鲁斯(Byblos)是圣经一词的词源,相信与书籍有关,人类最早的书籍大概是在这里出现的。当时文化发展的水平,已被考古学家们从一具出土的石棺中所证实: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的时候,迦南人已经发明了22个字母,这些字母是今天26个英文字母的源头。
在希腊文中,迦南被称作“腓尼基”,腓尼基这个名字也就这样被很多人沿用至今,倒是“迦南”似乎被淡忘了。直到公元前1100年,整个地中海都是腓尼基人的天下,是他们将当时最鼎盛的巴比伦文明和亚述亚文明通过海上传到了希腊,但是由于腓尼基人的文字大多记录在羊皮卷上,这些羊皮卷早已在漫漫的历史长夜中,被氧化得无影无踪。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并沿西班牙海岸航行。
现在,只有出土的文物才能说明真相,好在经过很多国家考古专家的研究和发现,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当时的真相了:从1998年就开始考古发掘的黎巴嫩考古学家克劳蒂·萨哈尔(Claud Doumet Serhal),最近在赛伊达一个遗址发现的兵器经过同位素测试证实:它们的冶炼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950年,铁矿石的产地并不在黎巴嫩,而是在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地。这说明海上运输那时已经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不久前,西班牙国家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在腓尼基人的一个海外殖民地迦太基(今天的突尼斯)的一处海湾发现了腓尼基沉船的木块,这些木块显示:木制的船只由于有复杂的榫头固定,结构相当牢固,船身有八九米长。能够承载矿石一类的重货,为了防止矿石损坏船身,腓尼基人用一些小树枝垫在船舱里。腓尼基人的锚很有意思,是一个里面灌满铅的木锚,此外,那时腓尼基人就开始使用驳船从大船上卸货。
虽然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的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殖民地——公元前1800年整个西班牙南部沿岸几乎都有腓尼基人的群落,但是他们并没有向内陆迁移,他们的兴趣只在海上。现在,有的考古学家提出,在公元前1100年前后,腓尼基人的船只可能已经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大西洋,然后或沿着西班牙海岸航行,或沿着非洲西岸航行。西班牙考古学家弗朗西斯科·吉利斯(Francisco Giles)是持这种观点中的一位。他的一个证据是在西班牙安大路西亚沿岸一座高山上的一幅壁画,这幅创作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壁画中船的形状,极具腓尼基人船只的特征。他估计很可能是当地土著人第一次看到这种船只时很惊讶,就把它们画在岩石上了。
结论:黎巴嫩人与腓尼基人最接近
威尔斯和扎罗伊希望通过基因的方法找回“海人”和迦南人、迦太基人之间的联系,他们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沿着地中海海岸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当地人的血样,带回实验室去分析。他们解释说,人的DNA中有X、Y两条长链,Y链能够反映来自父系的信息,此外DNA中还有短链,短链产生突变比较容易,也来得快。长链则能保持稳定而缓慢的变化,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把基因中的这条长链当做一架反映父系家族的时钟。腓尼基人的原始基因参照来自黎巴嫩Raskifa的一个山洞,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多具4000多年前的腓尼基人遗骸,此外还参照了在土耳其发现的腓尼基人遗骸,和来自其他地方的腓尼基人遗骸。
威尔斯和扎罗伊解释说,不同的父系来源有不同的编号,基因编号为M172的人,其的祖先12000年前来自中东,M89的人的祖先45000年前来自非洲。在腓尼基人到达迦太基以前,当地人应该主要是M96基因,他们的祖先来自北非和西非。
今年10月公布的结果是:在2000个血样中,172个有马其顿血统、98个有摩洛哥血统……由于黎巴嫩人属于老地中海人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黎巴嫩人与伊比利亚人,包括巴斯克人,北非人,意大利人,法国人等等具有相同的基因标志。实际上是同一种人。他们的结论是,古代的腓尼基人与今天的黎巴嫩人遗传特征最接近,也就是说,腓尼基人很可能就是今天的黎巴嫩人,而“海人”则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