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奥运会遗址是哪年被发现的啊?
2.奥运由来
古代奥运会遗址是哪年被发现的啊?
经克拉狄奥斯河上的一座形状颇为奇特的石桥,便进入了奥林匹亚遗址保护区。迎面是片掩映着低矮山丘的苍翠树林,众多石灰石、大理石建筑遗迹便散落林间。放眼望去,这里恐怕是希腊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古建筑废墟。希腊的文物部门在这里并没有作复原或重建的文章,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遗址的原貌。比如因地震而崩塌的宙斯大庙仍是废墟,一根根折裂开来的巨大石灰石圆柱原封不动地横卧在泥地上,和一百三十多年前德国考古学家重新发现它们的时候没什么两样,当然也和崩塌时的情形没有什么两样。相形之下,欧洲文明发源地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宫遗址就逊色多了。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不仅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原工作,而且在复原过程中使用了水泥钢筋,并复制了精美的壁画,所以米诺斯宫至今也摆脱不掉人造景观的嫌疑。
奥林匹亚遗址的中心是宙斯庙。该庙面积28×64米,内里原来供奉着出自雅典雕刻家菲迪亚斯之手的宙斯神像。由于菲迪亚斯使用了大量黄金和象牙,神像金碧辉煌,被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居民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但是后来由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胜利,宙斯崇拜被取缔。公元391年宙斯庙关闭,宙斯像被拆除后运往君士坦丁堡的皇宫收存,直至公元475年被一场大火焚毁。
古希腊人创造了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帕斯诸神,顶礼膜拜了一千来年,又抛弃自己的造物,转而崇拜新的偶像。空空如野的宙斯大庙从此一蹶不振,断了香火。遭地震之灾后,再未能重建。最后,就连这一点残迹也被克拉狄奥斯河和阿尔菲奥斯河泛滥所带来的淤泥掩没在5、6米深的地下。
除宙斯庙外,遗址还包括围绕宙斯庙的大量落成于不同时代的附属建筑,如体育馆、体育馆大柱廊、迎宾大厅、雕塑家菲迪亚斯的作坊、宙斯妹子和妻子天后赫拉庙、宙斯母亲瑞亚庙、长方形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其中紧靠北边山麓下的赫拉神庙,是希腊最早的神庙之一,始建于公元前600年。在高大的石基上,迄今仍残留着几根灰褐色的高大立柱,暗示着昔日的壮丽。神庙东面的赫拉圣坛,是现代奥运会圣火燃起的地方。每届奥运会召开之前,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取火仪式。一队扮成古代女祭司模样的少女手持凹镜,聚焦天火,点燃火炬,然后再传递给世界各地的火炬接力队伍,最后送抵奥运会主会场。因此,历届奥运会场上的冲天火焰,原本带有远古的神圣含义。
奥林匹亚遗址的最东边是古代奥运会的竞技场,由一道拱形石门框和狭长的门道与神庙建筑群相连。运动场呈矩形,与现代体育场的形状大体相同,四面为倾斜的看台,可容纳3、4万人。然而比赛场地却看上去不大,宽度至多30米,长度不到百米。书载,古代奥运会的直线跑道长度为192.25米,运动员先是单程跑,后来发展成多次折返跑。但现场显然与此不符。估计系发掘范围有限的缘故。场内有大理石块镶嵌的起跑线,据说可供20名运动员同时起跑。
古代奥运会由于出现在成文史之前,所以后来的希腊人在解释它的起因时便依各民族习见的做法,赋予了它神性。据说最初的比赛是在神灵之间进行的。宙斯和克洛诺斯神最先玩起摔跤的游戏。阿波罗则与阿莱斯展开了拳击赛。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组织了首次跑道赛跑,并确定了体育场的尺寸、赛跑的长度以及获胜者的奖品——橄榄叶冠。第一届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以后4年一届,一直持续到公元394年,延续千年之久。每届赛会选在盛夏满月的一天开始,最初赛程只有一天,项目仅短跑一项。后来随着奥运会变成全希腊的盛会,运动队增多,比赛项目也逐渐纳入了跳远、标枪、铁饼、摔跤、拳击、、赛车,赛程因此延长到了5天。早期罗马帝国期间,爱好戏剧和音乐的暴君尼禄还把悲剧表演和音乐列为比赛项目,但“人亡政息”,未成定例。
为了比赛公平、公正,古希腊人拟定了一套比赛程序和规则,如赛前运动员需到宙斯神庙宣誓,以示公平竞争的决心。尽管绝大多数运动员因对神灵怀有敬畏之心而不敢投机取巧,但奥运冠军给个人及其国家带来的巨大荣誉仍会导致个别人铤而走险。所以古代奥运会也有相应的惩罚条例,违规者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并处以罚金。运动场入口附近原有的16座宙斯青铜像,就是用惩治违规者的罚金建造的。赛后隆重的颁奖仪式也在宙斯庙前举行。随后获胜者到赫拉庙西北部的普列坦庙出席庆宴。古希腊人也同现代许多人一样,对奥运会冠军推崇备至。那些在奥运会上获胜的运动员在回国时均像英雄般的凯旋。但所有这一切,壮丽的庙宇,宏伟的神像,震天动地的欢呼,都已成过眼云烟,消失在无情的历史风雨之中,只留下些许断垣残壁,留待后人凭吊。
奥运由来
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克举行了运动会。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奥运会的起源,实际上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 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的风景秀丽的小镇。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 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他成为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
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 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为此,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 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举行了首次国际体育大会。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雅典 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4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
到2004年,已经举行了29届奥运会。
开幕式沿革奥林匹克运动会古称竞技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古代希腊人有爱好运动竞技的传统。古希腊分成许多城邦,为了祭神,各城邦经常举行竞技会,这些竞技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竞技会期间实行神圣休战,以便于公民自由往来,为城邦间绵延不绝的战争带来短暂的和平,因而受到普遍欢迎。诸多竞技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在奥林匹亚举行的祭祀万神之父——宙斯的竞技会,即现今所称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升旗仪式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此后每4年举办一次,直至公元393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一切异教活动,宣布废除古奥运会为止,历时1169年,共举行293届。几十年后,狄奥多西二世烧毁宙斯神殿,后来洪水与地震又将古奥运会遗址湮没地下。
18世纪中叶,经考古学家挖掘,使古奥运会遗址重见天日。随着近代体育的勃兴,人们渴望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1859~1889年,希腊人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1888年法国的P.de顾拜旦男爵提出恢复奥运会的建议,并于1892年遍访欧洲诸国。经两年奔走、筹措,1894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此后6月23日就被称为奥林匹克日。会议还决定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每4年举行一次,在世界5大洲各大城市轮流举办。运动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奥运会的届数仍照算。
1894年6月巴黎国际会议上通过了第一部由顾拜旦倡议和制定的奥林匹克章程。它涉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宗旨、原则及其他有关事宜。1921年洛桑奥林匹克会议,制定了奥林匹克法,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会宪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规则及议定书、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通则、奥林匹克议会规则等5部分。数十年来,奥林匹克法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有11名女子冲破禁令,出现在运动场上。国际奥委会经过数次争论,终于在1924年第22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允许女子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此后,女子项目成为奥运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参赛的女运动员也越来越多。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还作出许多规定。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国际奥委会设计了奥林匹克会旗,白底无边,中央有5个相互套连的圆环,环的颜色为天蓝、黄、黑、绿、红,五环象征5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1914年为庆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0周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上会旗首次使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时,在运动场上升起第一面五环会旗,这以后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会旗交接仪式和升旗仪式。为了宣传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参赛运动员,由顾拜旦提议,1913年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将“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奥林匹克格言。1908年伦敦奥运会举行时,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奥运会的宗教仪式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在其布道词中说,奥运会“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顾拜旦对这句话极为赞赏,以后多次引用,因此不少人认为,这句话应该成为奥林匹克理想。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实施运动员宣誓。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又增加裁判员宣誓。1936年第11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正式规定,在主体会场点燃象征光明、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火焰。此后这一活动成为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奥运会开始前,在奥林匹亚希腊女神赫拉(宙斯之妻)庙旁用凹面镜聚集阳光点燃火炬后,进行火炬接力,于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到达举办城市。在开幕式上由东道国运动员接最后一棒点燃塔上火焰,闭幕式时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