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足球国家
2.之城
3.牧羊犬分为哪几种
4.世界上有没有不互相发动战争以和平的方式合并了的两个或者多个国家的例子?
5.俄罗斯为何一直得不到西方的认可?
欧洲足球国家
欧洲足球协会联盟(英语:Union of European Football Associations,首字母缩写为UEFA),简称欧洲足联或欧足联,港澳地区简称欧洲足协,东南亚称欧洲足总,是负责管理欧洲区各项足球事务,并代表欧洲的足球机构(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和哈萨克等亚洲或跨欧亚两洲的国家)。
一流: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荷兰
二流:捷克、瑞典、瑞士、乌克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俄罗斯、土耳其、丹麦等
成 员 国 加入年份 成立年份 备 注
阿尔巴尼亚 1954年 1930年
奥地利 1954年 1904年
比利时 1954年 1895年
保加利亚 1954年 1923年
丹麦 1954年 1889年
英格兰 1954年 1863年
芬兰 1954年 1907年
法国 1954年 1919年
德国 1954年 1900年
希腊 1954年 1926年
匈牙利 1954年 1901年
冰岛 1954年 1921年
意大利 1954年 1898年
卢森堡 1954年 1908年
荷兰 1954年 1889年
北爱尔兰 1954年 1880年
挪威 1954年 1902年
波兰 1954年 1919年
葡萄牙 1954年 1914年
罗马尼亚 1954年 1909年
苏格兰 1954年 1873年
西班牙 1954年 1913年
瑞典 1954年 1904年
瑞士 1954年 1895年
威尔士 1954年 1876年
爱尔兰 1958年 1921年
马耳他 1960年 1900年
塞浦路斯 1962年 1934年
土耳其 1962年 1923年
以色列 1982年 1928年
圣马力诺 1988年 1931年
克罗地亚 1992年 1912年
爱沙尼亚 1992年 1921年
法罗群岛 1992年 19年
格鲁吉亚 1992年 1990年
拉脱维亚 1992年 1921年
列支敦士登 1992年 1934年
立陶宛 1992年 1922年
俄罗斯 1992年 1912年
斯洛文尼亚 1992年 1920年
乌克兰 1992年 1991年
亚美尼亚 1993年 1992年
白俄罗斯 1993年 1989年
摩尔多瓦 1993年 1990年
塞尔维亚 1993年 1993年 (前身为南斯拉夫足球协会)
斯洛伐克 1993年 1938年
阿塞拜疆 1994年 1992年
捷克 1994年 1991年
马其顿 1994年 1908年
安道尔 1996年 1994年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96年 1992年
哈萨克 2002年 1914年 (2001年脱离亚洲足联,并于一年后加入欧洲足联)
黑山 2007年 1931年
直布罗陀 2013年 1895年
之城
欧洲冠军联赛(英语:UEFA Champions League),简称冠军杯、,是欧洲足联主办的年度足球比赛,代表欧洲俱乐部足球最高荣誉和水平,常被誉为全世界最高素质,最具影响力以及最高水平的俱乐部级赛事,亦是世界上奖金最高的足球赛事和体育赛事之一,估计每届赛事约有超过十亿电视观众透过人造卫星观看赛事。
首届赛事始于1955年至1956年度赛季,当时名为欧洲冠军俱乐部杯(European Champion Clubs' Cup),简称:冠军杯(European Cup)[1],参赛球队只有欧洲足球协属成员国的本土联赛冠军。1990年代,欧洲足联对冠军杯连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1991至1992赛季开始用分组循环与淘汰赛并用的赛事体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杯赛。次年,即1992-93赛季,赛事也因此改称现在使用的“欧洲冠军联赛”。19-98赛季,首次按照欧洲足联积分排名允许较强联赛的第二名参赛,此后逐年放宽限度,直到目前英格兰、西班牙等顶级联赛的前四名均可参赛。
赛制
著名的“大耳朵”杯:欧洲冠军俱乐部杯赛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包括资格赛、分组赛及淘汰赛。其中资格赛中获得的进球等成绩不会被作为最佳射手等奖项评选的一部分。
资格赛
资格赛一共分四轮,以主客淘汰制进行,设作客进球优惠。每一支参加资格赛的球队根据欧洲足联所制度的五年评分,按各队实力的高低会被安排于不同阶段的资格赛。第一轮参加球队的主要是实力最低的联赛冠军队伍(例如:法罗群岛、哈萨克、卢森堡)。在第二、三轮则加入级别次要的联赛冠军(例如:苏格兰、丹麦、瑞典),而第三、四轮则加入顶级联赛的前列球队,胜出的球队可以出线分组赛。
分组赛
分组赛共有32队参与。抽签形式共分8组,每组各有四队(同一个国家的球队不会被编在同一组)。比赛以双循环形式进行,每场胜方得三分、和局得一分、负方得零分,小组首、次名可以晋级八分之一决赛。第三名将会转战欧洲联盟杯(2010年以后为欧洲联赛),如在小组中有两队或以上球队同分则顺次序根据以下准则定出胜方:
有关球队的对赛成绩较佳的一方;
有关球队的对赛中得失球较佳的一方;
有关球队的对赛中获得较多作客进球的一方;
小组总得失球较佳的一方;
小组总进球较佳的一方;
根据欧洲足联的“排名系数”。
淘汰赛
八分之一决赛、1/4决赛(四分之一决赛)及四强(半决赛)均以主客制两回合进行,设作客进球优惠。 八分之一决赛由抽签决定对碰的球队,但根据以下准则:
必须由小组首名对另一小组次名;
同一个国家的球队不会对碰,惟根据特别条款参赛的卫冕球队不受此限;
首回合先在小组次名球队主场进行。
产生出晋级1/4决赛的队伍后再抽出对碰的队伍,并同时决定由1/4决赛至决赛的晋级表,此次抽签没有任何小组名次、国家区别或者主客场限制。
决赛
决赛于中立球场进行,两队打和会进入加时,如果加时再和将以互射点球决定胜负。决赛胜利者为该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并可以参加同年的世界冠军俱乐部杯、欧洲超霸杯以及下赛季的欧洲冠军联赛。
参赛资格及其它规则
欧洲冠军联赛的参赛名额是按照欧洲足联所设定的一套计分制度排列出欧洲各联赛水平,以过去五年内各联赛俱乐部在各项国际或欧洲赛事上的表现加以指数计算,并据此分配名额。目前西甲、意甲、英超以及德甲和法甲这样的水平比较高的联赛,这些联赛的前两名可直接获得参加资格。西甲、意甲和英超三个联赛的第四名需要参加每赛季初举行的资格赛,而德甲和法甲的就只有第三名可以参加资格赛(截至2009年)。而其他级别较低的联赛则只有一个直接参赛的名额,甚至只有一个参加资格赛的名额,而有些新兴足球国家的冠军球队可能要靠在要求较低的欧洲联盟杯取得理想成绩以提升指数来取得分配参赛席位的资格。
利物浦于2005年第五度夺得冠军,可惜它们在英格兰中排名第五位(联赛首四名才可以参加欧洲冠军杯)而不能达到参加来届赛事的参赛资格,因此它们原则上不能参加来届赛事,此事引起很大关注,曾经威尔士联赛冠军TNS全网络(全名Total Network Solution)一度提议以一场友谊赛与利物浦来换取参赛资格,结果遭威尔士足总及欧洲足联反对。最后国际足联裁定利物浦可以参加今届赛事,但需要由资格赛第一轮开始比赛,欧洲足联修改欧洲冠军杯规例若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在国内联赛未能获得欧洲冠军杯参赛资格),如卫冕冠军的国家获1-3个参赛名额,卫冕冠军可获额外参赛名额,如卫冕冠军的国家获4个参赛名额,卫冕冠军可获参赛名额,但排第四的球队需转战欧洲联盟杯,[2]。不过利物浦无法把握这次优惠,在八分之一决赛便被本菲卡以总局数3比0淘汰出局,卫冕失败。
2009-10年新赛制
2007年11月30日欧洲足联决定于2009/10年赛季引进新赛制,最大的改变是资格赛分为两部分,其中一个给予级别较低的联赛冠军角逐,另一个则给予级别较高联赛的非冠军球队角逐,另外,顶级联赛亦获得较多直接参加资格。
参赛球队阵容
按照欧洲足联规定,每支参赛球队必须在截止日前上报参加本赛季比赛的球员名单。这份名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A级球员总数不得超过25人,没有其它限制。第二部分B级球员不设总人数限制,但是必须未满22岁,且15岁以后在该球队注册效力已经超过两个赛季,其目的主要是鼓励各球队重视自身的青训系统。
在每个赛季的冬季转会窗关闭同时,各支已经获得淘汰赛资格的球队可以增报三名球员,如果增报造成A级球员总数超过25人则必须相应撤销已报名球员的参赛资格。这三名增报球员中,只有一人可以被允许代表其它球队参加过同一赛季的欧足联欧洲联赛,其他两人必须没有代表其它队伍参加过同赛季的任何欧洲俱乐部赛事。[3]
主题曲
欧洲足球协会规定,每个比赛日的比赛前3分钟,必须在现场播放《Champions League》的欧洲冠军杯主题曲。《冠军联赛》主题曲激昂、庄严且有气势,1992年由托尼·布里登根据亨德尔所创作的英国国王加冕颂歌《牧师扎多克》(Zadok the Priest)修改,创作出了《冠军联赛》这首歌曲。英语、法语、德语短句“The main event”、“These are the men”、“These are the champions”和“The champions”(“伟大的比赛、冠军”)在这首歌中不断重复。歌曲由英国爱乐乐团演奏,圣马丁学院合唱团演唱。
UEFA Champions League Anthem[4]
作曲:英国作曲家托尼·布里登(Tony Britten)
时间:1992年
合唱:圣马汀学会合唱团(The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Chorus)
演奏:爱乐乐团(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原曲:《牧师扎多克》Zadok the Priest (From "Coronation Anthems"),圣咏风格
作曲:18世纪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亨德尔(英,德国出生,1685年-1759年)
时间:1727年
赞助商
欧洲冠军杯的标志在赛前展示像世界杯那样,欧洲冠军联赛也会被一些大公司所赞助,亦和部份赛事如英超、南美解放者杯、意甲等有联系。当欧洲冠军杯于1992年成立时,设定最高每届可有8个赞助商,会在发场的广告牌中登示,亦会在赛前赛后的访问有赞助。亦黁和电视直播商合作,确保赞助商能得到最多的广告登出煤体。 [5]
以下公司赞助过欧洲足联赛会:
福特汽车(美国)
喜力啤酒 (荷兰 - 注:不包括禁酒精的法国)
万事达(美国)
索尼(日本)
PlayStation系列为索尼旗下,亦是赞助者之一
Vodafone沃达丰(荷兰)
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UniCrdeit) (意大利)
阿迪达斯(德国)赞助欧洲足联使用的足球,每场欧洲冠军杯赛事的足球均由阿迪达斯提供,在欧洲联赛足球联赛亦然,而在欧洲联盟杯则不是。
KONAMI公司的足球游戏PES2009以及PES2010成为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官方指定游戏,玩家可以操纵某支心仪球队进行联赛及友谊比赛。游戏真实还原了赛场、球员、球迷等诸多因素,使玩家有身临激动人心的赛场的感觉。
牧羊犬分为哪几种
牧羊犬分好多种呢,大概有这些吧德国牧羊犬:德国牧羊犬,又名“德国狼狗”、“德国黑背”。德国牧养犬体型大小适中,肌肉发达、雄健。德国牧养犬素有“天然警犬”之称,其嗅觉、听觉灵敏,视觉尖锐,警觉性高。德国牧羊犬在我国引进早、分布广,较当地犬体型大、产肉多,人们常用它和本地犬杂交的后代作为肉用犬。
特弗伦犬:也称比利时坦比连犬,与所有的比利时牧羊犬有相同的种源,尤其同格罗安达犬血缘相近。两只格罗安达犬有时偶然就能生育出特弗伦犬来。他与格罗安达犬的唯一区别是毛皮的颜色,它不是纯黑色的皮毛。1891年由比利时兽医科学院的鲁尔教授主持下培育出来的品种。
喜乐蒂牧羊犬:也称谢德兰牧羊犬,原产于英国北端的谢德兰群岛,在此地将粗毛柯利与本地犬只交配,使其小型化。现已不再用作工作犬,但仍保留着放牧及守卫的能力。是良好的伴从犬、畜牧犬。
波利犬:又名匈牙利波利犬。起源于10世纪。根据不确定资料来源,可能是古老的西藏犬的后代。在匈牙利一直作为牧羊犬,是有理性和智慧的纯种狗,特别忠实于主人。由于具有高度服从性而转用为警犬。
伯瑞:历史久远,12世纪的文献中即有关于它的记载。有人认为它们是博多西犬与巴贝犬交配而成的。其名字是据其活动地伯瑞省得来的,即“伯瑞的牧羊犬”。
苏格兰牧羊犬的祖先生活在寒冷的苏格兰北部,现在看到的苏格兰牧犬腿更加长了一点,主要是人们为了使它更加美观而改良的。在古代,苏格兰牧羊犬之所以能够成为非常流行的牧羊犬,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它卓越的工作能力。现在,这种非常漂亮的狗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优秀的伴侣犬,容易驯服,性格温顺,忠实可靠,非常出众的照顾小孩的能力,特别是塔优雅华丽的出众外表,更是倾倒了许多人。
冰岛犬:别名冰岛牧羊犬、弗里亚犬(Friaar Dog),它是冰岛唯一的本土品种。据说是由挪威人引入冰岛,把它当成弗里亚犬(Friaar Dog),与格陵兰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荷兰牧羊犬:原产地荷兰,起源于18世纪。别名尼德兰牧羊犬(Hollandse Herdershond)。可能是比利时牧羊犬格罗安达犬后裔,除毛色外,两者都是按相同的标准来评判。
澳大利亚卡尔比犬:原产地澳大利亚,起源于19世纪。别名卡尔比(Kelpie),其中黑色毛皮的又称作巴布(Barb)。许多人认为它是边境柯利牧羊犬和澳大利亚丁格犬(Dingo)的混血种,但文献表明它是英国北部乡村柯利犬的后代。尽管体型比较小,却能够放牧牛,绵羊、山羊和驯鹿。
澳大利亚牧牛犬:现在的品种是由多种不同品种的祖先混血交配而来。包括澳洲野犬、高地柯利、达尔马提亚、澳洲科尔比、老英国牧羊犬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澳洲野狗,澳大利亚牧牛犬是犬类29年长寿纪录的创造者。
英国老式牧羊犬:英国最古老的牧羊犬种之一,此犬的祖先包含了长须牧羊犬及各种欧洲牧羊犬之血统,.是极有特色的家庭犬,现在仍受犬迷的喜爱,行走是身体摇摆,且全身被毛丛生,经常误认是熊。英国西部农村地方为了赶家畜到牧场,农夫们饲养出这种机敏的牧牛、牧羊犬种。
瑞典柯基犬:在八世纪时主要由瑞典农场主饲养,最初用来放牧牛群。瑞典人将其名字更改为 “Vasgotaspets”。外形同威尔士柯基犬有明显相似之处。
澳大利亚牧羊犬:原产地美国,起源于19世纪。种系传承自柯利犬,而最早世系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法国以及西班牙的巴斯科地区。澳大利亚牧羊犬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畜牧和护卫能力的工作犬,而尤其在搜寻和救险工作中表现出色。
比利时牧羊犬:20世纪初以前,比利时牧羊犬在比利时附近被广泛的用来看守羊群,现在则主要被用在军警界
世界上有没有不互相发动战争以和平的方式合并了的两个或者多个国家的例子?
例子比较多,举几个比较有特点的:苏联——共同信仰与战争危机苏联起源自1917年的俄国革命,俄罗斯帝国的沙皇被推翻后,临时成立,但仅执政了不到八个月,布尔什维克便很快从临时手中夺取,并击败了白军。到1922年,在俄国大地上先后成立了俄罗斯联邦(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4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了保卫革命成果,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把新生的各共和国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多民族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成为当务之急。在1922年10月6日俄共(布)中央全会上,列宁提出成立新国家的建议得到通过。同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召开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会上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后来,又有中亚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塔吉克,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东南欧的摩尔达维亚陆续被加入,苏联加盟共和国达到15个。(来自度娘百科)苏格兰与英格兰——共同文化加各有所需一言以蔽之就是苏格兰太穷,需要当时已经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英格兰的经济援助,否则独木难支;而英格兰一方面需要好勇斗狠的苏格兰人为其作战,另一方面也担心在欧陆的争霸中苏格兰与法国结盟自己后院失火,最后在经历了一系列非常艰难的谈判和国内决议后,苏格兰王国并入英格兰王国再加上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来爱尔兰南部又独立)成为大不列颠帝国。德意志——战争、外交与革命虽然德意志的统一总体还是依靠三次战争,— 普丹战争 (1864年)、 普奥战争 (1866年)和 普法战争 (1870-71年)。但是这三场战争都属于对外战争而非统一战争。在此之前,德意志的土地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其下属300多个邦国,其中最大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随着拿破仑的崛起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德意志的民族主义逐渐觉醒,在诸如李斯特等一系列先贤的推动下,这些邦国逐渐实现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关贸同盟等进步,最终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努力下,这些有着共同文化的邦国终于在外交斡旋和一致对外(主要是法国和奥地利)中合并成了德意志王国。最后要提的是最神奇的:西班牙——两个国家的国王结婚了……早期伊比利亚半岛是穆斯林的天下,8 世纪末,法兰克人开始征服西班牙,也建立了一些封建小国。经过长期的战争兼井,12 世纪以后,在 伊比利亚半岛 上,这些法兰克城邦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卡斯提尔王国、阿拉贡王国和葡萄牙王国,除此以外还有残留穆斯林的格拉纳达王国,在卡斯提尔王国的伊莎贝拉女王的努力下,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不过葡萄牙在此过程中有些出力不出命的感觉……),格拉纳达王国被毁灭,伊比利亚半岛终于三分天下,三个国家旗鼓相当,进入了和平状态。然后卡斯提尔王国的伊莎贝拉女王就和阿拉贡王国的裴迪南大公结婚了(其实应该这么说,他们两个还是公主王子的时候就私定终身了),然后接下去就是顺风顺水的统一进程,最终他们的女儿 胡安娜 接受了父母双方的王位后,自己跟自己签了一份合同……ps,话说,如果当年葡萄牙国王也去掺一脚(当小三?)的话没准现在就是伊比利亚共和国了~话说欧洲很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都是战争和平参半的,相比较而言亚洲好像这种情况不多。像日本丰臣秀吉都统一了,德川家康还要中途分出来打一架。我唯一能想到“比较”和平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齐国不战而降,于是秦国迁走齐国贵族但保留齐国社稷,算是一个特例吧。
纳哦
俄罗斯为何一直得不到西方的认可?
克劳塞维茨认为波兰人是鞑靼,倒没说俄罗斯人是鞑靼。不过俄罗斯确实有不安全感,不被认同感,这种感觉驱使他们追求领土扩张,但不追求朋友,也不相信有所谓朋友,只要牢牢捏在手里才是安全的,领土扩张也是这样,对外关系也是这样。因为他不信任,只能死死抓住,所以他那些东欧小兄弟最后都离开他,前苏联加盟国也纷纷离开他,而俄罗斯能做的只有打。波兰,捷克是这样,乌克兰,格鲁吉亚也是这样,而越打仇恨越深,越互相不信任。
俄罗斯或者说远苏联有一百多个民族,其中差距较大的族群就是中亚的几个民族比如哈萨克,西伯利亚的鞑靼和蒙古,西欧部分靠北面的北欧,波罗的海人和南面的乌克兰,斯拉夫人也不一样。俄罗斯的居民血统之复杂远超西欧,不少历史名人都和今天的俄罗斯人长相区别很大。比如著名诗人普希金,就有黑人血统。著名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是哈萨克斯坦人,属于中亚人种。苏联时期各民族界限小了很多,出了不少混血,到了解体之后自然少多了。
欧洲地区的文化分区
俄罗斯远离西方的真实原因总结为三点:
一:意识形态的矛盾
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与共产主义,两大阵营的大佬,二战结束后直至一方解体,互为死敌,无时不刻都想捅死对方。试想,敌对,那么,长期的国民教育当然也就催生了二者国民思想意识的敌对,一直至今,仍然互为眼中钉!虽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貌似有点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变,按理说,美国人心底里应该可以接纳俄罗斯,但是并没有,所以这也说明了根深蒂固,得有多深多固。
西方的宣传一直把共产主义描述为?魔鬼?,不过这也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美国是要把全世界都放在自己的棋盘上,听他的指挥。苏联虽然解体,并放弃了共产主义,但是还没有完全听美国的摆布。特别是俄罗斯还有点后悔解体,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庞大而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国家,是挺吓人的。罗马帝国之后的欧洲历史中,沙皇俄国一直是欧洲文明的主要参与者,并不存在俄罗斯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说法,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包括与普鲁士(德国前身)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前身)英国等结盟先后五次与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前身)大战,并最终赶走拿破仑就是例子。俄罗斯是现今西方世界格局和体质的缔造者之一。
但俄罗斯却是个亚洲国家,是亚洲价值体系。专治的土壤上,开不出民主的花朵。西方的那一套,不适用于传统儒家文化价值体系的东亚国家,同样也不适用于从骨子里就能透露出独裁专治精神的俄罗斯,从罗曼诺夫到苏联到俄罗斯,专治和集权才是俄罗斯人的信仰。如此一个偏亚洲的国家,注定不能融入欧洲那些自视民主平等自由的?高端国家?中去。
价值观不一样,自古以来欧洲文明最后才到俄罗斯,而且以前俄罗斯国王还是德国人呢,但是没用,别人就是瞧不起斯拉夫人!没办法的事情,毕竟那地方文明欠缺,加上现代实行共产 !本来以为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文明,可是价值观太可怕,让欧洲恐惧!所以即便俄罗斯摒弃共产,但是演变成了寡头,所以和西方渐行渐远!
苏联时期与西方因为意识形态的矛盾,保持着对立
二:宗教矛盾
区别在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俄罗斯沙皇那边都没赶上吧!宗教方面比较复杂,东正教和天主教区别在于前者看君士坦丁堡的普世牧首后者看罗马的教皇,天主教之于新教则是对于圣经的解读,前者看重牧师和教皇的解读,后者则是不满于牧师的垄断而提出每个人靠圣经都能和上帝相连,至于英国国教,是那时候英国国王想离婚再结婚(为了生孩子,后来的确生了)但是罗马教皇不让,就自立门户了,其他的和天主教基本一样。
西方的?妈?是天主教,其实天主教和东正教没有很大的差别,别看网上说的什么这个圣经67篇,那个圣经73篇,最重要的是教理上有区别,双方对一些很重要的问题理解不同,也就是价值观不同,这里的重大分歧不是大家想的那么世俗(所谓权力分配),还有许多关于神学的理解分歧,这在宗教中是非常重要的,说白了就是对所信仰的神双方理解不一样了。然后是实践信仰的方式不同,不过时至今日,天主教和东正教是和解的,罗马教宗和正教普世牧首是互相认可的,尽管双方在教会的人员编制、人事管理制度、教会组织工作等方面均不相同,普通信众参与教会的方式也不同(因为教理不同),但是毕竟天主教和正教的相关度远比天主教和新教(华语区习惯翻译为?基督教?,但其实基督教是天主教、正教和新教的统称,同时新教有非常多派系)的相关度高,新教和天主教不仅仅是?不同的妈?,而是?世仇?级别的,新教protestant 本意是誓反宗(发誓反抗罗马),他们视罗马教宗为仇人。所以要是按宗教来说,以新教为主流宗教的地区,即所有英语国家(英美澳加等)+莱茵河以北地区(德、荷、北欧等)和以天主教为主流宗教的地区(法、西、葡、意、南美洲等)曾经的宗教冲突才剧烈,当然,现代以来,宗教冲突已经大幅降温了。另外英格兰也是两个?爹?啊,英格兰曾经是罗马帝国的省,苏格兰倒是来自法国西边布列塔尼省的凯尔特人。
基督教分成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图为各教派的大致范围
他们的?爹?叫罗马,西欧当时是罗马兵源地,东欧是罗马的奴隶来源地,也是殖民地。西欧的?妈?叫天主教,俄罗斯的?妈?叫东正教。西欧人自认为比斯拉夫人高一等,因为他们不是奴隶,所以对斯拉夫的天生的歧视感。就像古代中国的管家和下面挑粪工。还有个问题是谁是正统罗马的继承者。日耳曼人和俄罗斯人都认为自己才是罗马帝国正统的继承者。实际上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区别就是谁是老大!天主教认为罗马伯多禄教宗是老大,东正教认为各地教会的牧首都是老大,君士坦丁堡的普世牧首是调停人而已,就是这区别。
基督教当中的这支东正教,是基督教向东扩张的过程,它符合历史潮流。所以乌拉基米尔大公举国接受了基督教的东支正教,也就是我们说的东正教。罗斯受洗,把所有的人全到第聂伯河当中,从东罗马请来的神父给进行洗礼。老百姓当时是不愿意接受的,一般宗教的扩展多数在欧洲,多数在欧洲扩展是由下至上的,而他是由上至下压下来,你必须接受,很多老百姓心中也不服,家里偷偷还供着原始崇拜的这些神像,乌拉基米尔大公就派他的卫队去查谁家有,房子给你烧了,给你点了,你必须接受正教。认为他要统一这个国家,得有一个精神层面的统领,所以选择了东正教。
罗马天主教教皇和俄罗斯东正教大牧
三:种族与血统之间的矛盾
沙俄时代起,西欧把俄国当成野蛮人,俄罗斯文明当然是西方的,底子是拜占庭的,后期荷兰,英国,法国影响最大。赶走侵略者以后,沙俄实际上对于东斯拉夫兄弟更多得是起到得是维护的作用,神圣罗马帝国还说俄罗斯是拯救西方文明于土耳其的英雄,拿破仑以后还说俄国是欧洲得拯救者呢!
那时候英国还没能力影响欧洲大陆,法国的扩张政策招致西班牙和神罗的共同反对,所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前基本上是法国对神罗+西班牙,也就是法国和皇帝的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英国力量第一次深入欧洲大陆影响大陆均势,这也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崛起的时候。最典型的英国挑起的争斗就是普鲁士发动七年战争,最后普鲁士在大陆完败英国在海外全胜,立即抛弃普鲁士让普鲁士等死,结果奇迹般有了保罗一世,当然不能说保罗的政策就是错的。所以说英国挑起法德争斗其实是不对的,英国挑起的是法国和普鲁士争斗,而且就是从7年战争到普法战争这一段时间。普法战争以后,德国完全压制法国,英国只能支持法国了。
末代沙族关系
英法百年战争的起源,查理曼大帝的外孙(英国国王)挑战查理曼大帝的孙子(法国国王),战争的起源只是英法的国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英国国王认为自己才有资格做查理曼大帝的继承人,说白了,就是诸侯百姓遭殃。即使英法打仗打了一百年,王室仍然保持通婚,英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英国国王仍然是逃往法国。
其实大多数人一直沉浸在种族的观念中,实际的西方史是按血统划分人群,贵族只和贵族通婚,权力让渡也只发生在贵族之间。英国君主立宪的历史背景是复辟的封建国王迫害资产阶级贵族,资产阶级贵族找来了有王室血统的荷兰亲王夫妻做英国国王,被人扶上英国国王王位的荷兰亲王夫妻只好让渡权力。即使到现在,欧洲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王室的成员都有比英平民具有优先的王位继承顺序,就是因为血统,而不是种族。真正颠覆欧洲传统的我认为是拿破仑,资产阶级革命派起家,几乎整个欧洲的平民都支持拿破仑,因为大家看到了打破封建贵族世袭权利的希望,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拿破仑在欧洲势如破竹的原因,相反,整个欧洲的王室都联合起来打拿破仑,要帮法国复辟封建制,因为有一个共和制的法国在欧洲,无异是给其他国家受压迫的资产阶级们指名了道路。
俄罗斯从来都认为自己是西方文明世界的老大。罗马帝国的天然继承者,东正教守护神。根本不屑于和欧洲英法德那样的国家平起平坐。现在西方政治高层出现严重的腐败问题。这样的腐化集团自然和传统基督教势力是敌对的。看看欧盟内部,东欧不也和西欧有路线分歧和斗争吗?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精神和人心背向,俄罗斯现在拉起基督教复兴的大旗,竭力打压西方内部的那部分邪恶势力,当然让他们恨之入骨了。另外,不是俄国变了,而是西方文明在犹太资本系统习惯腐蚀下已经变质了。现在布局就是为未来西方文明兴亡而定的,就为几口带毒药的饭,而跪下发展经济,就是在座各位恐怕谁都不会同意。打跨阴谋集团,这些钱还不是任君取用,做大事不能算小账。
俄罗斯人从外貌看偏向于西方,但这对于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没有任何影响
俄国人骨子里面是西方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跟西方人一样,与中国差距很大。 中国是天人合一,外界环境是人的一部分,或说外界环境影响人很大。 俄国人或说西方人,人与外界是对立的,心灵与环境的不相容的,是心灵改造环境,没有灵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概念。 所以,那些房子马路,基建什么的,在俄国或西方人眼里,不过是心灵改造世界的一个结果,有的话,就是符合心灵的艺术品,没有的话,破破烂烂无所谓。因为,西方基本信仰心灵,不重视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复合心灵的东西,也就是说西方是唯心主义的大本营,东方其实是真正的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