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超联赛多少钱-乒超联赛冠名费多少

tamoadmin

1.乒乓球运动员陈静现况?

2.张继科的人气为什么这么高?

乒乓球运动员陈静现况?

乒超联赛多少钱-乒超联赛冠名费多少

2013雅居乐地产直横大战前两小时,陈静依然忙着与《乒乓世界[微博]》主编夏娃商量着比赛的筹备情况。直横大战举办3年,陈静一直是这项活动的幕后策划人。\x0d\\x0d\一边核对着比赛的一些细节问题,陈静扭头看了一眼在床上酣睡的大儿子阳阳,睡梦中的阳阳发出了一阵咳嗽声。陈静赶忙站起身来,拿起刚刚兑好温水的瓶子,拍着阳阳的背让他喝下。前年在沈阳的直横对决中,肚子里怀着小儿子、手里领着大儿子,陈静奔走在球队和赞助商的各个活动中。但不管多忙,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和照顾她都亲力亲为。\x0d\\x0d\25年前夺得乒乓球[微博]奥运首金的陈静,眼下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华南师大教授、北京和伦敦两个奥运周期里中国乒乓球男队的心理辅导老师,同时还是一名成功的商人。2013年乒超启动仪式上,“广东陈静俱乐部”杀入乒超,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陈静。\x0d\\x0d\一周时间决定接手乒超球队\x0d\\x0d\陈静说,从产生运作乒超俱乐部的想法,到买下冲超成功的河北男队,她只花了一周的时间,这其中整整有两天时间用在了研究新俱乐部注册制度上。“如果我买了球队,但最后在中国乒协那里注册不了,队的钱可没人能退给我。”尽管很短时间内就做出了决定,但接下来的每一步陈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x0d\\x0d\乒超联赛中,霸州海润队是隶属河北省的球队。由于同一省市不能有两支参加的球队,今年好不容易冲超成功的河北男队只得挂牌转卖,陈静俱乐部便一次性买断河北男队,“买壳”打乒超。\x0d\\x0d\2012年乒超联赛在劳资关系上进行改革,俱乐部和球员的签约都是自愿性质,所以陈静俱乐部不需要负担河北队原有队员的编制问题,重新引进了马特、刘吉康等国乒一队的小将,还招募了德国名将奥恰洛夫[微博]。\x0d\\x0d\乒超处子赛季步履维艰\x0d\\x0d\陈静给记者算了笔帐,不算买下河北队的费用,只是维持俱乐部正常的乒超赛事运转,一个赛季自己最起码要投入500万人民币。\x0d\\x0d\自认为不是商人的陈静笑称,经营起俱乐部后才发现,自己接触到每个人都是商人,“提到什么都是一个字,钱!”\x0d\\x0d\在陈静的预想中,乒超这样有看头的比赛,应该有很多地方抢着冠名、承办,但实际情况却出乎她的想像。原本陈静想把俱乐部主场放在广州市内,方便广东球迷看球。“场地内想开空调,要收多少多少钱,开几盏灯要收多少多少钱....”球馆管理者的“钱钱钱”让陈静听得晕头转向,一场乒超比赛租用场馆两天的费用就高达15万,她根本没办法承受。\x0d\\x0d\最终,俱乐部的主场放在了惠州和佛山,节省了一部分场地成本。就算这样,一场比赛下来,算上队员工资,成本也在20万左右。起码在这个赛季,陈静收不到任何真金白银的回报。\x0d\\x0d\没有企业的冠名赞助,这一点是陈静俱乐部最吃亏的地方。“每个企业都有预算,今年的宣传推广费用通常是去年就做好规划的,我要做乒超俱乐部也是三个月前在确定的,这个时候找赞助太难了。”陈静这样说道。其实在俱乐部建立之初,曾有家吉林的企业想要给俱乐部冠名,双方各方面的条件都已谈好,陈静更连夜赶到吉林签约。但在签约的最后一刻,这家企业却表示合同中有一些细节还需修改,陈静只得先回到广州。等陈静在广州准备赛季前的冠名新闻发布会时,这家企业却突然撤出了。而原以为与这家企业可以合作成功,陈静还推掉了朋友介绍的有意冠名的公司。\x0d\\x0d\用陈静自己的话说,赞助就这样“鸡飞蛋打”。而这样的境遇也让陈静团队的工作人员对俱乐部前景有了消极情绪。“静姐,你是觉得这几百万的赞助不重要吗?这个钱对你来说很小?”陈静的助手曾这样问她。“这个钱对我来说很大,但事已至此,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必须要走下去,就算失败了,我也得弄明白我输在了什么地方。”\x0d\\x0d\这是陈静的性格,从打球时她就是这样。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原本并没有进入大名单的她给教练递了张纸条“为什么不用年轻队员”,后来才有了年仅20岁的陈静参加奥运会的机会;1990年她在巅峰状态时毅然退役,前往台北,边打球边学习企业管理。当时她的这些决定都被视为“疯狂”的举动,却成就了今天的陈静。\x0d\\x0d\不是合格的商人\x0d\\x0d\“如果我是纯粹的商人,就不会涉足乒超。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赞助,(乒超俱乐部)也算是我个人在投资。”\x0d\\x0d\在接受记者访过程中,说到运营乒超俱乐部的初衷,陈静笑着说道。在现阶段,如果俱乐部想要在经济上看到真金白银的回报,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利益的大背景下,陈静又为何投资乒超?\x0d\\x0d\“我的公司在这之前一直在做赛事推广,体育产业这部分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如果想要更深入地做,就要投入到职业联赛中。虽然现在的乒超联赛并非完全市场化运营,但是我看好这个市场,未来乒超走企业化的管理是必然的一条路。”陈静这样说道。\x0d\\x0d\2003年陈静自己的乒乓球健身俱乐部成立,总部位于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之后相继落户于高端社区及幼儿园。而说起做赛事推广,2001年在台北,陈静就一手搞起了“四大天后”挑战赛,悉尼奥运会女单决赛的前四名选手,王楠、李菊、井俊泓以及陈静本人,以表演赛的形式上演,在当时那个年代,吸引“眼球”的程度绝不逊于如今的明星跳水秀。而国乒近三年的“直横大战”也是由陈静联系的赞助商,负责活动的推广。有了这样的基础,陈静想让自己的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借助自己熟悉的乒乓球领域以及乒超这个平台确实是一条路。\x0d\\x0d\“说实话我对乒乓球还有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始终有一颗尝试不同领域的心。我可不想等老了回想起曾经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就只有拿了第一块奥运乒乓球金牌这一件事。拜托,那都是哪年的黄历了?”陈静潇洒地说道。\x0d\\x0d\“经营乒超俱乐部,你心里的底线是坚持多久?”\x0d\\x0d\“3年,不管这个俱乐部做的成功与否,我都会逐渐淡出,交给专业的团队接手。陪伴孩子的成长才是我希望去做的,在老板的身份之前,我是个妈妈。”说到这里,陈静回头看了一眼睡得正香的阳阳,这一刻,陈静又变成了一个慈爱的母亲。这就是我所了解的陈静

张继科的人气为什么这么高?

虽然张继科“越看越好看”的自夸只是一句玩笑话,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过往影像文字资料的重新翻出,不断壮大的粉丝军团证明,张继科的确是“越看越好看”的——作为一个多面化的存在,颜值只是大家最先看到的一面罢了。

网民舆论:摆脱被动弱势

距离奥运会闭幕式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在此之间,张继科的名字仍旧顽强地挺立在网民视野中,不断登上热搜,成为热门话题。

当下,网友已经不再像过于一样专注于他的成绩,而是欣赏赛场上他的狠劲儿,甚至是爆粗口的瞬间,称他是“日天日地小藏獒”。

网友用词如此露骨地追捧张继科骂脏字的样子,这在前两年恐怕是不敢想的,很可能被媒体扣上和张继科一样的有失分寸的帽子。

表面看来,大量女性粉丝折服于“男性气概”,以致忽视运动员的素质问题;事实上,这与生理性别无关,而是由个体的权力与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在话语权的表达与制衡上,一直存在着“官方”与“民间”两个体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壮大,使原本处于弱势的民间话语权与主流媒体的博弈成为了可能。

哈里—马斯廷和马雷切克的研究表明,优势群体强调规则、原则、控制及理性,而劣势群体则强调关系和同情。如果说主流媒体是审视,那么网民则是好奇的眼光。张继科看似不服管束、不合规矩的多种特质,在他们看来远比他取得了那些成绩更有趣。

趋同心理:获得替代性满足

这次的里约奥运上,张继科与韩国选手郑荣植进行了一场鏖战,前半场两个人硬碰硬的反手能力使人印象深刻。赛后,张继科经典的反手拧拉打法又在网友中引起效仿,球迷期待练出同样的一记爆冲。对自己喜爱的人进行模仿,正是“目标认同”心理最直接的体现。

究粉丝心理根本,并不是喜欢模仿导致了相似,而是他们对所爱恋、赏识和崇拜的人,即对心理认同的对象的执著追求,本身就来自于不可抗拒的“趋同心理”:人们对于和自己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对象,会产生偏爱。

2003年?年少崭露头角,12岁进入山东省队,15岁进入国家队,获亚青赛团体冠军。2004年?因违反纪律,被国家队“贬”回省队两年之久。

2006年?重回国家队,担任王皓、马琳的陪练。

2008年?全国锦标赛,连克马琳、王励勤和王皓三名奥运冠军。2009年?状态低迷,在赛场上拒绝教练的暂停指令,被刘国梁当着全队与媒体严厉训斥;失去参加西亚两站公开赛的机会,未获得横滨世乒赛单打资格。

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首次单打出场,战胜王皓拿下了个人第一个世界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战胜王皓,创造收获大满贯的个人最快纪录,男乒历史大满贯第三人。

2013年?卡塔尔公开赛,腰部肌肉拉伤,宣布退赛;乒乓球全运会,右肩拉伤,无缘全满贯。2014年?世界杯比赛战胜马龙,距第二次大满贯仅差一枚奥运金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比赛负于马龙,获得亚军

人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出人头地,却又容易陷入不思进取的安逸模式。而与各方面能力受限的普通人不同,张继科达到了大家所认同的、难以企及的“成功”标准。透过张继科,人们关于社会成就与地位的欲望,能够得到替代性满足。

曾在1918年提出过驱动力概念的罗伯特·S·伍德沃思说,尽管有机体具有天生的一些机制来从事一些活动,直到受到一个驱动力的激发,这些机制才会被启用。毫无驱动力,正是导致乒乓球在中国尴尬境地的原因所在。

在塑造强者时,人们往往会脱离人性的范畴,使其带上神话色彩。被视为无往不胜之师的中国乒乓球队,每次成功反而都使乒乓球在中国进一步边缘化。当胜利成为常态,观众也就兴致缺缺。

而当网民关注张继科时,却可以发现,就如生活里他们被琐碎事物弄得焦头烂额一样,张继科也常陷入充满不利的境地。在团队内,个人的成功充满了变数,在比赛的未知性和挑战性的驱动下,收视兴趣自然也就同步增加。

“越来越好看”的张继科,也在承受着诸多质疑:即便身为乒乓球第三次创业的主要劳动力,也无法回避诸多活动于运动员无益的、过度化和消费性的本质,而网民对运动员的关注也有刺入隐私生活的架势。当张继科通过密集的曝光掌握了一定影响资本,乒乓球是否也因此重新成为大众趣味呢?

事实上,网络上对乒乓球的搜索热度,在里约奥运结束后就恢复为几近一潭死水。

不仅如此,10月15日刚揭幕的2016乒超联赛,总冠名依旧无人问津。相较之下,倒是一直背负骂名的中国足球市场火爆:2016年的中超联赛,粗略算来已经至少有5亿的赞助费和10亿的版权费。

赞助又“裸奔”的乒超,背后是乒乓球界无法迅速规模化生产出更多的“张继科”的事实。“越来越好看”的,还是只有张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