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评价海宁网球
2.贾斯汀·海宁几岁开始打网球
3.请问四大网球公开赛之首是哪个啊
4.海宁的资料(包括法语名字)以及读音 非常感谢
5.海宁和克里斯特尔斯哪次交手最精彩
怎么评价海宁网球
她也是公开赛以来唯一一位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情况下退役的职业选手。
贾斯汀·海宁,网球名将,前世界第一,公开赛以来女子网坛最伟大的球员之一,[1] 同时也是所有世界第一中个子最矮小的。她以世界标志性的单手反拍,强大的进攻,过硬的心理素质曾屹立WTA网坛最高峰,缔造了女子网坛的“海宁时代”。[2-3]
海宁是同时代女子网坛罕见的技术全面型选手,其在法网红土上的技术更是堪称完美,被誉为“红土女皇”。[4-5] 其职业生涯曾43次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包括04年雅典奥运会单打冠军,7次四大满贯单打冠军,2次WTA年终总决赛单打冠军,并分别在2003年、2006年和2007年WTA年终世界排名第一。
贾斯汀·海宁几岁开始打网球
1995年,14岁的贾斯汀开始与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的合作。这时,距离母亲去世只有两年的时间,年幼的贾斯汀还没能从悲伤中振作起来。但是卡洛斯相信眼前这个瘦弱的女孩一定能够从网球场上闯出一番天地来。“她的意志强于体能。这既是她的弱点,也是她的优势。海宁一家的经济出现了状况,即便是青少年网球比赛中微薄的奖金,也成了解决燃眉之急的钱。海宁连续三年获得法网冠军,总计四次在罗兰加洛斯登顶。法国网球公开赛对她来说不止是后花园,她第一次走进这块红土场地时是作为一个小球迷的身份。1991年,只有10岁的海宁与妈妈一起坐在法网的看台上。两年后,她的妈妈死于癌症。
请问四大网球公开赛之首是哪个啊
一般认为是温网
[编辑本段]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简介
(Wimbledon Championships,或简称“温网”)是网球运动中最古老和最具声望的赛事。锦标赛通常举办于6月或7月,是每年度网球大满贯的第3项赛事,排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法国网球公开赛之后,美国网球公开赛之前。整个赛事(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使用草地球场的)通常历时两周,但会因雨延时。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在不同场地同时进行。温布尔登还举办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的青年比赛。此外,温布尔登还为退役球员举办特别邀请赛,如35岁及以上的男子双打、45岁及以上的男子双打和35岁及以上的女子双打比赛。比赛时间一般为六月底或七月初。
[编辑本段]●历史
温网于1877年首次于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All England Lawn Tennis and Croquet Club)管理之下在温布尔登Worple路附近的一块场地举行。当时仅有男子单打比赛。到了1884年,全英俱乐部增加了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比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在1913年加入。锦标赛在1922年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场地。如同其他3项“大满贯”赛事,温布尔登在1968年网球公开时代到来之前,只对顶级的业余选手开放。英国人对锦标赛甚为骄傲,但它也是其民族苦闷和幽默的来源:英国男性自1936年的佛瑞德·佩里(Fred Perry)之后再未获得过单打冠军;而最近一次英国女子单打冠军则是在17年的弗吉尼亚·韦德(Virginia Wade)。
[编辑本段]●球场
主要球场叫做“中心球场”(Centre Court),是举行决赛的地方。由于比赛过程中伦敦天气的不可预知性,球场配有可折叠的屋顶,预计到2009年完工。一号球场在19年经过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邻中心球场的原址搬到了一个新的可容纳更多观众的专用场地。原来的一号球场据说拥有独特的氛围,是许多选手的心爱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对其移址感到悲伤。一号球场通常举办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赛,如单打的四分之一决赛,它还拥有一座外置的巨大屏幕,用来让聚集在场外亨曼山上观战的球迷欣赏比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球迷在这块山坡上为冲击冠军的本土球员加油助威,但是遗憾的是,1936年之来,英国的球员再没有举起过冠军奖杯。
二号球场拥有“冠军坟墓”的称号,因为在此地进行比赛的选手通常被排名较低的对手所淘汰。曾经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和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在2005年的第一轮还差点将蒂姆·亨曼(Tim Henman)拉下水。
[编辑本段]●传统
绿色和紫色是温网的传统代表色。女选手在整个赛事中,其姓之前被冠以“**”或“夫人”(如主裁判宣报时),而男选手则直呼其姓。 在比赛中,球员的比赛服装的颜色只能是白色。
比赛于每年6月最后一周至7月第一个星期举行,历时2周。从传统上讲,赛事中的周日无比赛。但历史上有3次周日(最近一次为2004年),因天雨而被迫举行比赛。第一周内举行早期赛事,而第二周则举行“16强”、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
男子单打冠军将获得一座18英寸高的镀金奖杯。女子单打的奖品一个为直径约19英寸的银盘,通常被称作“Rosewater Dish”或“Venus Rosewater Dish”。还有其他一些活动奖品。2005年比赛的奖金(双打奖金将被平分)为:
☆男子单打:630,000英镑
☆女子单打:600,000英镑
☆男子双打:218,500英镑
☆女子双打:203,250英镑
☆混合双打:90,000英镑
温网和法网的男子冠军奖金比女子较多;而在美网和澳网中,男女奖金则是相同的。但从2007年开始,男女单打实行同工同酬,当年女单冠军大威廉姆斯与男单冠军费德勒获得了相同数量的奖金。
对于比赛观众,草莓配奶油是他们在观看比赛期间的传统零食。此外,对于观众着装规定虽然已经有所减少,但是比赛时男性观众依然不能穿着短裤,女性则不能戴帽子,因为这样可能阻碍后排观众的视线。
下雨也几乎已经成为温网的一项传统:几乎每年的温网都必定会碰上雨天;而且由于是草地球场,一旦下雨必须由球童们拉起雨罩保护球场,这也成了一项年年上演的经典画面(虽然在可折叠屋顶完工后,中央球场将不会再受下雨影响)。
[编辑本段]温网奖金表
列项 2007年(英镑) 2008年(英镑) 增长率
总奖金额 11,282,710 11,812,000 4.7%
男子冠军 700,000 750,000 7.1%
男子亚军 350,000 375,000 7.1%
女子冠军 700,000 750,000 7.1%
女子亚军 350,000 375,000 7.1%
男双冠军 229,000 230,000 3.2%
男双亚军 111,440 115,000 3.2%
女双冠军 222,900 230,000 3.2%
女双亚军 111,440 115,000 3.2%
混双冠军 90,000 92,000 2.2%
混双亚军 45,000 46,000 2.2%
[编辑本段]历届男单冠军
在赛会历史上桑普拉斯曾七次摘得过冠军,而费德勒也六次捧起了银质奖杯。这个奖杯从1887年开始沿用至今,杯上刻着“全英草地俱乐部单打冠军”。
年度 冠军 亚军
2009 费德勒(瑞士) 罗迪克 (美国) [3:2]
2008 纳达尔(西班牙) 费德勒(瑞士) [3:2]
2007 费德勒 (瑞士) 纳达尔 (西班牙) [3:2]
2006 费德勒 (瑞士) 纳达尔 (西班牙) [3:1]
2005 费德勒 (瑞士) 罗迪克 (美国) [3:0]
2004 费德勒 (瑞士) 罗迪克 (美国) [3:1]
2003 费德勒 (瑞士) 菲利普西斯 (澳大利亚) [3:0]
2002 休伊特 (澳大利亚) 纳尔班迪安 (阿根廷) [3:0]
2001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拉夫特(澳大利亚) [3:2]
2000 桑普拉斯(美国) 拉夫特(澳大利亚) [3:1]
1999 桑普拉斯(美国) 阿加西(美国) [3:0]
1998 桑普拉斯(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3:2]
19 桑普拉斯(美国) 皮奥林(法国) [3:0]
1996 克拉吉塞克(荷兰) 华盛顿(美国) [3:0]
1995 桑普拉斯(美国) 贝克尔(德国) [3:1]
1994 桑普拉斯(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3:0]
1993 桑普拉斯(美国) 考瑞尔(美国) [3:1]
1992 阿加西(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3:2]
1991 史蒂希(德国) 贝克尔(德国) [3:0]
1990 艾伯格(瑞典) 贝克尔(德国) [3:2]
1989 贝克尔(德国) 艾伯格(瑞典) [3:0]
1988 艾伯格 (瑞典) 贝克尔(德国) [3:1]
1987 卡什(澳大利亚) 伦德尔(捷克) [3:0]
1986 贝克尔(德国) 伦德尔(捷克) [3:0]
1985 贝克尔(德国) 库兰(爱沙尼亚) [3:1]
麦肯罗(美国) 康诺斯(美国) [3:0]
1983 麦肯罗(美国) 刘易斯(新西兰)
1982 康诺斯(美国) 马克安诺(美国)
1981 马克安诺(美国) 比约博格(瑞典)
1980 比约博格(瑞典) 马克安诺(美国)
19 比约博格(瑞典) 塔那(美国)
18 比约博格(瑞典) 康诺斯(美国)
17 比约博格(瑞典) 康诺斯(美国)
16 比约博格(瑞典) 纳斯塔塞 (罗马尼亚)
15 阿什(美国) 康诺斯(美国)
14 康诺斯(美国) 罗斯沃尔(澳大利亚)
13 科德斯(捷克) 马特维利(前苏联)
12 史密斯(美国) 纳斯塔塞(罗马尼亚)
11 纽康比(澳大利亚) 史密斯(美国)
10 纽康比(澳大利亚) 罗斯沃尔(澳大利亚)
1969 拉沃尔(澳大利亚) 纽康比(澳大利亚)
1968 拉沃尔(澳大利亚) 罗切(澳大利亚)
[编辑本段]历届女单冠军
在赛会历史上女金刚纳夫拉蒂诺娃曾9度封后,格拉芙也曾7次笑傲群芳。
年度 冠军 亚军
2009小威廉姆斯 (美国) 大威廉姆斯 (美国)
2008大威廉姆斯 (美国) 小威廉姆斯 (美国)
2007大威廉姆斯 (美国) 巴托丽 (法国)
2006 毛瑞斯莫(法国) 海宁(比利时)
2005大威廉姆斯 (美国) 达文波特(美国)
2004 莎拉波娃(俄罗斯) 小威廉姆斯 (美国)
2003 小威廉姆斯 (美国) 大威廉姆斯 (美国)
2002 小威廉姆斯 (美国) 大威廉姆斯 (美国)
2001 大威廉姆斯 (美国) 海宁(比利时)
2000 大威廉姆斯 (美国) 达文波特(美国)
1999 达文波特(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98 诺沃特娜(捷克) 陶兹亚特(法国)
19 辛吉斯(瑞士) 诺沃特娜(捷克)
1996 格拉芙(德国) 桑切斯(西班牙)
1995 格拉芙(德国) 桑切斯(西班牙)
1994 马丁内兹(西班牙)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93 格拉芙(德国) 格拉芙(德国)
1992 格拉芙(德国) 塞莱斯(美国)
1991 格拉芙(德国) 萨巴蒂尼(阿根廷)
1990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加里森(美国)
1989 格拉芙(德国)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88 格拉芙(德国)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87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86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曼德利科娃(捷克)
1985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83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安德里亚-耶格(美国)
1982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81 埃弗特(美国) 曼德利科娃(捷克)
1980 古拉贡(澳大利亚) 埃弗特(美国)
19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8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7 维德(英国) 康诺斯(美国)
16 埃弗特(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5 比利-简-金(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4 埃弗特(美国) 莫罗佐娃(俄罗斯)
13 比利-简-金(美国) 埃弗特(美国)
12 比利-简-金(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1 古拉贡(澳大利亚)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10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比利-简-金(美国)
1969 琼斯((英国) 比利-简-金(美国)
1968 比利-简-金(美国) 特加特(澳大利亚)
海宁的资料(包括法语名字)以及读音 非常感谢
姓名:海宁(Justine Henin-Hardenne英文)(Justine Hénin-Hardenne法文)
法语发音的汉语谐音:
Justine: 迂斯蒂呢 Hénin:诶(按英语的A发就行了)难(四声)
Hardenne:啊喝待呢
性别:女
项目:网球
国籍:比利时
生日:1982.6.1
出生地:比利时 列治(Liège, Belgium)
常住地:摩纳哥
身高:1.67米
体重:57公斤
转为职业选手:1999年1月1日
握拍:右手,单手反手
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Carlos Rodriguez)
家庭成员:
父亲:Jose
母亲:Fran?oise ( 1995年病逝 )
兄弟:Did、Thomas
姊妹:Sarah
丈夫:Pierre-Yves Hardenne (结婚日2002.11.26)
兴趣是看**及听音乐,尤其欣赏席琳狄翁 Céline Dion
最喜欢的足球队是Anderlecht 比利时安德莱赫特队
最喜欢的城市是蒙特利尔 Montreal (Canada),她的教父住在此
最喜欢的场地是红土球场
最得意的武器是单手反拍
场上迷信是在分与分之间,不踩到场上的线
最欣赏的球员是格拉芙 Steffi Graf,Justine欣赏她在球场上的优雅及她所有伟大的成就
Justine 家里的每个人都打网球
五岁时由父亲启蒙开始打网球
1996年赢得橘子杯14岁组及欧洲锦标赛的单双打冠军
19年赢得法网公开赛青少年组的单打冠军,从1947年以来比利时的第一人达此成就
19年进入温布尔登及美国公开赛青少年组的八强
19年成为最年轻(15岁)的比利时全国冠军,在决赛中击败当时世界排名40的范鲁思特Van Roost
1999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公开赛是Justine第一个参加的职业赛,她以外卡身分在决赛中击败当时排名35的Pitkowski 6-2,6-1赢得冠军,成为第一次参加职业赛即赢得冠军的选手
目前已赢得的大型比赛冠军:
200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200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奥运会女单冠军;2005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2006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WTA年终总决赛冠军。
01年于澳洲的黄金海岸及堪培拉两站赛事中夺冠,但即便是资深的球迷或许也没法预料到这位瘦弱的比利时姑娘会在未来两年内成就如此伟业。就像那时候人们还无法在她如此单薄的身材背后看到她极为坚强的一面。12岁便失去母亲这位最有力的精神支柱,曾让她有放弃网球的念头。可最终她还是勇敢地站起来,更拥有了一颗成熟的心。在14岁起就由卡洛斯·罗德里格斯执教,尽管最擅长于土场作战,但在其他场地上表现都极为出色。杀手锏是她强劲的单手反拍。这是在力量普遍较弱的女子选手中比较少见的,尽管海宁身材瘦小仍是选择这种打法,正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隐蔽性以及刁钻的落点,令对手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海宁和克里斯特尔斯哪次交手最精彩
海宁VS克里斯特尔斯历次交战纪录:(8-9)
1998年哈沙龙硬地公开赛1/4决赛
海宁6-1/7-6克里斯特尔斯
1999年雷姆斯红土锦标赛决赛
海宁6-4/6-4克里斯特尔斯
2001年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次轮
克里斯特尔斯1-6/6-4/6-3海宁
200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半决赛
克里斯特尔斯2-6/7-5/6-3海宁
2001年赫托根博什草地锦标赛决赛
海宁6-4/3-6/6-3克里斯特尔斯
2002年悉尼硬地赛1/4决赛
克里斯特尔斯7-6(7-5)/6-2海宁
200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1/4决赛
克里斯特尔斯6-2/6-3海宁
2002年罗马大师赛半决赛
海宁7-5/6-2克里斯特尔斯
2002年WTA年终总决赛1/4决赛
克里斯特尔斯6-2/6-1海宁
2003年悉尼硬地赛半决赛
克里斯特尔斯6-2/6-3海宁
2003年安特卫普锦标赛半决赛
克里斯特尔斯6-2/7-6(7-3)海宁
2003年柏林红土锦标赛决赛
海宁6-4/4-6/7-5克里斯特尔斯
200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决赛
海宁6-0/6-4克里斯特尔斯
2003年博什锦标赛决赛
克里斯特尔斯6-7(4-7)/3-0海宁(后者退出)
2003年圣地亚哥锦标赛决赛
海宁3-6/6-2/6-3克里斯特尔斯
2003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决赛
海宁7-5/6-1克里斯特尔斯
2003年菲尔德斯塔德锦标赛决赛
克里斯特尔斯5-7/6-4/6-2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