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24分逆转-总决赛1:3落后翻盘

tamoadmin

1.女篮总决赛第三场结果如何

2.为得到哈登多交8700万奢侈税,蔡崇信到底是赚还是亏?

3.cba被逆转的最大很差是多少

4.历史上F1的逆转

女篮总决赛第三场结果如何

总决赛24分逆转-总决赛1:3落后翻盘

女篮总决赛第三场结果四川女篮以83:82战胜内蒙古女篮,以2:1的总获得总冠军,韩旭当选总决赛MVP。

四川女篮2:1逆转内蒙古女篮,首次捧得冠军奖杯,打断了近几年来内蒙古女篮的统治地位,至此,四川女篮成为了WCBA第八支冠军球队。

总决赛第三场,四川女篮李梦24分8助攻,韩旭13篮板,内蒙古女篮黄思静18分11篮板,内蒙古队李月汝受伤短暂下场接受治疗,黄思静犯满下场,四川女篮韩旭短暂统治内线。比赛打到最后一秒才分出胜负,最终,四川女篮一分险胜,实现系列赛终极逆转。

四川女篮

四川女篮一般指四川远达美乐女子篮球队,四川远达美乐女子篮球队组建于2019年10月。2021年8月30日,俱乐部宣布引进女篮国手韩旭、吴迪。2022年9月9日,四川队在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决赛中击败江苏队,以六战全胜的战绩荣膺冠军。2023年3月12日,在2022-2023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决赛所在四川女篮以83:82战胜内蒙古女篮获得冠军。

四川女篮球员非常年轻,19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仅有20岁,整体球风呈现“快、灵、准、狠”等特征,但也暴露出经验不足、整体控场能力差等问题。

为得到哈登多交8700万奢侈税,蔡崇信到底是赚还是亏?

对于蔡崇信这种富豪的球迷老板来说,在得到一个联盟前五超级巨星的前提下多交8700万奢侈税简直不值一提,由此组成的篮网三巨头完全可以冲击本赛季的奥布莱恩杯,一点不亏。

在NBA商业联盟里面有一句名言:零钱换整钱永远不亏。虽然篮网队在得到詹姆斯哈登时了球队的勒韦尔和阿伦等球员,但是,球队在得到詹姆斯哈登后完全提升了球队的下限。联盟里面零钱换整钱最出名的当属洛杉矶湖人队和奥尔良鹈鹕队关于安东尼戴维斯的交易。洛杉矶湖人队在休赛期得到联盟第一人勒布朗詹姆斯后,就积极寻找交易得到安东尼戴维斯。

后来经过两个球队的不段商议,最终将湖人年轻军团当中的英格拉姆、鲍尔等球员和选秀权都交易出去了。要知道这一批年轻球员都是湖人这几年通过选秀得来的建队基石,为了得到安东尼戴维斯湖人队放弃了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安东尼戴维斯作为小球时代的终极大杀器,他和勒布朗詹姆斯的组合在去年成功的闯进了总决赛,并且夺得了最终的冠军奖杯。想象一下如果跟勒布朗詹姆斯搭档的是这批年轻球员,在磨合一年的过程根本无法完成这一壮举,所以湖人队式的“零钱换整钱”是非常大胆且成功的。

同样的道理,篮网队虽然为了得到詹姆斯哈登付出了好多优秀的角色球员和多交了奢侈税,但如果篮网队的三巨头能够在合作的第一年就闯进总决赛那就不算亏,另外要是一不小心拿到了总决赛的奖杯那就真的是赚了。

为了得到哈登而交奢侈税不亏还有另一点原因,就是詹姆斯哈登可以作为篮网队的球队大脑和主攻手。凯文杜兰特和凯里欧文的实力我们从来没有质疑过,毕竟都是在总决赛舞台上证明过自己的人,但他们两个人在总决赛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都不是主攻手,都是那个锦上添花的人。凯文杜兰特夺冠是因为水花兄弟操控全场,凯里欧文夺冠,是因为有勒布朗詹姆斯操控全场。

和上面两队夺冠的经历大同小异,布鲁克林篮网队要想在季后赛的舞台上走到最后必须要有一个人操控全场,但是杜兰特和欧文都不是球队的最佳选择。而詹姆斯哈登加盟后,他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角色。作为联盟前五的超级巨星詹姆斯哈登他的得分能力是历史级别的,相较于他的得分他的传球更是出神入化,而这也正是篮网队所需要的,詹姆斯哈登和蔡崇信打造的篮网队可以说是相当合拍,老板蔡崇信为哈登交奢侈税也就一点不在乎啦。

cba被逆转的最大很差是多少

50轮的常规赛,加上季后赛的11场比赛,整个2008-2009赛季,广东队在61场比赛中创造了自己最辉煌的一季。当然,除了最终夺冠和一系列辉煌的纪录之外,伴随广东队强大的同样还有一些对手的尴尬纪录。 总决赛最大分差逆转:19分 在夺冠之夜,广东队在第一节一度落后新疆队19分,最终上演逆转夺得冠军。这是总决赛历史上的最大逆转。 季后赛最大分差:59分 季后赛半决赛同东莞队的第二场比赛中,广东队134比75狂胜东莞队59分,这个分差创造了CBA14年季后赛的最大赢球分差。 单季最长连胜:29连胜 广东队在常规赛中获得21连胜,在季后赛中获得8连胜。在被新疆队终结之前,广东队在本赛季已经获得了29连胜,这个连胜数字创造了14年CBA的单赛季最长连胜。本赛季之前,这个纪录由八一队保持。 季后赛半场最大分差:33分 季后赛首轮第三场对山东队的比赛中,广东队半场领先山东队33分。这个分差创造了CBA季后赛历史上的半场最大赢球分差,最终这场比赛广东队126比79获得胜利。 半场最大分差:43分 常规赛广东队主场对福建队的比赛中,广东半场领先福建队43分,创造了CBA历史上的半场最大赢球分差。本场比赛广东队主场以126比80大胜福建队。 季后赛单节最低得分:8分 总决赛的第一场比赛中,广东队在第四节打出28比8的,严密的防守令新疆队无计可施,迫其创造了单节8分的季后赛单节最低得分纪录。

历史上F1的逆转

●1950年 F1元年的车手世界冠军就是在最后一战诞生,方吉奥(27分)、法吉奥尼(24分)、法里纳(22分)分列车手积分榜前三位,最终领先的方吉奥和法吉奥尼都没有完成比赛,法里纳夺冠并一举成为F1第一个车手世界冠军得主。

●1951年 连续第二年需要在最后一战定江山,阿斯卡里(25分)、方吉奥(22分)、冈萨雷斯(18分)赛前占据前三位,笑到最后的是方吉奥,阿斯卡里的退出让夺冠的阿根廷人完成逆转。

●1956年 方吉奥(30分)、科林斯(22分)、贝布拉(22分)又将冠军悬念留到最后一战,虽然方吉奥没有完赛,但其余两人也没有取得足够分数,冠军仍属于方吉奥。

●1959年 故事的主角变成了杰克·布拉汉姆,澳大利亚人最后一战前以31分领先诸雄,追赶者莫斯(25分)和布鲁克斯(23分)虎视眈眈。布拉汉姆最后一战一分未得,而对手也没能实现反超。

●1964年 格兰汉姆·希尔手握39分进入最后一战,紧随其后的是苏蒂斯(34分)和吉米·克拉克(30分)。老希尔最后一战退赛,而苏蒂斯取得亚军,从而以40分加冕世界冠军。

●1968年 格兰汉姆·希尔又一次领先进入最后一战,当时他以39分领先杰克·斯图瓦特(36分)和赫尔姆(33分)。这次老希尔没有出错,最后一站夺冠从而登顶。

●14年 菲蒂帕尔迪和莱戈佐尼最后一站前同以52分并列榜首,前者分站夺冠次数多而占先,而塞科特(45分)同样具备夺冠可能。最后一站菲蒂帕尔迪只取得3分,不过两个竞争对手1分未得,成就了巴西人的世界冠军伟业。

●1981年 总决赛之前,路特曼(49分)、皮盖(48分)、拉斐特(43分)难分高下,而皮盖最终后来居上。

●1983年 还是皮盖,巴西人在最后一战前以55分处于积分榜第二位,前有堵截普罗斯特(57分),后有追兵阿努克斯(49分)。皮盖又一次当头——虽然最后一战他只取得第三拿到4分,但两个竞争者更惨,空手而归,皮盖梅开二度。

●1986年 皮盖又一次跻身最后一战的三国演义,当时他与普罗斯特同积63分,巴西人因为分站夺冠次数多而位于第二,领先者是英国车手曼塞尔(70分)。结果,不幸的曼塞尔在最后一站退赛,皮盖取得了亚军,被折桂的普罗斯特强压一头。

纽博格林的雨战,以阿隆索击败马萨夺冠告终。但是在比赛过后,却留下了一些疑问,内容主要围绕阿隆索的逆转过程。查看比赛数据可以发现,阿隆索第二次进站和第三次进站之后的车况,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次进站之后,他被马萨越拉越大,但是在第三次进站之后,西班牙人很快将差距缩小。直至第四次进站后火速将马萨超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大的起伏呢?下面我们将对此展开分析,希望对车迷了解比赛,有所帮助。 阿隆索与马萨进站时间统计表(第N圈)

进站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阿隆索 1 12 37 53

马萨 1 12 38 53

阿隆索第二次进站前翼调节失败 导致转向不足

欧洲的比赛在第8圈正式恢复,但是真正的冠军较量却始于第12圈——阿隆索和马萨于同一圈进站开始。当时由于赛道已经变干,因此大家都决定改用干胎,在该圈进站的车手多达10位。

但是观察下面的数据列表可以发现,阿隆索从那一圈开始,每一圈的圈速都要比马萨慢。第12圈还只落后马萨0.4秒,到第37圈第三次进站前,已经被拉大到8.444秒之多(第36圈)。关于背后的原因,领队朗-丹尼斯给出了解释。“阿隆索在第二次进站换用干胎时,由于前翼调整工具的问题,导致调节失败,使得他在第二节的比赛中, 赛车出现了严重的转向不足。”丹尼斯说道。顺便提一下,莱科宁在该阶段很快追近阿隆索,无疑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相对位置统计(阿隆索被越甩越远)

第N圈 位置 车手 总成绩 位置 车手 落后

12 1. 马萨 48:19.262 2. 阿隆索 +0.4

13 3. 马萨 50:23.707 4. 阿隆索 +1.693

14 1. 马萨 52:00.260 2. 阿隆索 +2.103

15 1. 马萨 53:35.602 2. 阿隆索 +2.404

16 1. 马萨 55:10.963 2. 阿隆索 +2.461

17 1. 马萨 56:45.896 2. 阿隆索 +2.457

18 1. 马萨 58:20.819 2. 阿隆索 +2.581

19 1. 马萨 59:56.154 2. 阿隆索 +2.100

21 1. 马萨 1h03:04.947 2. 阿隆索 +2.705

22 1. 马萨 1h04:38.679 2. 阿隆索 +3.436

23 1. 马萨 1h06:12.488 2. 阿隆索 +4.037

24 1. 马萨 1h07:46.266 2. 阿隆索 +4.424

25 1. 马萨 1h09:20.142 2. 阿隆索 +4.850

26 1. 马萨 1h10:54.064 2. 阿隆索 +5.024

27 1. 马萨 1h12:27.714 2. 阿隆索 +5.292

28 1. 马萨 1h14:01.354 2. 阿隆索 +5.944

29 1. 马萨 1h15:35.125 2. 阿隆索 +6.304

30 1. 马萨 1h17:08.476 2. 阿隆索 +7.175

31 1. 马萨 1h18:42.146 2. 阿隆索 +7.389

32 1. 马萨 1h20:15.675 2. 阿隆索 +7.432

33 1. 马萨 1h21:48.840 2. 阿隆索 +7.765

34 1. 马萨 1h23:21.693 2. 阿隆索 +8.301

35 1. 马萨 1h24:54.854 2. 阿隆索 +8.371

36 1. 马萨 1h26:28.248 2. 阿隆索 +8.444

第二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圈速对比(马萨总体比阿隆索快)

第N圈 阿隆索 马萨

12 1:48.246 1:48.615

13 2:05.641 2:04.445

14 1:36.963 1:36.553

15 1:35.643 1:35.342

16 1:35.418 1:35.361

17 1:34.929 1:34.933

18 1:35.047 1:34.923

19 1:34.854 1:35.335

20 1:34.750 1:34.408

21 1:34.648 1:34.385

22 1:34.463 1:33.732

23 1:34.410 1:33.809

24 1:34.165 1:33.778

25 1:34.302 1:33.876

26 1:34.096 1:33.922

27 1:33.918 1:33.650

28 1:34.292 1:33.640

29 1:34.131 1:33.771

30 1:34.222 1:33.351

31 1:33.884 1:33.670

32 1:33.572 1:33.529

33 1:33.498 1:33.165

34 1:33.389 1:32.853

35 1:33.231 1:33.161

36 1:33.467 1:33.394

第三次进站实现正确调整 阿隆索步步追近马萨

但的是,迈凯轮没有在接下来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保证他们夺冠的关键。“不过还好,在他第三次进站时,我们对前翼做了正确了调整。从那时开始,他的速度便是梦幻般的。”丹尼斯接着说道。

如下表所示,阿隆索从第39圈两人(与马萨)均完成第二轮进站开始,将马萨的优势一点一点的吞噬。在13圈内,将差距从7.623秒缩小为4.942秒。考虑到法拉利的干地速度更快,能将劣势扭转是相当不易的。说法拉利的干地速度更快,并非猜测。根据赛会给出的官方数据统计,本站比赛的最快圈速是马萨在第34圈作出的1:32.853,阿隆索排在第二,是在第35圈跑出的1:33.231,两者相差0.378秒。莱科宁的最快圈速为第32圈作出的1:33.904,但是由于他在第34圈因为变速箱故障退出比赛(第33圈速度已开始减慢),因此无从知道在正常情况下最快圈速能达到多少,但肯定不会在马萨之下。因此法拉利的优势可能不只0.378秒。当然,在此也必须考虑之前的一点:那就是阿隆索的最快圈速,是在丹尼斯所说的赛车处于转向不足的状态下作出的。

第三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相对位置统计(阿隆索逐渐追近)

第N圈 位置 车手 总成绩 位置 车手 落后

37 1. 马萨 1h28:02.242 2. 阿隆索 +11.496

38 1. 马萨 1h29:38.194 2. 阿隆索 +33.561

39 1. 马萨 1h31:38.306 2. 阿隆索 +7.623

40 1. 马萨 1h33:12.724 2. 阿隆索 +7.265

41 1. 马萨 1h34:47.018 2. 阿隆索 +6.882

42 1. 马萨 1h36:21.374 2. 阿隆索 +6.090

43 1. 马萨 1h37:55.086 2. 阿隆索 +6.335

44 1. 马萨 1h39:28.877 2. 阿隆索 +6.372

45 1. 马萨 1h41:02.916 2. 阿隆索 +5.944

46 1. 马萨 1h42:36.6 2. 阿隆索 +5.610

47 1. 马萨 1h44:11.359 2. 阿隆索 +4.983

48 1. 马萨 1h45:44.955 2. 阿隆索 +4.732

49 1. 马萨 1h47:18.590 2. 阿隆索 +4.683

50 1. 马萨 1h48:52.259 2. 阿隆索 +4.468

51 1. 马萨 1h50:25.840 2. 阿隆索 +4.846

52 1. 马萨 1h52:00.499 2. 阿隆索 +4.942

第三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圈速对比(阿隆索总体比马萨快)

第N圈 阿隆索 马萨

37 1:37.046 1:33.994

38 1:58.017 1:35.952

39 1:34.174 2:00.112

40 1:34.060 1:34.418

41 1:33.911 1:34.294

42 1:33.564 1:34.356

43 1:33.957 1:33.712

44 1:33.828 1:33.791

45 1:33.611 1:34.039

46 1:33.726 1:34.060

47 1:33.756 1:34.383

48 1:33.345 1:33.596

49 1:33.586 1:33.635

50 1:33.454 1:33.669

51 1:33.959 1:33.581

52 1:34.755 1:34.659

马萨为何在最后阶段被阿隆索火速逆转?

比赛在进行到第52圈时,再次下雨。马萨和阿隆索于同一圈作出进站决定,换上中性胎。从这个时候开始,马萨仅存的优势几乎在瞬间化为乌有。

第四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相对位置统计(马萨很快被阿隆索甩开)

第N圈 位置 车手 总成绩 位置 车手 落后

53 1. 马萨 1h53:48.862 2. 阿隆索 +3.489

54 1. 马萨 1h55:52.502 2. 阿隆索 +1.084

55 1. 马萨 1h57:41.073 2. 阿隆索 +0.116

56 1. 阿隆索 1h59:29.343 2. 马萨 +0.832

57 1. 阿隆索 2h01:14.818 2. 马萨 +2.485

58 1. 阿隆索 2h02:58.946 2. 马萨 +5.194

59 1. 阿隆索 2h04:42.522 2. 马萨 +7.931

60 1. 阿隆索 2h06:26.358 2. 马萨 +8.155

第52圈,两人入PIT的单圈耗时为1:46.910(阿隆索)和1:48.363(马萨),第54圈出场圈,阿隆索2:01.235,马萨2:03.640,仅仅这两圈之后。马萨的优势就只剩下1.084。接着阿隆索只用了不到两圈的时间,就将马萨超越。并很快将差距拉大,到比赛结束,已扩大到8.155秒,这一过程只有5圈。

第四次进站开始至比赛结束,阿隆索与马萨单圈速度统计

第N圈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阿隆索 1:46.910 2:01.235 1:47.603 1:48.154 1:45.475 1:44.128 1:43.576 1:43.836

马萨 1:48.363 2:03.640 1:48.571 1:49.102 1:47.128 1:46.837 1:46.313 1:44.060

F2007的湿地速度为何会突然间变得如此之慢呢?对此,法拉利车队给出的解释是换用中性胎出现振动,而且全队都保持着一致的口径。

“我的比赛非常强大,直至最后一场阵雨。当我换上雨胎之后。我立即感觉到振动,这使得赛车的平衡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马萨在比赛结束后说道。“我们拥有一辆在所有状况下都充满竞争力的赛车,但是最后一场雨剥夺了马萨的冠军,雨胎导致他的赛车剧烈振动”,法拉利赛道运作总监巴迪塞利(Luca Baldisserri)阐述了同样的原因。

对于法拉利的解释,并不能让所有的法拉利车迷满意。要知道在比赛的开始阶段(从第8圈~第12圈),同样是使用的中性胎,为什么当时轮胎就没有出现振动的问题呢?马萨为什么就能挡住阿隆索的进攻呢?本赛季11支车队的轮胎都由普利司通提供,再加上在同一场比赛中,赛车不可能有过大的调整,因此前后性能差异如此之大是很难理解的。在此,能够想到的解释是:要么阿隆索在初段没有打算超越?要么最后阶段的路况不同于初段?如果属于前者,那法拉利为何不曾提到F2007初段使用中性胎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还是想避开马萨不擅雨战这一话题。

北京时间10月22日凌晨,2007赛季F1大奖赛全年比赛在巴西英特拉格斯赛道落下帷幕,莱科宁获得冠军,马萨和阿隆索分列二三位。在车手总积分榜上,莱科宁上演惊天大逆转,以110分积分夺得个人的第一个年度车手冠军。迈凯轮两位车手同积109分,在获得冠军相同的情况下,汉密尔顿以获得第二名次数多从而排名第二,阿隆索获得第三。

在昨天的排位赛中,马萨凭借主场作战的优势获得杆位,汉密尔顿以0.1秒的劣势位居次席,莱科宁和阿隆索分列三四位。

比赛开始后,马萨切线发车挡住了汉密尔顿的赛车线,莱科宁乘机超越了汉密尔顿上升到第二,随后,第四发车的阿隆索也不客气地超越了汉密尔顿,之后汉密尔顿试图重新超越阿隆索未果,冲出了赛道,英国人掉到了第八的位置!但是汉密尔顿很快超越了特鲁利,上升到第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