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运会作文素材
2.花剑的相关新闻
3.德国运动员海德曼资料
奥运会作文素材
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让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强壮的大力士,还深深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深的爱。这位德国大力士在比赛最后阶段上演大逆转,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夺去了施泰纳妻子苏珊的生命,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就成为施泰纳摆脱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径。26岁的施泰纳在夺金后激动地表示,他的亡妻苏珊在比赛中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夺金的勇气。他说:“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马·施泰纳夺得的这枚奥运金牌不仅是德国16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更证明了爱能创造奇迹。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在北京奥运会体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出现了一张并不年轻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坚定与温柔。她就是已经33岁的德国老将奥克萨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许索维蒂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以26岁高龄复出参赛,此次是她第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女子跳马银牌,现场观众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许索维蒂纳的大儿子阿廖沙2002年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许索维蒂纳一家实在难以支付,于是她选择了复出参赛,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许索维蒂纳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奖金的机会,许索维蒂纳每次都会把体操的4个项目全部都报上名。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许索维蒂纳朝全能型发展。“母爱胜于天”,中国这句老话很适合许索维蒂纳,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许索维蒂纳终于松了口气,她表示:“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
2004年,举重选手努尔詹·塔伊兰以总210.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首名赢得奥运金牌的土耳其女运动员。她说:“这是土耳其妇女在奥运比赛中的第一个巨大胜利。我决心将这一胜利献给土耳其民族。”四年后的北京,她抓举开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试举均告失利,最终比赛无成绩。失利后,塔伊兰在下场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铃,令人动容。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对举重项目的热爱却在这一吻中完全倾注了,这是不舍,是留恋,是遗憾。
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他们的队员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合适的队服,而伊拉克的选手则穿着已经起球的旧T恤,但他们仍然在顽强的比赛。 而由于资金匮乏,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因也只能穿着一双有些破损的“二手”跑鞋参加比赛。她的一句话曾让世界潸然泪下,她躲过了两次 枪 击后依然坚持训练,但是此前得知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她一度崩溃了。教练安慰她,4年后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21岁的达娜脱口而出:“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国网友得知这一消息无不为之动容,在开幕式伊拉克代表团入场时,全场中国观众给予了不亚于东道主代表团的礼遇,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他们离开时,中国网友特意将自己准备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伊拉克代表团,伊拉克队员收礼物收到手软。伊拉克队的教练非常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我们在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巴格达,让我们来回报你们。”
马修·埃蒙斯把头深埋在妻子怀里,没有人看到这一刻他是否落泪。从雅典到北京,这一 枪 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在男子10000米项目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内尼萨-贝克勒打破奥运会记录,以27分01秒17夺冠。但是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到北京奥运会冠军,贝克勒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伤痛。2005年,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岁的阿莱姆陪同下进行训练,但她在开始跑步时突然倒地,贝克勒试图向别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带回镇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贝克勒异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参加了世锦赛,并且赢得了冠军。他说:“我不能放弃,跑步是上天赐与我的礼物,是我的天赋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够掌控好。”
8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在比赛中,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除了一名智利选手没能完成比赛之外,纳塔莉在24名运动员中以落后冠军、俄罗斯选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绩排名第16,领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肢去掉,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场胜利。赛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祖国好”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50岁的栾菊杰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冠军。在她之后,中国击剑24年再没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退役20年后,已到半百之龄的栾菊杰复出了,虽然没能像24年前的洛杉矶一样所向披靡,半百老将复出挥剑征战奥运精神足以让世人敬佩,虽然24年后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她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然而,就像她说的,“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百年奥运第一人,17日在水立方中诞生。美国“飞鱼”菲尔普斯在男子四乘一百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上,完美地完成了他的“八金之旅”,其中更在比赛中勇破七项世界纪录和一项奥运会纪录。同时,他还创下了从第一个项目游到最后一个项目的纪录。“唯一”的菲尔普斯,三十六年后刷新了奥运会个人最高纪录,同时也书写了北京奥运会上最动人的。现年二十三岁的他极可能三度出征,挑战伦敦奥运会,下一个目标也许是超越拉提尼娜保持的奥运十八面奖牌纪录。无论将来的奥运征程如何,“神童”已经在北京的“水立方”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路走来所经历训练艰辛此时看来都是值得的,在他举起第八金的那一刻,世界为之感动、欢呼。
自己看看吧://2008.163/special/00742QEF/gandong2008.html
花剑的相关新闻
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凌晨3点25分,在法国巴黎进行的2010世界击剑锦标赛结束了男子花剑团体赛的争夺,雷声领衔的中国队在决赛中以45比43惊险战胜意大利队,历史上首次在世界大赛上赢得男子花剑团体冠军!而在争夺三四名的比赛中,日本队以45比42战胜俄罗斯队获得第三名,俄罗斯队获第四名。
雅典当地时间2004年8月21日,在雅典奥运会击剑男子团体花剑决赛,中国队42比45负于意大利队,继悉尼奥运之后再次获得银牌,意大利夺得金牌。图为意大利队员庆祝夺冠。
另外,在奥运会上命运多舛的中国男子花剑队,终于迎来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在伦敦奥运会男子个人花剑决赛中,中国剑客雷声在11:13落后的不利局势下接连刺中对手四剑,以15:13实现大逆转,将埃及选手阿莱尔丁 阿波尔卡西姆击退,夺得了中国男子花剑的奥运第一金。
中国花剑队曾因王海滨、叶冲、董兆致“三剑客”名噪一时,不过却始终未能在奥运会上夺金。王海滨退役后成为中国男花的主教练,而28岁的雷声是中国花剑队现在涌现的新****。在现有的国际排名中,雷声排名第九,在中国选手中仅次于马剑飞。
在伦敦奥运会上,雷声首轮轮空,第二轮以15:9轻取奥地利选手斯克拉斯。第三轮他遭遇世界排名第十的法国名将辛特,他兵不血刃,以15:6轻取对手。在八强赛中,雷声遭遇到世界排名第二的意大利选手阿斯普罗蒙特,他赢得依然轻松,以15:8胜出。半决赛,另外一名意大利名将巴尔蒂尼也未能阻挡雷声的前进步伐,雷声15:11获胜后闯入决赛。
雷声的决赛对手是排名高他一位的阿波尔卡西姆。雷声身高臂长,对手灵活凶猛。雷声开局较顺,一度以6:2领先,但却被对手追上并以13:11反超,困境中,雷声放手一博,连刺对手4剑,以15:13逆转夺冠。
这也是中国击剑队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三枚金牌。
在三四名的比赛中,韩国选手崔秉哲以15:14险胜巴尔蒂尼,获得铜牌。
德国运动员海德曼资料
布丽塔·海德曼,这个上过《花花公子》杂志封面的德国美女剑客,8月13日晚上,在现场几千名中国观众的欢呼下,以15比11的优势战胜了罗马尼亚队的布伦泽而获得女子重剑个人赛金牌。海德曼十年磨一剑,终于在北京奥运会圆了金牌梦。
“养父”赠中文名“小月”
海德曼与中国结缘要追溯到她14岁那年暑,她与弟弟一起随父母游览香港、深圳和桂林等地,中国秀美的山水、好客的民众以及美味的中餐,让她和弟弟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海德曼和弟弟立即找到一所中文学校,开始学习汉语。一年后,海德曼得到了一次做交换生的机会,当别的同学在申请表上填上“美国”或“英国”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北京。
1999年,在德国上高中的海德曼作为交换生来到北京25中进行了几个月的中文学习。那时候她被安排住在一个普通的北京老百姓家里,家里的主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她的“养父”。父女俩相处得非常融洽,并结下深厚的感情。“养父”还为海德曼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小月(音译,德国媒体将其翻译成“小的月亮”)。这个名字不仅美丽,而且寓意深刻,只不过当时没人意识到罢了,现在终于凸显。8月13日晚上10点钟左右,当“一轮小月亮慢慢升上北京的夜空之际”(《报》语),“小月”为德国代表团夺得了第六块金牌。
为避免轰动不说汉语
在1999年的交流学习之后,海德曼先后又来了中国近20次。中国给她留下的回忆实在是美好,以至于她把北京当成了第二故乡。她甚至选择在中国和中国运动员们一起训练,尽管中国在击剑方面并非世界强国。
奥运会最后的决赛,海德曼战胜的对手是罗马尼亚人,但如果让她自己选择的话,海德曼宁愿和中国运动员李娜进行最后的决赛。在之前的半决赛中,海德曼曾以15比10战胜了李娜。“我不是针对罗马尼亚,但如果我能和李娜进行最后的决赛,那会更加完美。当然,如果这样的话,我希望最后的冠军还是我。”足见海德曼对中国的感情之深。以在中国的名气而言,海德曼无法同波尔相比,她的名气甚至远远低于诺维茨基。但以对中国的了解而言,海德曼远远超过二人。首先,海德曼能够说流利的汉语。为了避免引起轰动,海德曼在奥运村里几乎不说汉语,除了有时候找服务员要点必需品。其次,海德曼在科隆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中国历史、法律、经济学。“她是绝对的中国通。”《报》如此形容海德曼。
可在四种语言间“切换”
算上英语、法语、中文,和自己的母语德语,海德曼可以在四种语言间随意“切换”。正如她在语言方面的天赋,海德曼在运动领域也有着惊人的领悟能力。身高1.80米的海德曼投身剑坛之前,曾是不错的田径和游泳运动员。1995年,海德曼开始改练花剑,并很快在德国拿到了第一次全国冠军。两年后,已有5个全国冠军在手的海德曼又将目标对准了女子重剑,从此后,世界剑坛多了一位名将。当然,耐不住寂寞的海德曼还在2000年参加了一次现代五项比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和队友赢得女子重剑团体银牌后,海德曼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北京梦,她甚至无数次设想,自己带着队友在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间穿梭的得意模样。但不巧的是,北京奥运会上不设女子重剑团体项目,海德曼要想以运动员的身份出现在“第二故乡”,她必须在2007年圣彼得堡世锦赛上取得好成绩。
出征圣彼得堡前,海德曼对德国记者开玩笑说:“哪怕当志愿者,我也要去北京。大学学了五年的中文,如果不能参加奥运会就太可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世锦赛上,海德曼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在决赛中击败中国名将李娜,在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同时,也提前赢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对汉语如此狂热的海德曼,兴趣当然不会局限在中国的历史和美食上。遇到年龄相仿的中国人,海德曼甚至还能和他们谈论正在中国炒得沸沸扬扬的“80后问题”呢。
惊艳上《花花公子》杂志
击剑美女海德曼在德国家喻户晓,这不仅因为她在女子重剑赛场屡屡收获荣誉,更因她在雅典奥运会之前的风波。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海德曼和两位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范内·林妮(Fanny Rinne)、女子排球运动员凯茜·拉祖维特(Kathy Radzuweit)共同为著名的《花花公子》杂志拍。用她们的话说,她们之所以出镜,不仅是为了向支持者们展示她们在运动上的辉煌成就,同时还有她们完美的胴体。而在那届奥运会上,海德曼与两名队友共同夺得重剑团体赛银牌。
德国之声等媒体评价布里塔·海德曼漂亮、聪明而又出色。漂亮——以至于脱下衣服拍能上《花花公子》杂志;聪明——以至于熟练掌握中文,流利得让人感觉不知所措;出色——以至于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手到擒来。
与李娜是朋友也是对手
1995年迷上击剑时,海德曼又来到了中国进行训练。自从那时起,她认识了中国女剑客李娜,并成为知心朋友。尽管她击剑起步比较晚,但是在与李娜一起训练的时候,她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后来的交往中,作为好朋友,李娜常请来中国的海德曼吃中国美食,可是在赛场上,她们该亮剑时还是要亮剑。去年7月的世界击剑锦标赛上,海德曼击败了李娜成为世界重剑第一人。在北京奥运会的半决赛里,海德曼再次力克李娜闯过最艰难的一关,最后赢得她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她的对手布伦泽说:“和她比赛感觉压力很大,她的风格非常男子化。”
有记者问海德曼北京奥运会半决赛时,跟李娜比赛的第一节,双方都不想出剑,因此裁判向她们出示了两张黄牌,一对场下好朋友,难道当时都不想赢下对方?海德曼说:“不会,谁都想战胜对手。我们在场下是朋友,在场上则是对手。这是体育,是夺牌,我为之奋斗了整整四年。比赛是第一位的。之所以没有进攻出剑,那只是一种战术。大家都在等待机会。”海德曼说一旦上赛场,只有拼力亮剑才是对对方的尊重,即使是朋友也不可能谁让着谁。她分析自己能在李娜一度领先前提下反超并赢得那场比赛,她觉得是因为李娜压力比她大。
赛后她和李娜一直没有见过面。如果见面,海德曼最想跟李娜说,她是个很棒的运动员,以她的实力完全应该站在领奖台上。“我希望她不要悲伤,永远不要放弃。”
弟弟为看姐比赛来京做志愿者
比赛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海德曼还沉浸在奇迹般的喜悦中无法自拔。走下赛场,海德曼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自己的男友和弟弟。在她的坚持下,男友留在了德国国内,“因为他来北京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弟弟则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奥运村的德国驻地为德国代表团服务:“他给我带来了运气。”
决赛结束时,海德曼的弟弟冲过保安向姐姐扑去,那一刻海德曼非常激动,教练和弟弟都跑了过来,这种时刻是终身难忘的。“弟弟是我的第一剑迷,他不顾保安的阻拦冲进来,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个时候,我当然要让我的弟弟分享我的快乐。”
受姐姐的影响,海德曼的弟弟大学所学的专业也是中文,并在上海实习后实现了留在中国工作的梦想。海德曼夺冠后,央视《荣誉殿堂》节目邀请她到节目现场接受访,海德曼担心因为紧张中文说得不好,特意把也会中文的弟弟带上了节目。她说,有弟弟在,她能放松一点。
读《孙子兵法》从中领悟剑法
虽然能说很好的中文,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请求海德曼用中文回答问题,海德曼还是拒绝了。海德曼觉得那个时候自己心里还处于兴奋的状态,脑子也转不过来,所以让她用中文回答有点难。不过她还是说了几句,最后她说的一句是“感谢北京,感谢中国!”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海德曼介绍她读过一点《孙子兵法》,觉得《孙子兵法》很有意思,对她练剑有一定影响。她说:“有些东西可能是相通的,比如取什么样的策略以及剑法……”
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海德曼很喜欢北京的胡同,喜欢去咖啡吧、迪吧等。当然,除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美味的中餐也是海德曼乐此不疲来中国的重要原因,她最爱吃的是京酱肉丝和炸酱面。接受中国记者访时,海德曼甚至还会得意洋洋地用中文说出几句:“北京后海你去过吗?我还去过景山,站在上面可以看见紫禁城。”
海德曼说,奥运金牌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有机会,她会尝试在中国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做点事情,但这还得由她的经纪人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