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vs哥伦比亚笔者推荐-波兰vs哥伦比亚人数

tamoadmin

1.今晚世界杯有什么比赛

2.昨天世界杯比赛结果

3.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相比哪个影响较大?

今晚世界杯有什么比赛

波兰vs哥伦比亚笔者推荐-波兰vs哥伦比亚人数

今天是7月2号,今天的比赛已经进行了一场:

北京时间02:00 1/8决赛? 克罗地亚 VS 丹麦,克罗地亚4比3战胜丹麦。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进行了一场焦点大战,两支来自欧洲的球队克罗地亚与丹麦狭路相逢。上半场比赛,约根森乱中捅射入网,曼朱基奇禁区内劲射扳平。下半场比赛双方互无建树,常规90分钟比赛结束,两队打成1-1平,比赛进入加时赛。比赛进入点球大战。点球大战丹麦3次失点,克罗地亚总4-3晋级8强。

今天晚上十点整还有一场比赛即将打响~

北京时间22:00 1/8决赛 巴西 VS 墨西哥

北京时间7月3日晚22时(俄罗斯当地时间7月2日晚18时),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巴西在萨马拉竞技场对阵墨西哥。此役桑巴军团望延续世界杯对阵中美霸主的不败金身,让墨西哥连续7届世界杯淘汰赛一轮游。与此同时,巴西队内头号球星内马尔能否及时找回进球感觉,能否时隔5年之后再次打破墨西哥队的大门?与此同时,热苏斯与小豌豆这两位队中的王牌射手之间的直接对话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这将是两队历史第41次交锋,此前40次较量,巴西队占据明显优势,23胜7平10负。两队此前在世界杯赛场4次交锋,巴西队3胜1平保持不败,进11球且1球不失。上届本土世界杯小组赛,巴西与墨西哥踢成0比0平局.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世界杯的比赛时间,可以点击进入这个链接,里面有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全部的赛程安排。

网页链接

昨天世界杯比赛结果

昨天是7月1日,在当天有两场1/8决赛,分别是2点乌拉圭VS葡萄牙,22点的西班牙VS俄罗斯;在今天(7月2日)的凌晨2点,还有一场1/8的决赛,比赛队伍为克罗地亚VS丹麦

于7月1日凌晨2点打响的乌拉圭VS葡萄牙,他们的为2-1,乌拉圭队获胜。

第2分钟,若昂-马里奥左路传中,贝尔纳多-席尔瓦后点头球攻门出了底线。

第5分钟,贝尔纳多-席尔瓦横敲弧顶前,C罗迎球直接远射攻门被穆斯莱拉没收。

第7分钟,卡瓦尼将球斜传转移到左路,苏亚雷斯拿球晃开里卡多-佩雷拉后传中送到禁区,卡瓦尼冲到禁区内接应,后点头球破门,乌拉圭1-0领先。

第11分钟,葡萄牙战术角球开出来,贝尔纳多-席尔瓦边路起球传中,丰特后点头球攻门偏出球门远端。

第12分钟,C罗禁区前沿抽射攻门被托雷拉封堵。

第16分钟,格德斯和威廉-卡瓦略禁区外连续起脚都被封堵。

第22分钟,苏亚雷斯主罚前场任意球,低射攻门被帕特里西奥扑出。

第31分钟,本坦库尔从身后放倒了格德斯,给了葡萄牙一个位置不错的任意球。C罗主罚任意球直接攻门,皮球打在了人墙上,被南德斯倒勾解围出禁区。

第38分钟,里卡多右路传中,格德斯头球攻门,穆斯莱拉将球得到。

第42分钟,南德斯似传似射的一脚将球送向球门,皮球直接出了底线。补时阶段,卡瓦尼球门左侧小角度抽射攻门打在边网上。上半场比赛结束时,乌拉圭暂时1-0领先葡萄牙。

下半场比赛两队易边再战。

第51分钟,贝尔纳多-席尔瓦角球传中被戈丁解围,格雷罗拿球稍作调整后射门打高。

第55分钟,贝尔纳多-席尔瓦右路横传,若昂-马里奥后脚跟摆渡被防守球员挡了一下,C罗回敲禁区前沿,阿德里安-席尔瓦铲射攻门被挡出底线;葡萄牙战术角球开出来,格雷罗传中,佩佩头球破门将扳平,1-1。

第61分钟,穆斯莱拉后场长传,本坦库尔中路带球推进后分到左侧,接应的卡瓦尼兜射破门,乌拉圭2-1再次领先。

第70分钟,格雷罗传中,穆斯莱拉出击出现脱手,贝尔纳多-席尔瓦断球后起脚攻门打高。

第71分钟,卡瓦尼受伤主动示意换人,C罗将他搀扶到场边。

第72分钟,若昂-马里奥分球,C罗横带调整后起脚抽射攻门被封堵。

第77分钟,格雷罗禁区外远射攻门高出横梁。

第78分钟,威廉直塞,C罗稍作调整后远射攻门被封堵。

第82分钟,戈丁传球到禁区前沿,斯图亚尼头球摆渡被佩佩破坏。

第85分钟,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禁区外起脚劲射攻门,被穆斯莱拉没收。

第90分钟,C罗禁区外内切后抽射攻门直接偏出底线。

补时第3分钟,夸雷斯马摔倒被判为摔,C罗不满裁判判罚领到了一张黄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葡萄牙能够奇迹扳平并取胜晋级4强的话,C罗也将停赛无法出场。补时最后1分钟,夸雷斯马小角度抽射攻门被扑出底线。最终乌拉圭2-1战胜葡萄牙。

当天22点的西班牙VS俄罗斯,他们的是4-5,俄罗斯队获胜。

第12分钟,日尔科夫上抢踹翻纳乔犯规,阿森西奥任意球开到禁区,伊格纳舍维奇远点扑倒拉莫斯,但皮球打中他的后脚跟弹进自家大门,1-0!西班牙取得梦幻开局。

第14分钟,库兹亚耶夫分球,佐布宁禁区前右脚尝试远射将球打高。领先的西班牙不断通过倒脚控制节奏,俄罗斯很难从西班牙人脚下断球。

第36分钟,久巴头球摆渡,佐布宁分球,戈洛文禁区边缘闪出空当右脚弧线球打远角,皮球只是稍稍偏出!

第41分钟,萨梅多夫右侧角球开出,久巴头球攻门,皮球打中皮克手臂,主裁判库伊佩尔斯判罚点球并出示黄牌警告,久巴主罚点球命中,1-1!

第45分钟,科斯塔分球,伊斯科带球内切禁区边缘右脚劲射被挡出。随后纳乔直塞右肋空当,科斯塔小角度倒地攻门被阿金费耶夫封出。一分钟后伊斯科传中,科斯塔抢点甩头攻门没有顶上力量,阿金费耶夫将球没收。

第47分钟,阿森西奥插入禁区传中,阿尔巴跟进撞射没能借上力,阿金费耶夫倒地将球扑住。第60分钟,纳乔右路搓传禁区,大卫-席尔瓦头球蹭出底线。

第85分钟,伊涅斯塔弧顶处大力凌空抽射,阿金费耶夫倒地将球扑出,随后阿斯帕斯插上小角度攻门又被阿金费耶夫化解。

第90分钟,伊斯科开出左侧角球,拉莫斯中路甩头攻门将球顶高。第83分钟,库德里亚绍夫前场断球,斯莫洛夫禁区左侧右脚弧线球打远角稍稍偏出。

第100分钟,阿斯帕斯传球,阿森西奥禁区前左脚尝试一脚远射,这球打的比较正,阿金费耶夫将球得到。第105分钟,科克任意球开到禁区,皮克甩头攻门被阿金费耶夫得到。

第109分钟,罗德里戈右路带球杀入禁区闪开伊格纳舍维奇的攻门被阿金费耶夫挡出,卡瓦哈尔门前补射又被后卫封出。

第114分钟,科克任意球旋入禁区,伊格纳舍维奇疑似抱摔放倒皮克,西班牙球员集体向库伊佩尔斯抗议,但经过VAR助理裁判提示,库伊佩尔斯并没有做出表示。

于7月2日凌晨2点打响的克罗地亚VS丹麦,他们的为4-3,克罗地亚队获胜。

第1分钟,克努德森手榴弹丢到门前,门前约根森,乱中捅射,皮球击中立柱后进入球网,丹麦1-0克罗地亚。

第4分钟,雷比奇摆脱后一记分球,分给禁区内右侧插上的拉基蒂奇,拉基蒂奇分到门前左侧,丹麦球员解围,但是没有踢远,反而踢到了曼朱脚下,曼朱一脚抽射,为克罗地亚扳平1-1丹麦。

第11分钟,克罗地亚获得禁区线上的直接任意球机会,佩里西奇主罚,皮球打在对方球员身上出了底线,莫德里奇主罚右侧的角球,未能造成威胁。

第14分钟,莫德里奇杀入禁区内右侧强行传中,被对方后卫封堵出右侧边线,经过一系列的传递,克罗地亚右边路传中,被对方后卫顶出禁区。

第19分钟,佩里西奇在禁区左侧内切后的打门被封堵,随后克罗地亚左边路传中,曼朱基奇在禁区内倒地,他示意对方球员拉衣服犯规,拒绝判罚点球。

第22分钟,佩里西奇在前场左侧的传中,被丹麦后卫解围出禁区。

第23分钟,埃里克森在禁区弧顶附近的远射,打在克罗地亚球员身上出了底线,丹麦获得左侧角球,战术角球发出,未能造成威胁。

第27分钟,布莱斯韦特在禁区内得到埃里克森的直传球后打门,被苏巴西奇封堵,丹麦失去一次得分良机。

第29分钟,拉基蒂奇在禁区前偏左侧的一脚远射被挡出,随后克罗地亚球员禁区左侧底线附近再次射门,被舒梅切尔挡出,随后佩里西奇在禁区内左侧劲射高出横梁。

第31分钟,丹麦获得右侧角球,埃里克森主罚,被克罗地亚球员解围出禁区。

第33分钟,克罗地亚三号后卫斯特里尼奇在带球杀入对方禁区,拉人犯规。

第38分钟,克罗地亚获得左侧任意球机会,莫德里奇主罚,任意球送到禁区中路,洛夫伦的头球攻门偏出右侧立柱。

第42分钟,埃里克森在禁区前偏右侧的一脚传球,飞出横梁。

第44分钟,拉基蒂奇在禁区内左侧的前插,得到队友的传中球后一脚劲射,皮球偏出左侧立柱。

第45分钟,曼朱基奇在中场附近与对方争抢皮球被踢到脚踝,倒地接受治疗。

下半场比赛,双方易边再战。丹麦开场就进行了人员调整,克里斯縢森下,索内上。

第49分钟,克罗地亚右边路传中,中路包抄的曼朱基奇没有得到皮球。

第51分钟,丹麦球员左侧强行传中,苏巴西奇在门前高高跳起,将皮球没收。

第56分钟,波尔森在右边路的传中,被克罗地亚后卫解围,布莱斯韦特插入禁区内后得球一脚劲射,高出横梁。

第59分钟,佩里西奇在禁区左侧的传中,力量较大,直接飞出了右侧底线。

第63分钟,德莱尼在中场带球一路杀到禁区内左侧,一脚倒三角回传,队友的推射出了左侧底线。

第64分钟,佩里西奇为克罗地亚赢得一次左侧角球机会,莫德里奇送到前点,被丹麦后卫解围出禁区。

第66分钟,丹麦换人,科内柳斯下,9号球员N-约根森上。

第71分钟,克罗地亚进行换人,布罗佐维奇下,科瓦契奇上。

第72分钟,波尔森在禁区右侧得球后过人杀入禁区,倒三角传中到中路,约根森得球后转身打门,角度太正,被对方门将没收。

第74分钟,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禁区外的远射,偏出左侧立柱。

第77分钟,莫德里奇在禁区外的远射,偏出左侧立柱。

第78分钟,雷比奇在前场右侧拿球后内切,在禁区前附近的一脚远射,角度太正,被对方门将扑在身下。

第80分钟,斯特里尼奇插上助攻,一次冲刺后有些抽筋,比赛暂停,克罗地亚球员也进行了人员调整,斯特里尼奇下,皮瓦里奇上。

第83分钟,科瓦契奇在一次拼抢中倒地,肩部关节有些扭伤,下场接受治疗。

第84分钟,皮瓦里奇在禁区左侧的45度传中,佩里西奇在禁区内左侧前点甩头攻门,皮球高出横梁。

第85分钟,弗尔萨利科在禁区右侧的低平球传中,被丹麦后卫踢出边线。

第86分钟,雷比奇在禁区右侧连续晃动后杀入禁区,一脚传中被解围,皮瓦里奇的爆射打在对方球员身上出了底线。

第90+2分钟,拉基蒂奇在禁区外的远射,皮球偏出左侧立柱。

常规比赛时间结束,两队踢成1-1平。

比赛进入到加时赛。第91分钟,丹麦左边路传中,波尔森在禁区内右侧的头球摆渡到中路,没有造成威胁。

第95分钟,克努森在禁区内左侧得球后底线附近传中,被挡出边线,丹麦获得左侧角球机会,埃里克森主罚,未能造成威胁。

第分钟,克罗地亚换人,克拉马里奇上,佩里西奇下。

第98分钟,丹麦换人,德莱尼下,克隆德利上。

第104分钟,莫德里奇长传送入禁区,队友插上后传中被舒梅切尔打出底线。

第105分钟,克罗地亚获得左侧角球机会,莫德里奇主罚,角球开前点,被丹麦后卫顶出左侧边线。

加时赛下半场,第106分钟,丹麦换人,西斯托上,布莱斯韦特下。

第108分钟,西斯托在禁区内左侧的转身打门,皮球偏出。

第108分钟,克罗地亚换人调整,曼朱基奇下,巴代利上。

第112分钟,克努森投掷右侧边线球,N-约根森的一脚抽射偏出左侧立柱。

第114分钟,莫德里奇中圈前沿送出的直塞球,雷比奇形成单刀机会,直接面对小舒梅切尔,雷比奇身后追防上来的约根森直接将雷比奇放倒在禁区,主裁判罚点球,莫德里奇主罚点球,打右侧,舒梅切尔将球扑住。

两队120分钟内打成1-1平,克罗地亚与丹麦进入点球大战。最终4-3,克罗地亚获胜。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相比哪个影响较大?

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时而交锋,时而合作,亦敌亦友,相互成就。这两个学派在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政策以及经济学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强烈的分歧。有时,两个学派的学者对于他们都喜欢的经济学家的看法也不能达成一致。尽管存在着诸多分歧,两个学派在发展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学,在思想斗争的严峻时期反击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等方面,都起到了成功的作用。同时,两大学派的经济学家都凭借着自己的研究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芝加哥学派:

1933年,帕克从中国返回芝加哥不久就退休了。帕克的退休不仅是其个人学术生涯的结束,也开始预示着芝加哥学派的衰落。这种衰落及其后的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是托马斯·库恩所说的科学革命或理论范式(paradigm)的转换在社会学中的经典个案。

有关芝加哥学派衰落原因的分析可以成为“社会学的社会学”(SociologyofSociology)的研究主题,因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决定社会学这样一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社会与制度背景。应该说,导致1935年后芝加哥学派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美国整个社会背景的变化,在经历了最初的工业化浪潮之后,美国的移民潮已经回落,包括芝加哥在内的城市生活已经多少变得井然有序,人的边际性也开始减少;包括社会学力量在其他学校的崛起,比如,由索罗金创办的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在战后因帕森斯在理论方面的建树和塞谬尔·斯托弗在方法上的贡献而异军突起,而社会理论家默顿和定量化大师拉扎斯费尔德在哥伦比亚大学也结成了与哈佛相似的这种具有挑战力的学术犄角;也包括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本身的问题,在老一辈社会学家相继退出之后,从30年代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起,其学生不断流向其他学校(斯托弗就是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博士),教师关系紧张,连续两次系主任之争(1951和1956)使得已经成为中坚力量的布鲁默、里斯曼、沃纳和休斯陆续离去;还包括美国社会学已经从齐美尔的人道主义和解释性传统,转向高度定量化和统计性的,另外美国社会学家对芝加哥社会学家普遍怀有的社会心理学的兴趣也开始下降;最后,造成芝加哥社会学衰落的直接原因是1935年职业社会学家的反叛,包括帕森斯在内的东部几个常春藤联盟大学中的社会学才俊,组成了一个在思想上脱离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社会学传统,在制度上则脱离了芝加哥的组织约束的青年社会学家团体,其反叛的标志是创立了另一本杂志《美国社会学评论》(ASR)。新的强势集团在东部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浮现,结束了芝加哥社会学家对《美国社会学杂志》(AJS)和美国社会学会长达数十年的统治。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芝加哥社会学派对这一学科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这种贡献首先体现在它为社会学这门在欧洲孕育多年的学科奠定了最初的学科化和制度化基础。

尽管早在1839年,法国人孔德就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并为创建一门实证化的社会科学提出了完整的构想。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包括马克思、迪尔凯姆、藤尼斯、韦伯和齐美尔在内的众多欧洲思想家都为这一学科的建立做了完整的铺垫。但是,因为知识背景、学科制度、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在欧洲一直没有在大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仅欧洲社会根深蒂固的古典哲学和人文传统在相当的程度上成了经验品质鲜明的社会学生长的知识藩篱,而且欧洲的学术体制也没有给社会学留出多少发展和生存的余地与空间,这从上述名闻遐迩的经典大师的个人遭遇中可见一斑,他们在生前几乎没有任何人获得过社会学教授的学衔(即使是的迪尔凯姆也只获得了半个社会学教授的学衔,他的另半个学衔是教育学教授),大多数欧洲社会学家基本上是在合法的学科体制之外从事自己的研究和教学。

芝加哥社会学系的成立和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出现,改变了上述欧洲社会学的窘迫。因为美国社会在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所经历的快速的都市化、工业化,以及与此相伴日益增多的移民、城市和劳工问题,出现了强有力的并有着广泛群体基础的社会改革运动,这一改革运动对高等教育构成了高度的需求;而1876年肇始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美国高等教育革命,在提高学术质量的同时,又使美国大学在规模和数量上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扩张,这种扩张为包括社会学在内的许多新兴学科进入大学提供了可能。不过,尽管美国的许多大学,如哥伦比亚、堪萨斯、密执安、耶鲁、布朗,在19世纪末期也为社会学进入美国作出了诸多贡献,但从学科的意义上说没有一所大学的贡献能和芝加哥媲美。芝加哥创建了第一个社会学系、第一本社会学杂志、第一个社会学学会……这些第一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们为社会学找到了真正的安身立命的场所。其意义绝对不亚于孔德为这门学科赋予了一个崭新的名称。

芝加哥社会学的第二个贡献,是真正开始赋予社会学以经验和实践的品质。这种倾向改变了原先欧洲社会学的思辨和理论偏爱,使得孔德的设想真正成为一种现实的实践。其实,这一品质的具备和我们前面述及的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情景密切相连,决定了社会学和其他许多新兴的社会科学一样,是因其政治和实践主题获得其学术家园的,这种情形和欧洲完全两样。以托马斯和帕克为例,前者的《欧洲和波兰的美国农民》称得上是“美国经验社会学第一部伟大的经典型著作”,是“反对扶手椅中的社会学的里程碑式的范例”;而帕克社会学的经验品质不仅体现在他对黑人与芝加哥社区的研究之中,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研究领域的确定之中:他的7-8位学生曾获得过洛克菲勒地方社区奖学金,而他们的研究对象无一例外是芝加哥这个飞速发展的工业城市。

像芝加哥学派的贡献一样,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个局限是由第一代美国社会学家的先天不足决定的。换言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尽管同欧洲同行相比,包括斯莫尔、帕克在内的芝加哥学人地获得了社会学教授的学衔,但他们和同期的美国其他社会学教授一样,几乎没有人接受过正统的社会学训练:斯莫尔先前是教授神学的,而他的博士学位则是经济学;法里斯先是传教士,后来受的是心理学训练;帕克本人则是哲学家和新闻记者……与其说这些芝加哥的先驱们是社会学家,不如说他们首先是有着强烈正义感的社会改革家。而这一先天的不足几乎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芝加哥社会学后来为更为学科化的哈佛和哥伦比亚社会学取代的命运。

第二个局限似乎是由第一个局限决定的。正是因为芝加哥社会学家的非学科化特征,导致了他们在理论和方法两方面的不足。在理论方面,尽管芝加哥社会学派中也有像乔治·米德这样的圈外人物,但因为我们前述的美国社会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决定了以芝加哥为代表的“美国的社会学十分突出地关注‘社会问题’,而不是发展和验证解释性理论”。像斯莫尔和帕克这样的芝加哥社会学家即使对理论有兴趣,其兴趣也不过集中在齐美尔那样的不甚严谨的体系上。可以想象,在1937年后由帕森斯发起的理论攻势面前,芝加哥学派自然会不堪一击。除了理论的问题以外,芝加哥学派在研究方法及方法论上的缺陷也是无法掩饰的。不仅芝加哥社会学对定量研究方法一直有着天然的排斥,而且定性的人种学方法在早期也是非常粗鄙的,有些甚至和单纯的社会报道没有什么区别。尽管1927年后,信奉“科学社会学”的威廉姆·奥格本来到芝加哥之后,这种倾向有了某种改观,并且培养出了像斯托夫这样的对统计技术几近痴迷的学生,但定量与定性方法间的水火不容也发展到了极端。“在研讨会和午餐会上,统计学和个案研究方法之间也常常会展开争论”。这样一种格局自然后来无法抵御来自哈佛和哥伦比亚的挑战,在那里,帕森斯和斯托夫、默顿和拉扎斯费尔德这种理论VS.方法的学术犄角确实一时无坚不摧。

最后一个局限可能与芝加哥学派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有关。由于在20世纪30年代前芝加哥在美国社会学界独一无二的地位,它不仅向美国各大学的社会学系贡献了诸多师资,其自己留用的新的教职人员也常常是自己系里培养的博士。虽然教师学术背景的同质性对学派的维持是有益的,但是多样性的缺乏和综合活力的丧失却是它必须付出的代价。另外,由于不断从自己系里留新的教员,而每一个教员又与系里的某个或某几个教授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于是加深了教师之间的不和。这样,如希布塔尼所言,某种由人员继任问题所带来的组织上的枯竭加速了芝加哥显赫地位的终结。

应交代的是,芝加哥学派自1930年代中期衰落后,并未立即土崩瓦解。事实上,1940年代后,在从米德的思想中发展出的“符号互动论”的旗帜下,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还聚集了一批享誉战后社会学界的大师,如布鲁默、埃弗里特·休斯、霍华德·贝克尔、欧文·戈夫曼和大卫·里斯曼等,他们在战后的近20年间继续撑起了芝加哥的旗帜,并因此被人称为“第二个芝加哥学派”。只是因为包括哈佛、哥伦比亚在内的社会学此刻正君临天下,原芝加哥一统江山的局面已经风光不再。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流派之一,名为奥地利学派是因为他的代表性人物大多原籍奥地利,故而得名。事实上他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从发展阶段看,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欧根·鲍姆·庞巴维克和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其中门格尔是公认的奥地利学派的开创者,此时奥地利学派的影响主要限于奥地利及德国等地;第二期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代表人物有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约瑟夫·熊彼特,这一时期奥地利学派的影响扩展至英美等国;第三期为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奥地利学派真正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学流派,其影响也超出了经济学范畴,对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法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代表人物有穆雷·罗斯巴德、伊斯雷尔·柯兹纳、路德维希·拉赫曼、格瑞德·奥德里斯科等。

所以我觉得就现在而讲奥地利学派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