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为什么擂台战绩非常一般?
2.太极拳师是因为没有无擂台经验才导致溃败的吗?
3.太极宗师20秒被KO,作为传统武术的太极还可以对抗自由搏击吗
4.中国传统武术为何在现代搏击面前不堪一击?
5.太极能否实战?一位传统太极拳家的现代搏击之路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为什么擂台战绩非常一般?
太极拳是我国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武术,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和大多数的无数不同,其一招一式和其他的武术派别都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现如今,练习太极拳的人群大多数都是以老年人为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修身养性,通过不断的练习太极拳来锻炼自己。事实上,太极拳的内涵是很广的,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一起三两拨千金的巧妙之处来战胜对手。但是,有这样的优点就会有相对应的缺点,在擂台的比武上,太极拳的战绩却是非常的一般,甚至是非常的低的。通常情况下,太极拳都不是用来打斗的,而是用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身养性的境界的。
? 在擂台之上,比武的时候要就是快准狠。擂台之上的人比武要的是用最快的时间来结束战斗,所以一招一式都是非常的快的,并且所运用的力道也是非常的大的。但是太极拳却恰恰相反,太极拳的相互切磋的过程是非常的慢的,讲究的是稳准狠。但是这样的武术宗旨却在擂台的比武之上给了对手可乘之机,会很容易就把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暴露给对方。太极拳是以柔克刚的,以弱胜强的,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太极拳是无法取胜的。因为擂台的比武和正规的太极拳比武是不同的,擂台的比武是最忌讳用的时间长的。
? 所以说,太极拳纵使其精妙之处无与伦比,但是却无法在擂台之上取得一个良好的战绩。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都有着其无法言说的精妙之处,其所对战之中运用的每一个招式都会让对手无法招架,但是,这是在擂台的比武之中无法发挥出来的。
太极拳师是因为没有无擂台经验才导致溃败的吗?
近日,一段四川某武馆内的打斗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对决的双方一个穿着太极拳的传统服装,一方穿着散打的短袖短裤。
但是比赛才刚开始20秒钟,使用太极拳的一方就被打倒在地。
虽然这是一场以个人名义进行的约战,但是对决双方实力的悬殊,却引发社交媒体上对传统武术的质疑。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太极恰恰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未来最有可能跻身世界格斗舞台的项目。
不过,多家媒体在报道这场对决时,也有意无意用“太极宗师”称呼魏雷,将“搏击对阵太极”作为关键词,引起网民误解,有关“太极无用”的说法也在网络上甚嚣尘上。
在北京体育大学散打教研室主任李印东看来,没有擂台经验导致魏雷的溃败。“(魏雷)肯定代表不了太极的水平,这样比有过散打经历的和没有任何经历的去打比赛不在一个层次上。很多练太极的确实没有擂台经验,功力自己练的感觉不错、跟自己的学生比划感觉也不错,但面临实战时缺少很多经验”。
李印东指出,人为割裂开太极招数与实战对决,是对太极的误解。本身是对这个项目、对整个武术乃至对抗的无知。
传统武术如果训练好了,又有格斗实战的平台就不一样了,如虎添翼。
太极拳与竞技体育并没有天然隔阂,而将太极拳与竞技体育相结合,在竞技领域将太极拳传承发扬,正是他们的目标。
太极未来可能是传统武术中间最优秀的、能和其他任何格斗项目进行格斗的好东西,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才是未来武术发展的目标,会成为世界格斗的趋势,我们现在也在试点,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之间架起桥梁,形成能代表中国武术发展方向的格斗形式。
太极宗师20秒被KO,作为传统武术的太极还可以对抗自由搏击吗
传统武术不堪一击?还有救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国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改变武术比赛的模式,以商业化的手段去运行,中国武术完全有机会复兴的。现在,已经有很多民间传统武术家,都已经在培养自己的实战队伍了但是,他们所能够参与的赛事,还是以K-1规则为蓝本的自由搏击比赛,如何能够在既定规则下打出传统武术的技法,传统武术融合现代格斗技术的特殊体系是否真的有效率,还有待检验。
中国传统武术为何在现代搏击面前不堪一击?
中国传统武术在现代搏击面前不堪一击,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武术其实是更注重以柔克刚。而且他的竞技性不是很强,因此现在搏击这种竞技性太强的武术面前就无法抵抗。
现代搏击和中国传统武术在体育界来说,本身就不是同一种类型的运动,现在搏击更多的是讲究和对手进行击打,攻击,从而取得胜利的一种存在,但是中国传统武术不仅仅是具有极大的功能,还有修身养性的功能,两者在现代演化过程中逐渐变成了适合自己方式的存在。而中国传统武术由于已经不是非常正统的攻击性的武术,因此和现代搏击的威力相比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毕竟现在搏击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竞争型运动。再加上由于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元素非常多,其中有一项就是以柔克刚,中国传统武术不一定是像武侠中写的这么的强势,更多时候它讲究的是一种在招数上的多变性,但是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威力猛。相比起现代搏击那种非常强大的攻击,中国传统武术更多的讲究以柔克刚,想用招式多变来迎接同样多变的对手。因此,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根本都不算是一个类型的击打类运动,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真的要打起来的话,肯定是更加讲究快准狠的现代搏击会更胜一筹。不过无论是中国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其实都是非常具有武术精神的,同样都是非常厉害的一种,不能根据两者攻击的威力就分出孰优孰劣,这是非常幼稚的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吸取两种武术精神的优势,不断的增强自已的武术能力。只有这样才是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扬光大。
太极能否实战?一位传统太极拳家的现代搏击之路
我是1966年生人,1989年开始跟从乐陶先生练太极拳的。乐陶先生是著名太极拳家乐幻智之子。乐传太极拳内容丰富,横跨武、儒、道、密、禅,将太极拳作为文化载体与修炼手段。
乐传太极拳从董英杰先生那里继承了武功部分,其中有重拳发力法,不讲松软,只讲松而有力,不是练松然后有力,而是用“松”产生大力量,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董先生曾说:“我们这个拳,力量最大,速度最快。”
在此基础上,我们用二十四时桩法立鼎生火(炼精化气),用杨式太极拳修炼奇经八脉(练气化神),用李传(武式)太极拳修炼念气入中脉(炼神还虚)。其中奇经八脉修炼可以用作武功的内功。
大约是练太极的第三年,乐陶先生就对我说:不能打架去了,人都不结实,一打就会死。于是我知道我的重拳已经练出点眉目了。虽然有武功内容,但练乐传太极的人应该都不认为自己是练武术的。因为我们是由文化入手,目标也是文化,只有中间一个过程是武功内容,而且还不是必须走武功的路,修炼身体是修心的。
到2003年,我觉得对禅宗的“保任”之“任”有了足够的认识,为了检验,我找机会去和体制内刚退役的运动员比赛了两局,感触颇深。第一,保任真的可以用于格斗;第二,我自己定不住,只能在那种状态一刹那,马上就会因为喜怒等出定;第三体能和格斗技术非常重要。我认为,定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在这次比赛中,我因为“保任”有明确作用而高兴,因为高兴而出定,从而失去了“任”,而只能和对方对拼。此后我用了15年,基本达到了“无胜负心,无希望心”(《金刚经口诀》)的状态。
到2017年,我重拾武功修炼,主练奇经八脉;到2018年年中,我体会到只要“气贴背”,就能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和反应速度,但运用5分钟需要休息3天;到2019年,我思想和身体中的“开关”均修炼成功,于当年7月开始筑基,历时450余天。2020年9月,在一次拳友聚会中,我保持“气贴背”20分钟仍觉得很舒适,只是后来很能吃肉而已。至此,我的内功修炼算是初步有成。
2020年11月,我见到老友于鸿坤,和老于谈起内功的事情,老于建议我去格斗界看看。于是从12月起,我找了个健身馆开始了拳击体能训练,到2021年3月,大致有三局的体能。4月,我去格斗馆参加正规的拳击训练,开始跟教练学习格斗技术。
我在体能训练中发现一个现象,要是进行诸如折返跑、翻轮胎、抖大绳等项目时,我的表现都比一般差一些,但是只要动拳打手靶、打沙袋或进退移动,我马上就不累了,而且体能表现极好。我认为这应该是奇经八脉通畅之后的表现,类似于专项体能。
我现在的体能状态是:2小时的实战课,与队友们轻实战打8局后很兴奋,感觉再打2-3局才会累;与教练打重拳教学实战,3分钟体能不衰竭;重拳全力打沙袋,30秒体能不衰竭。我1966年生人,今年3月份就要56岁了。
经过这一年的拳击训练,我感触颇深,也理解了很多东西。
重拳发力我们有一半,基础发力法我们有,但没和教练学习拳击之前,是打不到人的。教练按实用发力给我改了几轮,现在可以用了。在格斗馆的业余爱好者甚至算上职业队的人中,我的拳是最重的。当然我体重也大,有95公斤。
据我的体会,拳击中并没有特别高效率的重拳训练技术。现代格斗大多是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加拳重的,我的绝对力量没有优势,但拳很重,所以我现在认为乐传太极的重拳发力法还是有相当优势的。
格斗技术,包括出拳时机、步法、距离感、格挡法、躲闪法训练等等很多内容,这些都是教练用一整套训练直接“刻”入学员的潜意识之中的,很难行诸文字。这些乐传太极中都没有了,现在我找回来一些。
出拳时机、防守意识,这些都是要在格斗技术到一定水准之后,在实战中才能逐渐掌握的。不练打,只练肢体动作,是永远不会打的。
对于太极拳,在这里多说几句。
我个人认为,从杨露禅祖师起,太极拳从来就是很能打的人用于提高自己的。内功成就之后,体能、拳重、抗击打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才是内家拳的优势所在。相传健侯先生练拳累得要跳井,这才是太极拳的原始训练状态,并不是澄甫公当年普及的完全柔软的练法。柔软拳架对健身很有作用,但没有武功内容,更失去了道家修炼法。只有发力法完整的、运行奇经八脉的拳架才是完整拳架,才可以练出内功。太极拳不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