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型流感病毒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汇总
2.美国崛起的过程
3.万里长城邮票(T38M)的发行时间,邮票内容,发行目的,来历和价值,全面回答有重赏
甲型流感病毒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汇总
世界各国甲型流感疫情统计 亚洲 国家和地区 确诊 详 情 亡 中 国 103854 104人 蒙 古 1131人 20人 韩 国 202人 104人 日 本 4021人 日本厚生劳动省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19日上午,日本国内确诊的甲型H1N1 流感病例共计4021例,其中包括驻日美军基地的9例病例。 尚无 印 度 14000人 印度卫生部在一份声明中称,除502例甲流亡病例外,全国还有至少14000人感 染甲流,至少500人于甲流。 502 泰国 泰国卫生部长逸他雅透露,泰国又新增一例甲型流感亡病例,截止昨天,泰国甲型流感亡人数已增至一百八十五人。 185人 马来西 亚 1219人 迄今为止,马来西亚共发生一千二百一十九宗甲流感病例,三人亡。 3人 老挝 5人 尚无 土耳其 40人 尚无 菲律宾 2668人 截至本月13日,菲律宾卫生部门已累计报告266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例 甲型H1N1流感亡病例。 3人 阿联酋 8人 尚无 科威特 35人 尚无 巴林 15人 截至北京时间6月24日23时30分,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消息。 尚无 新加坡 1200人 3人 黎巴嫩 49人 尚无 越南 181人 1人 沙特 114人 沙特卫生部27日称,该国一名男子在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不幸亡,成为该国第一例甲流亡 病例。 1人 约旦 23人 尚无 卡塔尔 23人 卡塔尔卫生大臣阿卜杜拉16日宣布,卡塔尔确诊了两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卡塔尔首次发 现这一流感病例。 尚无 也门 8人 也门16日报道称,一名自美国返回也门的学生确诊感染该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 尚无 巴勒斯坦 1人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十日证实发现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 尚无 斯里兰卡 19人 斯里兰卡媒体16日报道说,斯里兰卡当天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尚无 孟加拉 国 18人 尚无 伊朗 1人 伊朗卫生部22日确认,伊朗境内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尚无 印度尼西亚 20人 据报道,在印尼巴厘岛的一名飞行员和一名英国妇女均被确诊感染新型流感,这是该国首次出 现新型流感病毒。 尚无 加沙地带 60人 尚无 阿曼 4人 尚无 文莱 124人 斯里巴加湾市消息:据文莱媒体3日报道,文莱2日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亡病例。 1人 柬埔寨 14人 尚无 伊拉克 12人 尚无 缅甸 1人 缅甸国家电台27日援引卫生部的消息说,缅甸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尚无 尼泊尔 5人 尚无 叙利亚 2人 叙利亚卫生部9日宣布,叙利亚发现第二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尚无 美 洲 墨西哥 61633人 截至11月11日,该国累计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61633例,其中亡病例482例。 482人 美 国 2200万人 4月份以来,约有2200万美国人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已造成约3900名美国人亡,其中包括约540名儿童。 3900人 加拿大 10156人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23日发布统计数据说,该国甲型H1N1流感亡病例已升至55例 ,比两天前增加了5例。截至7月15日,加拿大确诊病例为10156例。 115人 巴 西 1566人 截至目前,巴西已证实1566起新流感确诊病例,56人亡。 56人 萨尔瓦多 319人 尚无 巴拿马 541人 巴拿马卫生部20日发布公告说,巴拿马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总数达541例,报 告国内首例甲型H1N1流感亡病例。 1人 哥伦比亚 245人 据哥政府23日公布的数字,全国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为245人,疑似患者为2480人。 9人 哥斯达 黎加 430人 25人 秘 鲁 4781人 秘鲁卫生部宣布8月1日至3日确诊677个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全国感染这种传 染病的人数增加到4781人。 1人 阿根廷 80万人 目前阿根廷已经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亡病例已经达到404例。 404人 智 利 12030人 智利卫生部发布报告,智利于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已经达到104人,全国感染 者达到12030人,其中1126人病情严重。 104人 洪都拉 斯 123人 据法新社报道,洪都拉斯卫生部长22日称,该国一名23岁孕妇日前于甲型H1N1 流感。 1人 危地马拉 286人 2人 古 巴 85人 尚无 厄瓜多尔 204人 尚无 波多黎 各 18人 尚无 玻利维 亚 416人 尚无 委内瑞 拉 970人 由于卫生部有效和免费供应药品,已有103个病例康复。 41 巴拉圭 106人 巴拉圭卫生部副部长西梅内斯1日宣布,一名60岁的老人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去 世,成为巴拉圭报告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亡病例。 1人 多米尼 加 108人 2人 尼加拉 瓜 321人 只有21人在接受治疗,被感染者的多数是2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 尚无 乌拉圭 195人 25人 牙买加 32人 尚无 多米尼克 1人 尚无 开曼群岛 14人 尚无 巴哈马 7人 尚无 巴巴多斯 12人 尚无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65人 尚无 荷属库 拉索岛 8人 尚无 荷属圣 马丁岛 7人 尚无 百慕大群岛 1人 尚无 英属维尔京群岛 2人 尚无 法属马提尼克岛 3人 尚无 苏里南 11人 尚无 瓜德罗 普 2人 尚无 圭亚那 2人 尚无 阿鲁巴 5人 尚无 圣卢西 亚 1人 尚无 欧 洲 西班牙 776人 西班牙医疗机构30日宣布,该国一名年轻妇女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而于马德里 医院,这是该国出现的首例新型流感亡病例。 1人 英国 10万人 182人 法 国 150万人 自发现新流感病毒以来,全法国已有超过150万人被感染。而法国的一个流感观察机构今天则表示,从今年8月份以来,法国感染新流感的病例已达到200万。 1人 德 国 2455人 德国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在之前两天猛增637例,总数达到2455例。 尚无 以色列 681人 据法新社报道,以色列军方电台27日援引卫生部消息称,该国出现首例甲型H1N1 流感亡病例。 1人 意大利 约78.5万人 约34人 荷 兰 663人 1人 爱尔兰 74人 尚无 葡萄牙 42人 尚无 丹 麦 66人 尚无 波 兰 25人 波兰又发现4例新增甲型H1N1流感病例,至此波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上升至 19例。 尚无 瑞 典 84人 尚无 奥地利 19人 尚无 瑞士 76人 1人 尚无 罗马尼亚 41人 尚无 俄罗斯 7人 尚无 芬 兰 155人 到目前为止,芬兰全国已确诊155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尚无 捷 克 15人 尚无 挪 威 630000人 16人 比利时 54人 比利时卫生部门31日也宣布,该国出现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亡病例。 1人 希腊 151人 尚无 冰岛 4人 尚无 匈牙利 36人 1人 塞浦路 斯 297人 塞浦路斯卫生部14日宣布,政府实际控制的南部希腊族聚居区近日又发现31例甲 型H1N1流感病例,使当地流感确诊病例增至297人。 尚无 保加利 亚 10人 截至北京时间6月26日14时,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消息。 尚无 乌克兰 166人 乌克兰卫生部11月18日宣布,截至11月17日晚,乌克兰经实验室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166例,其中15人亡。 15人 爱沙尼亚 13人 尚无 斯洛伐克 18人 尚无 卢森堡 7人 尚无 克罗地亚 1人 尚无 斯洛文 尼亚 14人 尚无 英属泽 西岛 11人 尚无 英属维 尔京群岛 1人 尚无 塞尔维 亚 15人 尚无 英属马 恩岛 1人 截至北京时间6月24日23时30分,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消息。 尚无 拉脱维亚 1人 尚无 黑山共 和国 10人 尚无 摩纳哥 1人 尚无 英属根 西岛 1人 尚无 立陶宛 3人 尚无 波黑 1人 患者是一名24岁的妇女。 尚无 克罗地 亚 1人 患者是一名60岁的妇女,她于7月1日从澳大利亚悉尼回到克罗地亚海滨城市斯普 利特。 尚无 马其顿 2人 马其顿卫生部长布亚尔·奥斯马尼四日说,马其顿日前送到英国伦敦实验室的二 个疑似病例样本得到确认。这是马其顿首次确诊的两例非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尚无 波斯尼 亚和黑塞哥维那 1人 尚无 马耳他 24人 尚无 大洋洲 新西兰 1059人 新西兰当局8日称该国出现第四例甲型H1N1流感亡病例。 4人 澳大利 亚 10387人 澳大利亚15日称,该国甲型H1N1流感病例已升至10387例。截止到目前为止,已 经有21名身染甲型流感病毒的患者亡。 38人 所罗门 群岛 1人萨摩亚 群岛 1人 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群岛卫生当局15日称,该国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尚无 斐济 2人 尚无 法属波 利尼西亚 4人 尚无 巴布亚 新几内亚 1人 尚无 瓦努阿图 2人 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卫生部24日宣布,该国有2名5岁儿童被确诊患有甲型H1N1流 感。 尚无 库克群 岛 1人 尚无 新喀里 多尼亚 12人 尚无 帕劳 12人 尚无 非洲 埃及 127人 1人 摩洛哥 17人 尚无 南非 18人 1人 阿尔及 利亚 5人 截至北京时间7月7日22时,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消息 尚无 突尼斯 5人 尚无 埃塞俄比亚 3人 尚无 科特迪 瓦 2人 该国首次确诊两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两名患者均为女性。 尚无 佛得角 3人 尚无 安提瓜 和巴布达 2人 截至北京时间6月26日14时,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消息。 尚无 肯尼亚 15人 肯尼亚卫生部29日说,该国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尚无 乌干达 5人 乌干达甲型流感防治小组官员13日证实,该国目前已确诊5例甲型H1N1病例,其 中3例为输入例,最新确诊的2例则为本地感染型病例。 尚无 利比亚 2人 利比亚流行病防治中心8日发表公报说,利比亚发现第二例甲型H1NI流感确诊病 例。 尚无 毛里求斯 1人 尚无 坦桑尼 亚 1人 尚无 苏丹 2人 苏丹卫生部16日宣布,苏丹发现2名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这是在苏丹境内 首次发现甲型流感确诊病例。 尚无
美国崛起的过程
独立以后,美国建立起以资产阶级和奴隶主联合专政的联邦制政权。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和奴隶制度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从十九世纪起,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即以向西部扩张的运动。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就曾宣称:美国“命中注定”要扩张到“西半球的整个北部”。
1803年,美国利用拿破仑在战争中遇到困难的机会,通过谈判,以惊人低廉的价格--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买了面积达二百一十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一下子把美国版图扩大了一倍。
接着,美国政府又企图利用英国忙于同拿破仑作战的机会,北上侵占加拿大。一向不甘心于美国独立的英国趁机派兵侵入了美国。这场战争从1812年6月开始,到1814年12月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时间。双方在海上和北美大陆进行了多次激战,英国曾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并把总统府和国会大厦等建筑付之一炬,但不久又被美军逐出。1814年12月双方在根特(今属比利时)签订和约,英国确认美国独立。这是英美间的第二次战争,又称“第二次独立战争”。通过这次战争,美国向北部扩张的企图遭到挫败。
1810年,美国趁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的机会,强占了西属佛罗里达西部;1818年,又出兵占领了西属佛罗里达东部。1819年,美国以五百万美元的象征性地价强行从西班牙手中把东佛罗里达购买了过去。
1846--1848年,美国发动了侵略墨西哥的战争,迫使墨西哥把格兰德河以北大约相当于法、德两国版图之和还多的领土割让给美国。五年以后(1853),美国又以十万美元的地价从墨西哥手中购买了现今美国亚利桑那州南端基拉河流域的土地。这样,墨西哥先后丧失了全部领土的55%,计达二百四十六万平方公里。
1846年,美国又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了北纬四十九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到南北战争前夕,美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后来,1867年,美国又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地价从沙俄手中购买了面积一百五十一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1898年,美国又吞并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这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扩张,美国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全部版图。
在积极侵略美洲邻国,扩大版图的同时,美国开始向远东扩张。1832年,美国政府以武装船队进攻远东,胁迫暹罗(今泰国)订约。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扮演了英国帮凶的角色。1844年7月,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厦条约》,除强迫清政府仿效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外,还获得了体面的最惠国待遇。[这种最惠国条款,在列强对华外交史上开创了极其恶劣的先例。]此后,法、比、瑞、挪等资本主义列强按踵而来,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类似的条款。1851--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革命期间,美国政府又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此外,在1853、1866、1867年,美国政府还选后对日本和朝鲜发动了武装侵略。美国资产阶级在自己刚刚挣脱殖民枷锁不久,就开始把殖民枷锁强加给别人。
独立以后,由于摆脱了殖民压迫,领土不断得到扩张,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到内战前夕,美国的总人口已由250万增加到3140万,人均收入达到514美元。但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是沿着不同道路前进的,因此表现出极大不均衡性。
在北部和西北部,资本主义工农业占据统治地位。
从十九世纪上半叶起,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14年首先在棉纺织行业采用机器生产。此后,机器迅速推广到其它工业部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手工业生产制度。到四十年代末,已开始用机器制造机器,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到1860年,美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已经非常发达,美国发展成为仅次于英、法、德的第四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北部的资本主义农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关于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列宁认为存在着两条道路“可以叫作普鲁士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在后一种情况下,地主经济已不再存在,或者已被没收和粉碎封建领地的革命捣毁了,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占着优势,成为农业独一无二的代表,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农场主。……在前一种情况下,基本上是宗法式的农民转变为资产阶级的农场主。”(列宁《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的土地纲领》,《列宁全集》,第十三卷,P219),十九世纪上半期,美国北部及西北部地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沿着美国式的道路进行的。
自从殖民地时代以来,小农土地所有制始终是美国北部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独立以后,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张,大量的美国居民及新来的欧洲移民纷纷向西部进发,从而在西部地区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小农阶级。在这些小农中,一部人通过向政府购买土地建立了小农场。还有一部分贫苦人民则在政府权力达不到的边远地区自行占地,垦荒耕种,建立起小农场。这些小农阶级中存在着极大的贫富差别,并且经常发生分化。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破产,沦为农业工人,另一些人发财致富,兼并他人土地,扩大经营,建立起资本主主义大农场。因此,所谓美国式道路,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自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随着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建立,农产品的产量大大增加。到内战前夕,美国西北部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产地。芝加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仓。
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独立战争的胜利是殖民地各种力量联合斗争的结果。但是,独立后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尽管资本主义在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南方和西南地区仍然保留了奴隶制度,实际上奴隶制度还在不断扩大。1793年,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之后,把清除棉籽的效率提高了一百五十倍,加上国际国内市场上不断增加的需要,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更进一步扩大。1860年,南方的棉花产量已达到二十三万英镑,黑人奴隶增加到400万。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依靠野蛮的奴隶劳动进行生产,生产的棉花等产品大多运往英国,换取需要的工业品,在经济上具有明显的殖民地性质。为了降低成本,奴隶主不肯在土地上施肥,往往一块土地种植几年就弃而不用,再迁入新的地方。所以南方的经济制度与北方的经济制度在劳动制度、关税政策和西部土地等许多问题上处于尖锐的矛盾状态。1860年,仅北部的纺织业产值即达一亿多美元,而南部各州仅有八百多万美元。
在奴隶主残酷的压迫和奴役下,黑人奴隶不断进行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的斗争。一些地区的黑人奴隶甚至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参加者最多时达到近万人。北方各阶层也激烈地反对奴隶制度。一些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并且为此而斗争的人被称为废奴主义者。在他们的积极倡导下,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废奴运动很快开展起来。1833年,全国性的“美国反奴隶制度协会”(又称废奴社)宣告成立。此后,北方各州相继成立了各种反对奴隶制的组织。到1837年,北方先后成立的废奴组织有二千多个,参加人数在二十万左右。在这种形势下,那些废奴主义者加紧进行宣传鼓动活动。如著名的黑人宣传家道格拉斯就曾经勇敢地批驳了白人优越论。在废奴运动的高潮中,哈里特?比彻?斯托夫人发表了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旧译《黑奴吁天录》)。小说生动地展现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严正地控诉了黑人奴隶制度的罪恶,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以致于在内战爆发后林肯总统戏谑地对斯托夫人说,你这个小夫人挑起了一场战争。
北方的废奴主义者在宣传、鼓动的同时,还组织起所谓地下铁道。积极帮助黑人奴隶逃亡到北方或加拿大,据估计,当时参加地下铁道活动的大约有三万人。许多人不怕牺牲,为此坐牢甚至牺牲生命。
随着美国领土大规模的向西扩张和经济的发展,西部的土地问题日益成为南北双方矛盾斗争的焦点。北部资产阶级要求在西部新开拓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壮大资产阶级在国会上院的力量。南部奴隶主则要求西部新州成为蓄奴州,扩大奴隶主种植园经济,继续保持在联邦国会和政府中的领导权。于是,围绕着西部土地问题,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1819年,密苏里地区申请建州并加入联邦。当时美国已有二十二个州,自由州和蓄奴州各半,在参议院中双方议员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密苏里究竟以自由州还是蓄奴州加入联邦,就引起了双方的激烈争执。1820年,国会通过了《密苏里妥协案》,确定密苏里以蓄奴州加入联邦,同时又从马萨诸塞划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并规定,此后每有一个奴隶州加入联邦,就必须有一个自由州加入。还永远禁止奴隶制度在北纬三十六度三十分以北扩展。《密苏里妥协案》实际上扩充了奴隶制的地域,但在政治上保持了资产阶级在国会中与奴隶主的平衡。显而易见,北方的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制度与南方的奴隶制度在本质上是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尖锐对立。密苏里妥协案只不过暂时缓解了这种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两种经济制度就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下去。因此,北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南部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矛盾,就成为美国内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彻底摧毁了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统治,完成了独立战争所未完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此后,在短短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美国的社会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已经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跃居资本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
美国资本主义工业之所以在短时期内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原因。
① 美国南北战争,即第二次革命,彻底摧毁了南部奴隶制种植园主的统治,结束了独立后存在近百年之久的两种社会制度(北部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和南产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并存的局面,各种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立法相继被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相继确立,这就为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此后,国内市场扩大了,国内各地区之间,特别是南北方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得到加强,这不仅造成了南方经济面貌的迅速变化,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北部资本主义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式发展。
②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国家的形成,在美国移植了资本主义。而美国国内又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没有欧洲那样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高速度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大家知道,美利坚民族是17世纪以来由欧、亚、非等洲迁移的移民经过一个半世纪左右逐渐发展形成的。在它形成过程中就必然吸收各移民民族的智慧和优点。使美利坚民族成为一个勤劳、勇敢、智慧和积极的优秀民族。而这些迁往美洲的各国移民,约大多数是受封建主义和宗教压迫,迫害的贫苦人民,他们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大家几乎怀着同一个逃避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愿望来到北美,并通过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联邦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法律制度上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绝对统治,这就使它不象欧洲其他国家那样,浓厚的封建残余长期延缓和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同时,大批的外国移民和外国资本也壮大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1860--1900年的四十年中,以欧、亚、非各洲流入美国的移民计达一千四百万之多,这些人多数是强壮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同时,在这一时期,输入美国的外国资金达到70亿美元。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可供利用的资本,也就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资产阶级利用到未劳动力和剥削黑人积累了大量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扩大。
③ 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保证了美国政治制度的长期稳定和延续。这也是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④ 美国是一个年青的资本主义国家,内战后领土面积不断扩大,尽管各洲移民大量地、不间断地涌入,但仍然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其发展的需要,这就促使美国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寻求补偿。因此,在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大量学习和吸收西欧各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一方面积极鼓励本国的发明创造。仅仅在七十年代,美国政府颁发的专利权许可证即达十二万五千份,八十年代更达二十多万份。大量地吸收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科学,奖励发明的结果,使美国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具有起点高、速度快的特点,也就使它得以在内战后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后来居上,迅速赶上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荷等国。
⑤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是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又一个极其有利的条件。
翻开美国地图,一方面,可以看到,1865年内战结束以后,其领土扩张到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至墨西哥的辽阔地区。在它的周围,不存在足以威胁其国家安全的强邻,欧洲列强虽然不甘心退出美洲,却又自顾不遐、鞭长莫及, 这就使美国得以专心致志地发展经济。另一方面,美国本土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良好,资源丰实,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便利了工业的进步。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上述各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给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有极为有利的条件。到十九世纪末,终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与经济增长的同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也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而且,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发生,都加速了这一过程。在美国,生产集中的速度,规模和程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国家。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美国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普遍建立了垄断组织托拉斯。托拉斯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垄断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1860--1890年,美国出现二十四个托拉斯,1899年增至九十二家,1902年已经发展到800家以上。因此,列宁称美帝国主义为托拉斯帝国主义。例如:洛克菲勃的石油托拉斯(美俘石油公司)和摩根联邦钢铁托拉斯(联邦钢铁公司)就是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美国最大的两个托拉斯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1870年成立,1882年改组成为托拉斯组织。到1900年就已经垄断了美国石油生产的90%,美孚石油公司除了直接生产石油的部门,还拥有七万公里的输油管,以及许多根本与石油生产无关的企业,如冶金、电气、制糖等。此外,它在世界各地都建有码头,有自己专门的油轮,旅馆等等。
联邦钢铁公司建于1901年,它控制了美国钢铁生产的三分之二,拥有自己的矿山,铁路以及其他各种附属企业。仅仅其矿山就雇佣工人十一万人。可见规模之大。
美孚石油公司和联邦钢铁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银行。美孚石油公司的大通银行和联邦钢铁公司的花旗银行就是当时美国九家大银行中最大的两家。通过这种关系,这两家托拉斯又控制了许多与自己有债务关系的企业。两大财团通过种种关系控制了美国全部国民财富一千二百亿美元的三分之一。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形成为金融资本,这一是帝国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成为美国两党制度的支柱。
二、两党政治及其对内对外政策:
内战以后,在民主党和共和党进一步确立的情况下,出现了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乃是在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后,在原民主共和党的基础上改组而成的。民主党建立初所代表的阶层包括:西部新兴的植棉奴隶主和南部旧有的奴隶制种植园主,以及小农、边陲居民和工匠等。这时的民主党,是一个小农为主体的政党。到内战前夕,民主党已经演变成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利益的政党。
共和党成立以前,与民主党对立的是由原民主共和派分化现来的国民共和党。1832年,国民共和党改称辉格党,这是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的联盟。随着奴隶制问题在美国社会的日趋尖锐,辉格党内部的资产阶级和奴隶主逐渐无法共存,逐于40年分化为北部辉格党和南部辉格党,到50年代它的力量更加衰弱,以至最后瓦解。与此同时,民主党也逐步分化为北部派,前者以新兴工业家为骨干,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后者以奴隶主为核心,坚决维护奴隶制度。这样,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就孕育着两党的大分化,大改组。
19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围绕着维护还是废除奴隶制度的问题,民主党和辉格党支持工业资产阶级的一派走向联合,而两党中维护奴隶制的一派也拉起手来。
1854年7月,共和党宣布成立,它由北部辉格党人、北部民主党人和自由土壤党的一部分人组成,以反对奴隶制在美国领土继续扩展为宗旨。1860年,共和党首次在大选中获胜,其侯选人林肯当选总统,掌握政权。也就在这个时候,民主党的成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分人转入共和党,而原南部的辉格党人却合并过来,民主党完全成为一个代表南部奴隶主利益的政党。正是在该党总统布坎南的怂勇下,南部11州脱离联邦,挑起长达十年的美国内战。
1860年以后,共和党连续执政24年(1860--1884年)。共和党代表与奴隶制相抗争的资本主义势力,它在内战中击败了南方的奴隶主阶级,不仅顺应了历史潮流,使奴隶制作为一种合法的制度被消灭,而且使资产阶级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确立,从而保证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但是,十九世纪末,自从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以来,由于奴隶制度已经被消灭,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根本分歧消失了,两党的区别越来越小,都逐渐被垄断资产阶级所操纵,成为他们的统治工具。两党表现为互相竞争,势不两立,实际上却配合默契,你上我下,互相收拾残局,共同排斥第三党进入机构。这时候的共和党已逐渐成为大业资本家与金融资本家利益的代表;而民主党也逐渐变成了南方新兴工业、农业资本家利益的代表。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掌权的局面,可是,这两党在阶级利益上已没有根本差别,所不同的,只是在关税问题和统治手法等细小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在对内政策上,两党都权力加强国家机器,镇压工人运动。
在对外政策方面,两党也是大同小异,都执行侵略扩张政策。
早在十九世纪末,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主义呼声就越来越高。美国所谓的“现代海军之父”马汉,就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认为生命竞争不仅是生物发展的法则,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他在其《海上权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大肆鼓吹建立海上霸权的重要性,提出所谓的“海上实力论”,为美帝国主义制订了一幅依靠海上力量夺取制海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蓝图。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实现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计划。美国积极扩充军备,发展海军。到九十年代初,美国已经由世界第十二位海军国家上升到第五海军强国,从此,美帝国主义就把其侵略矛头指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和拉丁美洲。
1866、1867、1871和1882年,美国四次侵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
1875年,强迫太平洋岛国夏威夷签订商约;1893年策动政变,成立亲美“临时政府”;1898年,正式吞并夏威夷,并把它变为自己的海军基地。
为了争夺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和古巴,1898年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迫使西班牙承认古巴在美国保护下“独立”,并把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割让给美国。美西战争是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重新分割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美帝国主义垂延已久,但是,当美帝国主义崛起的时候,中国已经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于是,1899年,美国麦金菜政府国务聊约翰?海照会英、德、俄、法、日意,提出了列强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这实质上是美国要求和其他帝国主义共享侵略中国的权利,然后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1900年,美国又以保护侨民为代借口参加了八国联军对中国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镇压。
二十世纪初,美国又以“大棒政策”和“金之外交”作为对外侵略的手段,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美国第二十六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9月--1909年3月在位)就曾经公开宣称:“应付国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嘴里说话要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大棒政策”由此得名,并成为美国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各国内政的通用名词。“大棒政策”最典型、最露骨的表现,就是夺取巴拿马运河地区。
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本来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夙愿,而美国则乘机扩张。巴拿马运河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由法国公司破土开工,美国利用该公司破产和巴拿马运河舞弊案被揭露的机会,买了全部股票,排挤了法国的势力。接着,在1903年策划叛乱,宣布成立脱离哥伦比亚的巴拿马共和国(老罗斯福所为),同时派军舰进入巴拿马海域,迫使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不平等的美巴条约。美国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穿过巴拿马地峡沿运河地带的永久租让权,这样,巴拿马运河区从此成为美国统治下的国中之国。
1914年巴拿马运河凿通以后,美国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程缩短了一万多公里,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军舰队从此可以随时调动,互相增援,这就大大便利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和侵略。
继老罗斯福总统的“大棒政策”之后,美国第二十七届总统塔夫脱在1912年的国情咨文中声称,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是“用美之代替枪弹”,即所谓“金之外交”。实际在,从老罗斯福时代起,美国政府就不仅用“大棒政策”,而且也用“金之外交”在拉丁美洲大肆侵略扩张。美国以“援助弱小民族”为幌子,通过贷款等方式,先后控制了海地、洪都拉、,尼加拉瓜等国家的财政,并用古巴革命。到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时(1913.3-----1921.3)两次直接出兵干涉墨西哥革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整个拉丁美洲几乎都为美国所控制。
参考资料:
万里长城邮票(T38M)的发行时间,邮票内容,发行目的,来历和价值,全面回答有重赏
邮票名称的来历:
最早,邮票一词是从英文POSTAGE.STAMP.直译来的,意思就是“邮资凭证“.1840年,英国最早发行的邮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继而各国仿效,纷纷发行图大多是君王将头像的邮票,流传到我国后便叫“人头“.1879年上海申报上就曾刊登一则广告收买信封老人头部局书信馆人头每百个价二角;海关人头每百个价二角;东洋人头每百个价三角..... 六年后,申报上刊出又一则告“收买信面旧人头” 1878年,,清光绪四年发行中国第一套以“云龙”为主图的邮票,接着发行小龙.蟠龙邮票.我国早期的邮票上多带有“龙“的图案,民间俗 称为“龙头“.直至民国期间,人们还这样习惯地称呼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编 印的花图新报曾刊登一篇各国信馆之印图的文章,称邮票为“邮钞” 这一时期,在邮局往来的正式公文中,常称邮票为“图记纸”清国家邮政公布的邮政章程中规定“邮政局制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称邮票为“信票”,表示该票是寄信专用的,因上面有图案,又称为“信资图记” 在我国台湾省,邮票曾被称为“士担纸“,即英文STAMP的音译.1888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在其颁布的台湾邮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官用的称“邮票”,民用的称“商票“,但这里所说的邮票与现在的意义不同.在我国邮政史上,正式使用“邮票“一词从1899年开始的,这时邮政汇总已开办,邮政业务扩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1912年,我国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字样
中国第一枚邮票的故事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
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
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世界各国最早发行的邮票
邮票的发明,大大简化了繁琐的邮政费手续,加快了信件传递速度,使邮政收入逐年增加.于是各国纷纷效仿.
法国10世纪末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殖民中家之一,自1849年开始发行邮票,主图大部分是选用希腊神话或罗马神话中的神像,都是著名的雕塑或绘画作品.法国邮票的设计水平和印刷质量一向居于世界前列.比利时王国1849年发行第一批普通邮票,票面末印国号,只印法文邮政标记,主图是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像,国王胸前佩戴一枚大奖章,通称“大奖章邮票”,是比利时王国早期邮票中的珍品.西班牙历史悠久,1850年开始发行邮票,票面主图是女王伊萨贝娜二世像及西班牙微志等.奥地利和瑞士同年发行邮票.奥地利邮票主图是皇冠和双头鹰微志,票面印有奥.匈两 国名称,邮票适用于奥,匈两国.1851年丹麦发行
邮票.荷兰王国最早于1852年发行邮票,票面末印国名,只印“邮政“字样,主图是国王威廉三世像.卢森堡是年也发行邮票时,就印有“瑞典“国名,早期 的邮票主图多为微志.雄狮纹章.数目字.三顶王冠 和国王奥斯 卡二世像.挪威于同年也发行邮票,翌年,芬兰发行邮票.1860年波兰.马耳他发和邮票.19世纪中叶,意大利这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同861年撒丁王国改称意大利王国后统一发行邮票 .希腊是欧洲的文明古国,于1861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标记印“希腊邮票“主图是希腊神话中的信使之神赫尔梅斯侧面像.匈牙利,圣马力诺1871年,冰岛于1873年保加利亚于1879年,摩纳哥于1885年相继发行邮票.素有邮票王国”之称的列支敦士登1912年发行邮票.巴尔干半岛之国阿尔巴尼亚1913年始发行邮票.捷克斯 洛伐克1918年发行邮票发来,以其票幅较大,印制精美为世人称道.前苏联邮票设计水平和印刷质量.在世界各国邮票 中均属上乘.1923年最早发行的普票10枚,主图是工人像
4枚,农民和士兵像各3枚, 票面印“CCCP“标记.
比起欧洲来,亚洲国家发行邮票较晚.阿富汗于1871年开始发行邮票,当时国名是“喀布尔王国”.同年日本以行“切手”(即邮票).中国于1878年正式发行“大龙”邮票,朝鲜于1884年建立近代邮政并发行朝鲜第一套邮票,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境内的6个协约邦于1884年使用加盖邮票印度共和国邮票则于1950年发行.尼泊尔于1881年开始发行本国邮票,泰国(原称暹罗)于1883年开始发行邮票,票面标记为暹罗文,末印国号,只印邮政或邮票字样,主图是拉玛五世国王像.土耳其的邮票可追溯到 奥斯曼帝国于1886年发行的邮票.伊朗史称波斯,波斯帝国于1870年开始发行邮票票面无国号,只印面值和狮子微志,1864年发行的“荷属印度“邮票是印尼最早的邮票菲律宾1889年印制邮票,票面图案即现在菲律宾国旗上的微志,马来西亚1990年首行统一邮票香港邮局自1862年起发行7分一96分面值不等的邮票,一套7枚,澳门1884年宣布设立澳门邮政司,同年正式发行邮票,到20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纷纷宣布独立,开始发行本国邮票.
非洲大陆备受殖民统治者的奴役,在古奥斯曼帝国和英,法,葡萄牙,德意志,西班牙等 殖民者的统治下,非洲各国都 曾使用或发行殖民国邮票,近代纷宣布独立,开始发行本国邮票,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在,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第二个(1843年)发行邮票的国家,美国于1847年统一发行邮票之前,1845一1846年曾经有10个州的12年城市 以行邮票或使用过邮资已付戳记.英属圭亚那于1850年,加拿大,特立尼达于1851年巴巴多斯于1852年,智利于1853年,古巴于1855年,阿根廷与墨西哥于1856年,秘鲁共和国于1857年哥伦比亚,巴哈马于1859年开始发行邮票,
牙买加,圣卢西亚于1860年开始发行邮票,同年开曼群岛使用牙买加邮票.1861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格林纳达岛国发行邮票.安提瓜与尼加拉瓜于1862年,玻利维亚和哥斯 达黎加共和国于1863年开始 发行邮票,厄瓜多尔,洪都拉
斯 于1865年,萨尔瓦多于1867年,巴拉圭共和国于1870年危地马拉于1871年,多米尼加于1874年,蒙特塞拉特于1876年巴拿马.马尔维纳斯于1878年开始发行邮票,1880年多巴哥开始发行邮票.多山之国海地自1881年起发行邮票,法属圭亚和马提尼夏天古岛于1886年开始发行邮票,美洲各国早斯邮票图案多为微志,国王像及邮政标记类的文字.
大洋洲的新西兰自1855年起发行邮票,票面印有“新西兰“标记,主图是维多利亚女王青年时正面像,汤加是南太平洋一个历史悠久王国,于1886年开始发行邮票,主图是王朝第一位国王侧面像,澳大利亚于1913年统一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主图是澳洲地图和一头袋鼠.许多岛国被殖民者占领后,使用占领国邮票,直独立后才发行自已国家的邮票.
南极洲由于地理.气候条件恶劣,无人居住,从18世纪末,英国开始南极探险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对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为供南极考察站使用,曾加盖和发行了“英属南极领地”邮票.“澳属南极领地”邮票.法属南方及南极领地邮票和新西兰站用“罗斯属地邮票等.”1959年南极条约规定1961一1991年冻结一切领土主权和领土要求1983年以马来西亚为首的一些国家在联合国提出并通过“南极这人类共同财富”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