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尼西亚陆龟怎么养
2.哪位大侠能帮帮我?急!!!!我有个哥伦比亚的客户我问他电压和频率,他只说是220kw的电来运作机器。
3.高难度问题!这几种民间乐器的中文译名是什么?有没有关于它们的史料
4.突尼斯与突尼西亚的联系
5.二战中的十六场经典战役有哪些?
突尼西亚陆龟怎么养
价格没有关注过 应该和赫曼差不多吧!
我也不知道。
北非陆龟家族tortoise
北非陆龟家族 Tunisian tortoise,Libyan tortoise, Algerian tortoise
学 名 Furculachelys & Testudo spp.
原 产 地 北非突尼西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
栖息环境 沙漠地带
体 长 背甲13-18公分
适 温 摄氏22-28度.
非洲大陆的北部是一大片荒凉的沙漠,撒哈拉沙漠.这片沙漠却濒临著美丽的
海,地中海.就在这融合两种极端的环境下,孕育出五个非洲回教国家,摩洛哥,
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利比亚和埃及.同时也孕育出许多种较不为人知的陆龟,
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站长通称它们为北非陆龟.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埃及陆龟(Testudo kleinmanni)和最近才由埃及陆龟独立
出来的以色列陆龟(Testudo werneri)它们都是列名CITES I保育的.再来就是部份
欧洲陆龟(Testudo graeca)的亚种.这两大族群都另有单独网页了.在此我们就来
谈谈较晚近才发现定名的三种北非陆龟:
1. 突尼西亚陆龟 Tunisian tortoise ( Furculachelys nabeulensis )
2. 利比亚陆龟 Libyan tortoise ( Testudo flavominimaralis )
3. 阿尔及利亚陆龟 Algerian tortoise ( Testudo whitei或Furculachelys whitei )
这些北非陆龟也承袭了欧洲陆龟在分类学上的争议,有人把它们归类为欧洲陆龟的亚种,也有人把它们独立看待,无论如何,争议将会持续不断,我们就以Tortoise Trust的论点为基础,将北非陆龟当做独立种分类.所有的北非陆龟都有体型小的共同点,比欧洲陆龟更小.其中又以突尼西亚陆龟最小,雌性成体最大也不超过17公分.因为它们都生长在类似的乾燥温暖环境中,进食的植物种类也大同小异,所以饲养条件 也都差不多,但是整体来说,北非陆龟的饲养和繁殖难度可都比欧洲地区的其他Testudo属陆龟如赫曼,四趾,缘翘等陆龟要高得多.
基本上,北非陆龟的饲养与一般欧陆差不多,但是有一个最大的差别是,北非陆龟并不会冬眠.它们无法承受低於摄氏10度的气温,体内储存的脂肪也不足以维持长期不进食.但是如果气温超过30度,它们倒是会进入夏眠状态.所以在台湾 的夏季中.,适当的降温是有必要的.另外,它们生性比较敏感,体质也不如欧洲陆 龟强健,因此不适合与其他陆龟混养,只能单种饲养,否则很容易因为适应不良或是其他龟种的压力或潜伏病原体而导致流鼻水或是体内寄生虫感染.
饲养北非陆龟以爬虫箱会比玻璃鱼缸适合,底材可以用爬虫沙50%混合一般土壤50%约5-10公分厚.保持乾燥温暖的环境,高温区约28度左右,低温区约23度.湿度保持在40-50之间,可以准备一浅盘的水 供饮用.食物以富含钙质的叶菜类为主食.最好不要餵食饲料.
雌雄的辨别与欧洲陆龟类似,雄龟体型较小,尾巴较粗大;雌龟体型较大,尾巴较短.只要能保持雌雄龟稳定的环境,它们会自然进入交配阶段,交配后约2个月,雌龟会挖洞产卵.每次产卵1-2颗,可以生产2-3次.卵的孵育温度在30-31度间约90天左右会孵化.因为北非陆龟的初生幼龟体型细小,最好将它们放在孵蛋机中直到卵囊完全吸收后才移入养殖缸.饲养条件可以比照成龟,但是每天泡水的动作还是不能省略的.
台湾最进引进不少利比亚陆龟颇受欢迎.相信其他两种很快也会跟著进入国内市场.这样也将更能增加地中海陆龟家族的多样性.
突尼西亚陆龟成龟体型很小常被误认是欧陆幼龟,但突尼西亚陆龟背甲底色较浅体色斑纹与欧陆显然不同。
哪位大侠能帮帮我?急!!!!我有个哥伦比亚的客户我问他电压和频率,他只说是220kw的电来运作机器。
世界各地电网参数----电压、频率
国 家/地区 电 压 / 频 率
大溪地(Tahiti) 127V/60Hz
中国(China) 220V/50Hz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240V/50Hz
巴林(Bahrain) 10V/60Hz; 230V/50Hz
日本(Japan) 220V/60Hz
北韩(North Korea) 220V/60Hz
卡达(Qatar) 240V/50Hz
台湾(Taiwan) 110V/60Hz
沙巴(Saba) 240V/50Hz
尼加拉瓜(Nicaragua) 127V/50Hz; 220V/60Hz
危地马拉(Guatemala) 115V/60Hz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127V/50Hz; 220V/60Hz
沙特阿拉伯:阿布达比(Abu Dhabi) 240V/50Hz
文莱(Brunei) 240V/50Hz
孟加拉国共和国(Bangladesh) 230V/50Hz
所罗门(Solomon Islands) 240V/50Hz
阿曼(Oman) 240V/50Hz
阿富汗(Afghanistan) 220V/50Hz
南韩(South Korea) 110V/60Hz
柬埔寨(Cambodia) 120V/50Hz; 208V/50Hz
科威特(Kuwait) 240V/50Hz
埃及(Egypt) 220V/50Hz
马来西亚(Malaysia) 240V/50Hz
斐济群岛(Fiji Islands) 240V/50Hz
斯里兰卡(Sri Lanka) 230V/50Hz
菲律宾(Philippines) 110V/60Hz
越南(Vietnam) 120V/50Hz
塞普路斯(Cyprus) 240V/50Hz
模里西斯(Mauritius) 230V/50Hz
缅甸(Burma) 230V/50Hz
黎巴嫩(Lebanon) 110, 220V/50Hz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USSR: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127V/50Hz; 220V/50Hz
洲地区电压列表
国 家 电 压 / 频 率
千里达& 托贝哥(Trinidad & Tobago) 120V/60Hz
厄瓜多尔(Ecuador) 110-120V/60Hz
巴西(Brazil) 110-220V/60Hz
巴贝多(Barbados) 115V/50Hz
巴拉圭(Paraguay) 220V/50Hz
巴哈马(Bahamas) 115V/60Hz
牙买加(Jamaica) 110V/50Hz
加拿大(Canada) 120V/60Hz
古巴(Cuba) 120V/60Hz
尼加拉瓜(Nicaragua) 120V/60Hz
瓜地马拉(Guatemala) 115V/60Hz
多米尼加共和国(Dominican Rep.) 110V/60Hz
安地卡(Antigua) 220V/50Hz
安圭拉岛(Anguilla) 220V/50Hz
百慕达(Bermuda) 115V/60Hz
洪都拉斯(Honduras) 110V/60Hz
贝里斯(Belize) 110V/60Hz
委内瑞拉(Venezuela) 120V/60Hz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120V/60Hz
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 220V/50Hz
阿根廷(Argentina) 220V/50Hz
玻利维亚(Bolivia) 110V/50Hz
美国(America) 120V/60Hz
哥伦比亚(Colombia) 110-120V/60Hz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120V/60Hz
格瑞那达(Guadeloupe) 220V/50Hz
格瑞那达(Grenada) 220V/50Hz
海地(Haiti) 110V/60Hz
乌拉圭(Uruguay) 220V/50Hz
秘鲁(Peru) 220V/60Hz
马丁尼克(Martinique) 220V/50Hz
荷属安第列斯群岛(Neth. Antilles) 120V/50Hz
处女岛(Virgin Islands) 120V/60Hz
智利(Chile) 220V/50Hz
圣文森市(St. Vincent) 220V/50Hz
圣露西亚(St. Lucia) 240V/50Hz
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 230V/50Hz
蒙特色纳岛(Monteserrat) 220V/60Hz
盖亚那(Guyana) 110V/60Hz;240V/50Hz
墨西哥(Mexico) 120V/60Hz
萨尔瓦多(El Salvador) 115V/60Hz
关岛(Guam) 120V/60Hz
苏利南(Surinam) 110V/60Hz
沙巴岛(Saba) 240V/50Hz
玻利维亚(Bolivia) 115V/50Hz
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 120V/60Hz
欧洲地区电压列表
国 家 电 压 / 频 率
丹麦(Denmark) 220V/50Hz
比利时(Belgium) 220V/50Hz
北爱尔兰(Ireland Northern) 220V/50Hz
冰岛(Iceland) 220V/50Hz
匈牙利(Hungary) 220V/50Hz
西班牙(Spain) 127V/50Hz; 220V/50Hz
希腊(Greece) 220V/50Hz
波兰(Poland) 220V/50Hz
法国(France) 220V/50Hz
直布罗陀(Gibraltar) 240V/50Hz
芬兰(Finland) 220V/50Hz
保加利亚(Bulgaria) 220V/50Hz
南斯拉夫(Yugoslavia) 220V/50Hz
英国(United Kingdom) 240V/50Hz
挪威(Norway) 230V/50Hz
马尔他(Malta) 240V/50Hz
捷克共和国(Czech Republic) 220V/50Hz
荷兰(Netherlands) 220V/50Hz
斯洛伐克(Slovakia) 220V/50Hz
奥地利(Austria) 220V/50Hz
爱尔兰共和国(Ireland of Rep.) 220V/50Hz
意大利(Italy) 220V/50Hz
葡萄牙(Portugal) 220V/50Hz
斯里兰卡(Sri Lanka) 220V/50Hz
德国(Germany) 230V/50Hz
摩纳哥(Monaco) 127V/50Hz; 220V/50Hz
卢森堡(Luxembourg) 220V/50Hz
罗马尼亚(Romania) 220V/50Hz
澳洲地区电压列表
国 家 电 压 / 频 率
澳洲((Australia) 240, 250V/50Hz
纽西兰(New Zealand) 230~240V/50Hz
非洲地区电压列表
国 家 电 压 / 频 率
史瓦济兰(Swaziland) 230V/50Hz
哪崛(Niger) 220V/50Hz
多哥(Togo) 220V/50Hz
安哥拉(Angola) 220V/50Hz
埃塞俄比亚(Ethiopia) 220V/50Hz
利比亚(Libya) 115V/50Hz
坦尚尼亚(Tanzania) 230V/50Hz
奈及利亚(Nigeria) 220~230V/50Hz
尚比亚(Zambia) 230V/50Hz
波扎那(Botswana) 220V/50Hz
肯亚(Kenya) 240V/50Hz
阿尔及利亚?/FONT>(Algeria) 220V/50Hz
南非(South Africa) 220V/50Hz
查德Chad) 220V/50Hz
突尼西亚(Tunisia) 220V/50Hz
迦纳(Ghana) 40V/50Hz
乌干达(Uganda) 240V/50Hz
索马里 V/Hz
马利(Mali) 127V/50Hz; 220V/50Hz
马拉加共和国(Malagassy Rep.) 127V/50Hz; 220V/50Hz
马拉威(Malawi) 230V/50Hz
喀麦隆(Cameroon) 220V/50Hz
象牙海岸(Ivory Coast) 220V/50Hz
塞内加尔(Senegal) 110V/50Hz
塞席尔群岛(Seychelles) 240V/50Hz
狮子山国(Sierra Leone) 230V/50Hz
达荷美共和国(Dahomey) 220V/50Hz
摩洛哥(Morocco) 230V/50Hz
卢旺达(Rwanda) 220V/50Hz
赖比瑞亚(Liberia) 120V/60Hz
莱索托(Lesotho) 220V/50Hz
萨伊(Zaire) 220V/50Hz
罗德西亚(Rhodesia) 225V/50Hz
苏丹(Sudan) 240V/50Hz
高难度问题!这几种民间乐器的中文译名是什么?有没有关于它们的史料
298) Qas’ah夸师爱鼓是南突尼西亚的燕子陶瓷水壶鼓。
299)Tar踏鼓是埃及大号的圆形木框手鼓。
300)Tab/Tablahl搭伯鼓是圆柱状的双面鼓,一边用手打,一边用棍棒打,是中东常见的鼓。
301)Tbilat提必累鼓是摩洛哥的Bongo鼓,又称Tan-tan鼓身是用陶土做的,鼓皮是山羊皮。Garagab加拉加向板是金属做的向板,共有二片,两手互击,产生音向,是节庆跳舞的节拍器。
302)Mihbaj米巴吉其是咖啡豆的研磨器,木造的,造形精致,也是有钱人的装饰品,也用来招待客人时的利器,由於研磨棒在研磨器摇打,产生特有的声响而变成乐器。
303)Sajat沙贾钹和中国、印度的钹类似,在埃及用来跳舞。
304)Yarghul巴勒斯坦的气囊风笛,和利比亚的Mizwid神似,有二支长吹管,一支有管,另外一支是共呜合奏所用。
305)Arghul埃及版的气囊风笛。
306Mizwid利比亚、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的气囊风笛。
307)Zummarah在埃及,和Miwiz相似。
308)Mijwiz黎巴嫩,有二个相同的芦管,又称为夫妇管,每边有5/6个笛孔,一粗一细,比较小的在吹奏的产生共振音,演奏者是以巡环吹气(Circular Breating) 的特殊技巧吹奏,誏声音不至於间断,和一般的笛子是不一样的。
309)Mitbiq是伊拉克的Mijwiz,二者大同小异。
310)Mizmar埃及的双芦管,但也有三支的,通常和Tabl一起合奏。
311)Minjayrah黎巴嫩和伊拉克的芦笛,在吹奏比较不费力气,会产生翁翁的声音,牧羊人或婚礼中都受欢迎的乐器。
312)Shabbabah巴勒斯坦版本的Minjayrah。
313)Magrunah北非、利比亚、突尼西亚的单管芦笛,但另附有二个号角铃。
314)Zamr/Zurna伊拉克、黎巴嫩如双芦管的吹奏乐器,通常是用在舞蹈上的器乐。
315)Ghaytah/Raita摩洛哥木作的双笛管,和突尼西亚的Zukrah近似。
316)Khallol长一公尺的笛,有二个音孔,是阿拉伯的古老乐器。在叶门及提哈马(Tiharma)仍可看到。
317)Qasabah在南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吹奏芦笛,是声乐的伴奏乐器。
318)Salamiyyah是苏非舞常见的吹笛乐器。
319)Nay耐(阿拉伯长笛)是阿拉伯最具代表的笛乐器,Nay源自古波斯语-单管的笛子,Nay的出现可追溯到纪元前的苏美尔(Sumerian) 文明。有6个孔的笛子,另外有一个孔是押音孔。Nay音域宽广、力道大,是牧羊人的象徵,也是苏非主要乐器。埃及有名的Takht Plattorn Ensemble在西方广为人知,其中Nay功不可未
突尼斯与突尼西亚的联系
突尼斯与突尼西亚是同一个国家,突尼斯国名Tunisia,香港译为突尼西亚。首都Tunis音译过来也是突尼斯,但英文名称是不一样的。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Tunis)位于突东北部,临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湾。市郊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人口225万(2013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1979年以来,阿拉伯联盟总部迁来这里。199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选定为1997年的“世界文化之都”。
扩展资料: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部、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长1300千米。
突尼斯属东1区,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每年3月到10月为夏令时,将时钟调快1小时,与北京时差缩短为6个小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突尼斯
二战中的十六场经典战役有哪些?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1939年10月波兰战役结束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西欧
1940年5月19日英国远征军开始撤退,6月2日撤退完毕
1940年6月14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不列颠战役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4月18日美国16架B-15轰炸机轰炸东京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美国击败日本,
1942年7月阿拉曼战役英军击败德军,
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军全歼德第6集团军扭转战局
1943年2月美军占领瓜岛
1943年4月18日美国P-38机群击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座机,击毙山本
1943年6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1943年7-8月苏军与德军进行库尔斯克会战,击败德军
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同时,美军太平洋舰队进行马里亚那岛登陆
1944年10月美军登陆菲律宾,莱特湾海战爆发
1944年12月德军阿登反击,被盟军击退
1945年1月菲律宾战役结束
1945年3月美军登陆硫磺岛
1945年5月自杀,德国投降,美军登陆冲绳岛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15日本政府宣布投降
1945年9月,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各年份大事记:
一九三九年
九月一日:德国首次使用闪电战术,入侵波兰。全世界首次了解到闪电战是甚麼一回事。
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
九月十七日:苏联取得德国默契,从东面进攻波兰。
九月二十七日:波兰向德无条件投降。
十一月三十日:苏联军队侵略芬兰,轰炸首都赫尔辛基。
一九四○年
三月十二日:芬兰与苏联在莫斯科签署和约,割让领地予苏联。
四月九日:德国进侵丹麦与挪威,丹麦不予抵抗,挪威则奋起迎敌。
五月十日:德军席卷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
英国首相张伯伦辞职,邱吉尔继任首相。
五月十四日:德军越过法国边境。荷兰军队停止抵抗。
五月二十八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下令军队投降。
五月二十六日:战局急转直下,约有三十四万英、法以及其他盟国的军队,开始自法国撤退到英国本土,亦即著名的敦克尔克奇迹。
六月十日:义大利对英、法两国宣战。
六月十四日:的军队进入不设防的巴黎。
六月十六日:法国总理雷诺辞职,具当元帅继任。
六月二十二日:法国接受纳粹征服者的一切要求,在康白尼与德国签署休战协定。
七月十日:德国首次大规模袭击英国本土,不列顚战役开始。
九日七日:伦敦第一次遭到德国飞机猛烈空袭。
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参加柏林 - 罗马轴心,缔结三国盟约。
十二月十五日:英军将义大利军队逐出埃及。
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日:美国国会提出租借法案,触动了孤立主义者与干涉主义者的激烈辩论。
三月十一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全面援助英国及所有对抗轴心国的国家。
三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领袖为防上国家加入轴心国组织,发动政变,推举保罗亲王的政权,推举彼得二世为国家元首。
三月二十八日:英国舰队於马塔班角大败义大利海军,夺得地中海的制海权。
三月三十日:的非洲军队在北非发动反攻。
四月六日:南斯拉夫的军队向德国投降,但游击战则继续进行。
五月十日:纳粹德国第二号头子鲁尔夫.赫斯,秘密飞抵苏格兰,企图私下与英国进行和谈。
五月二十日:德军进攻位於地中海东部由英国据守的克里特岛。
五月二十七日:德国重型战列舰「俾斯麦」号於北大西洋被皇家海军击沉。
六月一日:英军弃守克里特岛。
六月十四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冻结轴心国在美国的资产,下令关闭所有德国驻美领事馆及宣传机关。
六月二十二日:德国对苏联宣战,沿著自波罗的海至黑海的一千六百公里长战线,进攻苏联。
七月二十六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并停止对日贸易。
八月九日至十四日:邱吉尔与罗斯福在一艘船上进行秘密会议,随后发表联合声明,陈述战争的共同目标,是为大西洋宪章。
九月八日:德军开始围困列宁格勒,持续达九百天之久。
九月十九日:纳粹军队攻陷苏联乌克兰首都基辅。
十月十七日:军人极端领袖被委任为日本首相。
十月三十一日:美国驱逐舰「鲁本.詹娒斯」号,护送运输船的时侯,被德国潜艇击沉。一百一十五人丧生。
十一月十四日:日本特使来栖三郎从东京到达美国,商谈美、日关系。
十一月十八日:部署於北非的英国第八军,在利比亚的沙漠发动攻势。
十二月七日:夏威夷时间上午七时五十分,日本发动空中奇袭,猛炸停泊於珍珠港的的美国军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对英、美宣战。
十二月八日:美国国会通过对日宣战。邱吉尔在英国国会宣布,英国即对日本作战。
日军入侵泰国和马来亚。
日本第一批部队登陆菲律宾,大规模空袭菲律宾群岛。当地守军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
十二月十日:英国战舰「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在马来亚被日机炸沉。
十二月十一日:德国及义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国会声明该两国与美国已处於交战状态。
十二月十三日:匈牙利及保加利亚对美国宣战。
十二月二十五日:驻香港的皇家军队向日军投降。
魏莱特将军和少数美军撤退至柯里基多岛。
四月十八日:由杜立特上校率领的美国军机,轰炸东京。
五月八日:美、日双方均宣称在珊瑚海战役中大捷。美航舰「勒星顿」号和日航舰「祥凤」号沉没。
五月六日:魏莱特将军在柯里基多岛向日军投降。
六月六日:日本大批飞机袭击中途岛,在海空激战中损失惨重。
六月二十一日:德国隆美尔将军攻陷北非的土布鲁克。
六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将军被任命为欧洲战场的美军统帅。
七月一日:苏联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被围困二十五天之后,终被德军攻陷。
八月七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所罗门羣岛的瓜达坎纳岛登陆。
八月十九日:英国及加拿大的突击队,袭击位於英伦海峡的法国海岸城市狄厄普,损失惨重。
八月三十一日:蒙哥马利中将指挥的英军,在埃及的阿蓝哈尔法战役中,击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
十一月五日:隆美尔部队在亚拉海恩战役中大败之后,朝突尼西亚方面撤退。
十一月八日:盟国海陆空三军部队在最高统帅艾森豪将军指挥下登陆北非。
十一月十一日:纳粹军队向尚未被占领的法国领土进攻。
十一月十三日:英军击退德军,夺回土布鲁克。
十一月二十二日:苏联军队在朱可夫将军率领下,在史达林格勒之战中反攻。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二十四日:罗斯福总统与邱吉尔首相会同军事领袖,在卡萨布兰加举行会议。
一月三十日: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第一次白昼空袭。
二月二日:筋疲力尽的德军投降,史达林格勒之战结束。德军统师保禄斯在投降前两天被俘。
二月七日:日军从瓜达坎纳岛撤退,终止历时六个月的顽抗。
三月二日:新几内亚海岸对开的俾斯麦海发生海战,日本大部分舰只被摧毁。
五月十一日:美军在阿留申羣岛的阿图岛登陆。
五月十二日:轴心国军队在突尼西亚停止有组织的抵抗,显示盟军在北非取得全面胜利。
七月九日:盟国军队在最高统帅艾森豪将军指挥下,进攻西西里岛。
七月二十五日:义大利总理辞职,巴多格里奥元帅继任。
八月一日:美国「解放者」战机轰炸普洛耶斯的罗马尼亚油田。
八月十七日:盟军完全占领西西里岛。
九月三日:盟军越过麦西那海峡,进攻义大利南部。
九月八日:义大利宣布向盟军投降。
九月十日:德军炮轰并夺取罗马。义大利海军由盟国接管。
十月一日:美国第五军攻占那不勒斯。
十月十三日:义大利对德国宣战。
十日月十九日:联合国主要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
十一月一日:美军在所罗门羣岛的布肯维尔登陆。
十一月六日:苏联军队从德军手中夺回基辅。
十一月二十日:美军在吉耳贝特羣岛的塔拉瓦及马晋登陆。
十一月二十三日:罗斯福、邱吉尔及在埃及首都举行第一次开罗会议。
十一月二十八日:罗斯福、邱吉尔及史达林「三巨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
十二月二十四日:艾森豪被委任为盟国远征部队的最高统帅,负责策划和指挥进攻欧洲大陆的行动。
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国的战舰「香霍斯特」号在北角被英国海军击沉。
一九四四年
一月二十二日:英、美军队在义大利安齐峩的德军阵地后方降落。
二月二日:苏联军队进入爱沙尼亚,并向拉脱维亚进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攻克马绍尔羣岛的洛尔拿穆岛,五天之后,美军又占领瓜加林岛。
二月二十一日:获任命为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成为军事。
三月二十日:纳粹为了解除巴尔干半岛所受的威胁,挥军进入匈牙利。
四月五日:戴高乐将军成为设在伦敦的法国临时政府***。
四月二十二日:麦克亚瑟将军率领美军登陆荷属新几内亚的荷兰第亚岛。
五月九日:苏联军队收复塞瓦斯托波海军基地。
五月十八日:纳粹军队从卡辛诺修道院撤退,为期三个月的大包围於是结束。
五月二十三日:盟军从义大利安齐峩的滩头阵地发动攻势。
五月二十五日:德军放弃由安齐峩至德拉西纳整段义大利海岸。
:英、美军队拿下未受德军摧毁的罗马。
六月六日:欧洲登陆日。以艾森豪为首的盟国大军登陆诺曼第,对的欧洲堡垒发动筹划已久的大攻势。
六月十三日:德军首次用V-1火箭攻击英国。
六月十四日:戴高乐将军巡视诺曼第。这是他四年以来第一次重临法国。
六月十五日:美国首次派出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轰炸日本。
六月十九日:在菲律宾海大战中,美国的舰载机袭击位於马利安纳羣岛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日本舰队。
六月二十七日:在法国瑟堡港的德军停止抵抗。
七月九日:经过二十五天的激战之后,美军攻占马利安纳羣岛的塞班岛。
七月十一日:苏联红军突破拉脱维亚及立陶宛两国的边境。
七月十八日:英国第二军在法国的康尼攻破德军防线。
七月二十日:拉斯敦堡的东普鲁士总部发生爆炸,仅受轻伤,行刺计划失败。
七月二十一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及步兵在关岛建立滩头阵地。
七月二十六日:美军在法国圣罗以西突破德军防线。
八月十日:美军苦战三个星期,终於占领关岛。
八月十一日:盟军迫近佛罗稜萨,德军弃守,该城安然无损。
八月十五日:盟军在法国南部的康城与土伦之间发动攻势。
八月二十一日:美军装甲纵队到达巴黎南面及北面的塞纳河地区。
八月二十三日:罗马尼亚向苏联投降,并加入盟国阵营。
八月二十五日:巴黎获解放,德军司令向勒克莱克将军投降。
八月二十七日:艾森豪将军在布德雷中将陪同下进入巴黎。
九月三日:陆军中将邓普绥麾下的英国第二军解放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九月四日:芬兰及苏联宣布休战。
九月五日: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
九月八日:德国发射第一批V-2火箭炮袭击英国首都伦敦。
九月九日:保加利亚与苏联签署双边休战协定。
九月十日:罗斯福与邱吉尔在魁北克举行大战期间的第九会议,也是两巨头在该城举行的第二次会议。
九月十七日:盟军空运部队深入荷兰。
九月二十四日:苏联军队从波兰出发,深入捷克三十二公里。
十月三日:在波科莫洛斯基将军指挥下的华沙抵抗军,经过两个月的苦战后,终於向德军投降。
十月二十日:美军在菲律宾中部的雷伊泰登陆。
十月二十三日:雷伊泰湾战役,日本舰队损失惨重,美国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被击沉。
十一月六日:史达林宣布废除与日本签订的中立条约。
十一月七日:罗斯福连续四次当选。
十一月十二日:德国战舰「提匹兹」号在挪威特罗素对开海面被英国皇家空军炸沉。
十一月二十四日:驻塞班岛的美国B-29型轰炸机大炸东京。
十二月十六日:德军在阿登区发动大规模反攻,是为突出部之役。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突出部之役的要塞巴斯托涅,麦考利夫少将指挥的美军由从南方推进的盟军先锋部队接替。
一九四五年
一月九日:麦克亚瑟将军麾下的部队在吕宋岛马尼拉以北大约一百六十公里的林嘉延湾登陆。
一月十七日:苏联派出军队攻占波兰首都华沙。
一月二十日:匈牙利临时政府与同盟国签署休战协定。
一月二十七日:立陶宛的麦美耳获得解放,苏联完全控制该国。
一月三十一日:邱吉尔与罗斯福在英属马尔他岛上会面,此次会谈是雅尔达会议的前奏。
二月三日:美军进入马尼拉。
二月四日:罗斯福、邱吉尔、史达林举行雅尔达会议,策划如何控制德国及其他已被解放的东欧国家。
二月十九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距东京一千二百里的琉璜磺岛。
二月二十三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夺得琉璜岛的摺钵山。
三月四日:芬兰对德国正式宣战,实际的宣战日期则追溯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
三月七日:美国第一军在里马坚渡过横跨莱茵河的鲁登道夫大桥。科隆落入盟军手中。
三月九日:空前庞大的B-29型机羣轰炸东京,炸平市内四十二平方公里土地。
三月二十六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稳握琉璜岛。
四月一日:美军进攻东京以南五百四十多公里的冲绳岛。
四月十二日: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为。
四月十三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落入苏军手中。
四月十六日:苏联军队沿著七十二公里长的战线推进,对柏林作最后一击。
四月二十五日:美国及苏联的军队在易北河畔的土高会师,互相庆祝此一历史性时刻。
四月二十八日:和他的,以及十六名笃信法西斯主义的亲信在义大利科木湖略的一小村默齐格拉。
四月三十日:於柏林总理公署地下室中自戕。苏联国旗在德意志帝国国会大厦顶上飘扬。美军从达豪集中营释放了三万三千人。
五月二日:柏林落入苏军手中;义大利北部的残余德军部队投降。
五月三日:英军收复缅甸首都仰光。
五月七日:德国在法国里娒斯举行的一项仪式中,向各同盟国及苏联正式无条件投降。
六月五日:美、英、苏、法四强,共同宣布德国战败。四强接管德国,将该国划分为四个占领区。
六月二十一日:冲绳岛战役结束,美军获全面胜利。
六月二十六日:五十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签署世界安全宪章,成立联合国。
七月四日:麦克亚瑟将军宣布菲律宾全国重光。
七月五日:邱吉尔在英国大选中失败,艾德礼领导的工党上台。
七月十六日:首枚在新墨西哥州的亚拉摩戈多市试爆成功。
七月十七日:波茨坦会议在德国举行,社鲁门、邱吉尔(后由艾德礼取代)、史达林出席会议。
八月二日:发表波茨坦尼宣言,和平条款令德国人有来日维艰之感。
八月六日:美国的投落广岛,几乎毁灭整个城市。
八月八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且进军东三省。
八月九日:美国把另一枚投落在日本长崎。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天皇裕仁向全国人民宣布日本战败。
九日三日:日本投降仪式在停泊於东京对开海面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及一些军事领袖签署投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