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洲悉尼大学学生活动有哪些
2.澳大利亚足球超级联赛的参赛球队
3.李惠堂(中国)是谁啊?
4.澳式足球的比赛架构
澳洲悉尼大学学生活动有哪些
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始建于1850年,是坐落于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内西区的一所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也是澳大利亚及大洋洲的第一所大学。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六所砂岩学府之一,也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联盟(Group of Eight)的核心成员,国际著名研究型大学联盟组织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太国际贸易教育暨研究联盟的成员之一。根据澳洲政府官方整理的资料,1/3的澳洲诺贝尔奖得主为悉尼大学校友,遥遥领先澳洲其他大学。
学生活动
悉尼大学的学生组织悉大体育健身会(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下辖43个体育项目俱乐部,各俱乐部都由学生组成,负责组织校队的训练和竞赛和联谊、参加各个项目的校外比赛,以及州队和国家队的选拔。
多年来,悉尼大学的学生代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参加多次的世界性的运动竞赛。悉尼大学参加奥运会的历史始于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悉尼大学有21名学生运动员参加比赛,其中20名代表澳大利亚,一名代表斐济参赛。,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悉尼大学则有30余名运动员代表澳大利亚参加比赛,夺得一银一铜。此外,悉尼大学也长期参加英联邦运动会。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上悉大学生运动员夺得二金四银,而在最近的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上悉大学生运动员则夺得了12金九银二铜的历史最佳纪录。
此外大批悉尼大学运动员还参加澳大利亚大学生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各校队中参加全国联赛的有女子篮球队、男、女子足球队、男、女子水球队(其中男子水球队2005年夺得全国冠军)、击剑队等。悉大橄榄球(rugby union)队创建于1863年,参加新南威尔士州的橄榄球联赛,2012年一次夺得联赛冠军是2005年。其他参加州联赛的有拳击队、篮网球队、美式足球队等。此外悉大啦啦队在2006年赢得州际竞赛冠军。各校队中,创建最早的是悉大划船队,创立于1860年,自创立起至今每年都与墨尔本大学划船队举行对抗赛,并参加一系列全国和世界性的比赛(包括台湾宜兰杯国际名校划船邀请赛),并几乎在每次奥运会都有队员代表国家参赛,其中1952年奥运会夺得八人赛艇铜牌的澳大利亚队全部是悉大划船队成员。
学术竞赛与荣誉
悉尼大学学生参与世界级的学术竞赛。其中,悉尼法学院是世界最高等级的国际法模拟法庭赛,杰萨普赛(Jessup Moot)的现届(2011届)冠军。悉尼大学辩论队则在世界大学辩论比赛(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 )五次获得冠军(最近一次是2010年),历届总成绩排名世界第一。
悉尼大学自1904年以来共有100名学生获得了罗德奖学金,另外60年来有148名学生获得福布莱特奖学金。
澳大利亚足球超级联赛的参赛球队
联赛现时共有十支球队,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不同地区。当中三队-阿德莱德联、纽卡斯尔喷气机(前身为纽卡斯尔联队)和珀斯光荣-比A-League还要早成立。
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足球联赛,A-League并没有升降班制度,其运作模式与澳大利亚和北美其他职业体育联赛(如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比较相似。
代表奥克兰的新西兰骑士队于2007年解散,同样来自新西兰的惠灵顿凤凰(他们是新西兰唯一一支职业队)替代参加联赛。 参赛球队球队 城市 参与联赛年份 主场 容量 阿德莱德联 南澳州阿德莱德 2005-06年度赛季至今 Hindmarsh Stadium 16,500 中央海岸水手 新南威尔士中海岸 2005-06年度赛季至今 Bluetongue Stadium 20,059 墨尔本胜利 维多利亚州墨尔本 2005-06年度赛季至今 AAMI Park,Ethiad Stadium 30,050,56347 墨尔本城 维多利亚州墨尔本 2010-11年度赛季至今 AAMI Park Stadium 30,050 纽卡斯尔喷气机 新南威尔士纽卡斯尔 2005-06年度赛季至今 Newcastle Hunter Stadium 28,000 惠灵顿凤凰 新西兰惠灵顿 2007-08年度赛季至今 Westpac Stadium 36,000 珀斯光荣 西澳州珀斯 2005-06年度赛季至今 Members Equity Stadium 17,300 布里斯班狮吼 昆士兰布里斯班 2005-06年度赛季至今 Suncorp Stadium 52,000 悉尼FC 新南威尔士悉尼 2005-06年度赛季至今 Sydney Football Stadium 45,000 西悉尼流浪者 新南威尔士悉尼 2011-12年度赛季至今 Parramatta Stadium 21,487 参考资料来源
已解散球队 球队城市参与联赛年份主场容量新西兰骑士 新西兰奥克兰 2005-06年度赛季至2006-07年度赛季 North Harbour Stadium 25,000 北昆士兰狂暴 昆士兰汤斯维尔 2009-10年度赛季至2010-2011年度赛季 Dairy Farmers Stadium 27,000 黄金海岸联 昆士兰黄金海岸 2009-10年度赛季至2011-2012年度赛季 Skilled Park 27,400
李惠堂(中国)是谁啊?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但也有人认为称李惠堂为"亚洲球王"似乎更合适,因为在亚洲以外的赛事中他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他的进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当球光着脚丫子苦练,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走路,这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身体日见壮实,球技过人。
10岁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远征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州。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运完全操纵在外国人手里。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国人民出了气,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旧中国,一位足球明星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超乎寻常。可见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爱。
李惠堂球风正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怒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网窝。还有一次与西人联队对阵,他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这种球艺堪与马休斯、贝利和马拉多纳相媲美。
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格兰队,首轮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幅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7年,李惠堂已经45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澳式足球的比赛架构
澳式足球最有竞争力的组织者是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简称AFL),属于国家级别的体育组织。
澳式足球最高级别的赛事是一年一度的AFL超级联赛(AFL Premiership)。AFL每年九月在墨尔本板球场举行的总决赛(Grand Final)是目前澳大利亚俱乐部联赛级别冠军赛观众出席率最高的体育盛事。与英式足球联赛有所不同的是AFL超级联赛没有单独的联赛及杯赛奖项。排行榜第一名的球队被称为“小冠军”(minor premier),会被颁发麦克莱兰奖杯(McClelland Trophy,实际上是一个安慰奖);而排行榜垫底的球队则会被赠与“木勺”(wooden spoon)。但是联赛排行榜得第一这并不代表着赢得了冠军,前八名球队都会晋级决赛局,而前四名进入总决赛的机会基本上是同等的。
除了AFL外,澳洲亦有七大州的联盟组织:维多利亚足球联盟(Victorian Football League,简称VFL)、东北澳足球联盟(North East 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涵盖新南威尔士、澳大利亚首都特区、昆士兰和北领地四个州)、昆士兰澳式足球联盟(Queensland 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简称QAFL)、塔斯马尼亚足球联盟(Tasmanian Football League,简称TFL)、南澳国家足球联盟(South Australian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简称SANFL)、北领地足球联盟(Northern Territory Football League,简称NTFL)
以及西澳足球联盟(West 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简称WAFL)。多数联盟会举行半职业联赛而且会与其他联赛合作举办比赛,此外亦有当地的半职业或业余的比赛。
虽然近年来英式足球在澳大利亚的兴起带来了新的挑战,澳式足球传统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仍然是流行于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两州的英式橄榄球(更确切的说,是联盟式橄榄球)。对此蒙纳士大学历史系教授伊恩·特纳(Ian Turner)在1978年的“朗·巴拉西纪念演讲”(Ron Barassi Memorial Lecture)中就澳大利亚足球运动文化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一个虚拟分界线,后世称其为“巴拉西线”(Barassi Line)。
能否成功打入这此线以东的那两个州是AFL(当时还是局限于维多利亚州的VFL)扩展的重点,为此1982年南墨尔本队迁到了悉尼成为了悉尼天鹅队(Sydney Swans),1987年布里斯班熊队(Brisbane Bears)成立并与1996年和北迁的菲兹洛伊狮子队(Fitzroy Lions)合并成为了现今的布里斯班狮子队(Brisbane Lions)。在“巴拉西线”以东的第三只球队——黄金海岸太阳队(Gold Coast Suns)于2011年在黄金海岸成立,而第四支球队大悉尼西区巨人队(Great Western Sydney Giants)与2012年在悉尼西郊的杜恩赛德(Doonside)成立并加入联赛。
除了澳大利亚本国以外,澳式足球在全球还有13个管理机构和20多个小型联赛,超过30000人参与(相比之下,澳洲本土仅参与各种俱乐部赛事的正式球员就有超过60万人),分布于大洋洲、亚洲、欧洲、北美甚至南非地区。